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前,各省區市召開人代會和政協會?!皟蓵辈粌H是表態的論壇,更是“亮劍”的場地。中國由諸多行政區組成,“十一五”首年,地方拿出什么樣的新方案,是為中國整體發展夯實基石。據報道,各地的發展指標,都有所增減,以適應中國正在進行的一次大轉折。這些,媒體多有詳述。而本刊還關注到了以下現象: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民眾不太關心媒體“兩會”報道。但今年,幾乎每天都有“兩會”話題成為熱點新聞。例如,僅1月19日這天,新浪新聞熱門排行榜里,“海南省人大接受江澤林辭去副省長職務請求”列在第四,“區人大代表建議外地人在京未滿兩年購房應繳稅”列在第七;而在搜狐排行里,“四川六位高官辭職”排在第六。這都是地方“兩會”上爆出的新聞。民眾要看他們選出的人,說什么話,做什么決定。特別是近來全國各地的人事變動,成為了牽涉民眾利益的新聞。中央開出了使者百姓受惠的政策,但是,地方上由什么人去執行?《瞭望》去年有文章說,一些地方政商勾結,掏空中央政府有關政策。一些舉動已經損害了中央權威。無疑,這種局面需要在“十一五”期間得到扭轉,特別隨著一批新官員的亮相,人們想看到結果。在此境況下,從交通部部長位置上調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張春賢在當地“兩會”上稱:“現在壓力很大?!庇忻襟w預計,今年將看到一種現象更加普遍起來:治庸。干部不僅要不犯錯誤,不做貪官,還要不做庸官,這是更難的事情。報章報道,一些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往往是該國最優秀的精英。所以,未來競爭,恐怕首先是官員間的競爭,卻是不同于“內耗”的舊義?!笆晃濉钡牡谝淮髩毫?,是再做“平安官”,是不可以的了。
每年“兩會”,都有媒體批評個別地區形式化、花架子的。今年的媒體說,“掌聲少了,議論多了”,“省長做報告兩小時縮短為80分鐘”,“省委書記演講只用14分鐘”。但掌聲少了、時間短了,這本身也是形式之變,同時,還有方方面面的形式,亦值得更加重視。比如到一些發達國家,首先看到是有序的城市外觀,但中國有的地方,至少從形式上講,還有待改進,比如,北京火車站的黑票黑車。因此北京市長王岐山在“兩會”上說:“城市管理要能像‘超女’一樣讓市民激動就好了。”這話說得也頗有形有式。王岐山亦表示,北京的很多副市長、委辦局主管領導都在“城市管理”廣播里現場接過熱線,介紹政府的工作。市民聽這個電臺節目可以解決信息對稱問題。這也可以理解為形式的創新。類似的新鮮事還有一些,比如重慶“兩會”期間,劉放等三名市人大代表不約而同地公布了自己的博客,把每天的工作都發布在博客上,與市民、學生一起探討政治;遼寧省人大代表喬素嫻特意設計了一段手機彩鈴:“聽百姓聲音,護人民權利。您好!我叫喬素嫻,是省人大代表,為了更好地履行代表的職務,我公開了自己的電話,您想反映什么事情,請講。”但更讓人回味的還是另一種對形式的理解。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學平在上海“兩會”上說,他不認為什么都簡短了就好,“沒有一定的程序和形式,民主就無法體現。比如針對某項重要決策,上午給你一大疊資料,要求你下午就必須表態,這樣的程序如何能保證決策的科學與民主?”在政治的程序和形式層面考慮問題,是一種有意義的思維變遷,在以前的“兩會”上,此種聲音不多。
科技進步貢獻率是沿海發達省份上海和江蘇今年共同新增的發展指標,上海還專門增設了“高技能人才占技術性崗位從業人員比重”指標。但僅從媒體報道上看,代表委員談論科學的偏少。有時候,政協談得多一些,人大談得少一些;科技界別談得多一些,其他界別談得少一些。這也可以理解。人民代表來自人民,但中國民眾的基本科學素養還不高,不僅地方“兩會”,就是全國“兩會”,這也是一個有待提升的方面。上世紀末,曾有一位新華社記者堵在人民大會堂門口,追問代表對克隆問題的看法,但許多人都“謙虛”地推說自己不懂。我們越來越處在一個科技即生活、科技即政治的時代,人民代表應該有對科學的深刻感知力。媒體報道,不少代表帶著便攜式電腦來開“兩會”,但是,有多少人對網絡的看法還停留在表面?是否還在用傳統交流的眼光來看待這一迥然有異的創新媒介?這都關系到一些影響千萬人的重大法規的制定。提高代表委員的“科學議政”能力,是當前的一件大事。
暫且把眼光從“兩會”上移開,來看會堂外面的大千世界。國際上,金正日來訪,盛贊中國,他走訪了一些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而媒體適時推出了一些新時代英雄人物,如因勞累而殉職的女護士長、為救游客失去腿的花季導游。有網民說,這都為生活增添了向上的力量。而客觀地看,這些事情,與這20多年來的“兩會”的議程設置,不能說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