無法緩解的壓力
“原來公司總共就十來個人,我們幾個老員工,每天從早忙到晚,加班到八九點鐘也是經常的事,沒人喊累。每個月工資千把塊,年底再發個幾千塊,也沒人喊過工資低。如今家大業大了,上下班時間也基本正規了,工資待遇跟上了形勢,卻意見不斷,為了每月幾百塊的獎金鬧得雞犬不寧。”
在剛剛邁過5000萬元銷售額門檻的酒水經銷商企業里,創業元老對老板牢騷不斷。
而此時,老板正被其他幾件事攪得心煩意亂:
1.公司現在的主業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錢也越來越難賺,總覺得其他行業的錢更好賺。公司何去何從?是轉型還是轉行?
2.企業規模上了5000萬元以后,進入了一個發展瓶頸期。老板想把管理推上一個臺階,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沒有專業的管理人才。即使有新項目,也總會因為人才匱乏而被迫放棄。
3.統一部署了一項活動,分公司說財務部不給費用,財務部說費用預算超額了。各個分公司、事業部及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能力越來越差,直接后果就是執行效率大大降低。
4.老板的想法,包括其他高層領導的聲音,在各種會議上公開說出來,通常好評如潮,幾乎無人反對。一旦付諸實施,則阻力重重,下屬私下里反映實現想法如何如何困難。
5.私下找你反映問題的人多了,說他人壞話的也多了。甲說乙工作有問題,乙說甲作風有問題,好像一夜之間,你的愛將都有了問題。
此外,新老團隊的交接問題,新進經營者與創業元老之間的關系問題,新項目的風險控制問題,獎金爭執和下屬的小報告問題,層出不窮。老板靠個人魅力發家致富,此類管理問題解決起來困難重重,以至于抓破頭也想不出一個好點子來。
老板“八項注意”
1.高處理應“不勝寒”。
老板應學會獨立地統籌決策,工作中與下屬保持同事關系,而不是朋友。過度的親近常常耽誤大事。員工A在某公司內深受老板寵愛,無論銷售經理還是財務經理,都得讓三分,十足“紅人”。漸漸地,A恃寵橫行,將工作與個人關系攪到一起,看不順眼的人,不到個把月就想辦法攆走。對供應商,則又吃又拿。
什么樣的老板用什么樣的下屬,反過來說,重用如此下屬,也反映了老板的理念。員工紛紛跳槽,最終影響的是企業。
2.兼聽則明。
老板不能僅聽聽下屬的匯報就了事,要經常下去走走,與員工直接對話(見本刊2005年1月的《經銷商也要走動式管理》)。要學會過濾信息,因為下屬總是報喜不報憂。對于不能見光的小報告,寧信其無,不信其有;對于私下的說三道四,要義正詞嚴——無從查起,不如沒有嘛。
3.信而諾則威。
承諾的獎勵一定兌現,方可服眾。不少老板不遵守這一規則,年初許諾完成既定目標給予多少獎勵,年終卻重新調整任務目標,或年底利用財務數字打折扣。相互信任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礎,否則難成氣候。
某老牌手機經銷商因開拓新項目需要,從對手那里挖了個操盤早,全權負責手機代理業務,并許諾年終完成300萬元利潤,獎金3%以上,老板自己則騰出精力忙手機大賣場的籌建運營。
年終操盤手一算,利潤將近400萬元。然而到了老板那里,卻幾乎沒有了贏利。原來老板將籌建大賣場的費用支出全部算進來了不說,還要將其基本收入剔除。最終,操盤手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獲獎勵10萬元,不日就另謀高就了。
說出來的懲罰一定要落實才會有威懾力。還是這家手機經銷商,公司每月一次經營通報例會,開會者總是拖拖拉拉,九點開會,人還到不齊。這幾年企業迅速發展,一線部門經理就多達二十幾個,其中不乏與老板共同創業的元老。也正因為如此,總是三兩個人遲到,二十幾個坐等。
于是老板宣布,再遲到者罰款300元,請大家吃飯。下次開會,副總和分公司經理遲到。老板開會之初就宣布晚上的餐費由二人承擔。以后,無論會議還是老板交代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
4.激勵策略。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一個人在企業中的價值,通常都會以“物質獎勵”作為衡量標準。事實上,許多老板在感慨“人才匱乏”的同時,卻在天天浪費著人才。那么多寒窗苦讀的本科生,付出了數萬金錢和寶貴的青春,如果一個月的收入還不足以支付基礎開銷,怎么能留得住他們呢?
問題的關鍵在于,經銷商老板必須重視建立合理的員工薪酬機制,講究長短期結合的用人策略。
A企業是一家近600人的中型年輕企業,每年有數十名員工結婚。無論是普通員工還是中層領導,老板都以公司的名義發一份紅包。對于結婚的骨干員工,公司還主動配備一輛專車幫忙,許多員工為此感動不已。企業貼心,收獲的自然就是“真誠”。不一定處處都用錢。
5.懂得征詢。
抽時間與下屬敞開心扉談一談。中層干部比較了解一線情況,掌握公司真實內幕,又能夠站到一定高度來看待問題,建議中肯。但這種談話需要一定的技巧,注意營造談話氛圍,減輕員工壓力,使之吐露真言,比如可以采用晚上打電話或發送電子郵件等形式。
6.去粗取精。
最可怕的是老板看不到公司存在的問題。只要看到問題,通常都會有合理的解決辦法。區別對待各種問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撇開個別問題,抓住對公司生存與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問題,召開專項座談會,發動大家共同來尋找解決辦法。
7.借助外腦。
在以上方法執行不力時,也可積極求助于專業咨詢公司。外來“和尚”能客觀對待公司里的人與事,惟一不足是對公司了解不深入,不易發現潛藏著的問題和風險。當然,咨詢公司一般都能提出比較多的思路和辦法。
8.提高老板的管理素質。
“草根”出身的“5000萬元”老板,必須向管理制度規范化、決策科學化、企業現代化方向邁進。公司逐步進行職能分工,引進專業人才,此時處理好專業人才意見與領導決策的關系,非常重要。
老板要學會讀財務報表,明白現金流報表和損益表的對應關系,懂得財務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判斷出誰侵蝕了你的利潤,誰是你的利潤貢獻者。
A經銷商替廠家墊付促銷活動費用2萬元,廠家發函說以銷售折讓的形式沖抵貨款,A老板簽字確認了。在他看來,這只不過是貨款早晚的事。但后來財務經理找到老板,說此舉使公司虧了3000多元,因為廠家以銷售折讓的形式沖抵貨款,自然就會少開對應的17%增值稅進項額,那么作為一般納稅人的經銷商企業就少了進項的抵扣,從而要多繳2萬元稅額的增值稅。
不懂財務,損失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