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鐘書的文章很多,本文與眾不同。本文根據錢鐘書叔父錢基厚《孫庵老人自訂五十以前年譜》中述及錢鐘書的四條,略加注釋,供海內外治“錢學”者參考。
(一)《年譜》卷上:
宣統二年庚戌……十月二十日申時,侄鐘書生,叔兄出也。時母彌留,猶望抱孫,得之大慰。適有人遺父以《常州先哲叢書》者,故為命名曰鐘書,小字阿先。以伯兄無子,奉父命,由伯兄夫婦攜室乳養云。
孝萱案:將這條與目前許多文章比較,有兩點補充:(1)不僅記載了錢鐘書出生的年、月、日,還記載了時辰。(2)記載了“望抱孫”的錢鐘書祖母,在“彌留”時,看到長孫出世,“大慰”,反映了鐘書在錢氏家族中的地位。
錢基厚所云“父”是錢福炯,“伯兄”是錢基成,“叔兄”是錢基博。列世系簡表如下:

(二)《年譜》卷下:
民國十二年癸亥……叔兄奉父命,始在城內七尺場建新居,尚伯兄在日佐父所置也。前屋兩進:第一進七間,中為大門,東西各三間,以東偏間為家祠,西三間由大嫂及長侄鐘書居之。第二進大廳三間,東西書房各兩間,西書房內間最寬大,為父寢室,以外間為會客宴居及歲時祭享之所。叔兄住東書房,并以前進東三間之西偏間及中間,為讀書會客之所。尚有傍屋,為井灶。吾父自題廳事曰“繩武堂”,省長韓國鈞氏為書額。蓋吾父諱福炯,與曾祖觀濤公諱若浩者同生日,實取《左傳》“與吾同物”之義,所謂繩其祖武也。
孝萱案:此條詳細記載錢氏新居情況,可以補充許多文章之缺漏。民國十二年(1923年)錢鐘書14歲,此條記載大大有助于對鐘書青少年時期生活環境之了解。
建筑這樣的新居,需有相當之財力。錢基博《潛廬自傳》中說“家世儒者”,儒者一般沒有建筑兩進十四間新居(還有傍屋)之財力。據《年譜》卷上:“父間經商,不恒在家”;卷下:“吾父伙開質肆,在光復門外曰永盛典者。”錢福炯經商,開當鋪,所以有財力建筑這個新居。錢鐘書生于亦儒亦商家庭。
(三)《年譜》卷下:
民國十八年己巳……長侄鐘書及子鐘韓在私立輔仁中學校高中畢業。鐘書國英文有特長……(鐘韓)與鐘書均獲優獎。旋鐘書錄取北京清華大學,入校肄業。
孝萱案:此條的價值在于記載錢鐘書高中畢業“獲優獎”,反映出鐘書中學階段的學習成績。錢鐘韓即鐘書詩文信札中所提到的“文弟”。
(四)《年譜》卷下:
長侄鐘書,于民國二十二年在國立清華大學畢業。至是(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國內服務期滿,應英庚款第三屆留學生考試,得分獨多,全榜第一,以西洋文學系派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旋又轉赴法國巴黎大學,均得學位。至民國二十七年始歸國,應聘為國立西南聯大教授……叔兄為侄娶同里楊老圃先生之女季康,蘇州東吳大學畢業,而在北京清華大學研究院者也。婚后同出國,亦赴牛津留學。
孝萱案:此條記載甚為重要,如(1)說明錢鐘書大學畢業后,“服務期滿”,才參加公費留學考試;(2)說明鐘書以第一名優秀成績錄取。(鐘書獲牛津大學文學士學位;在巴黎大學研究,未攻讀學位)“楊老圃”為鐘書岳父楊蔭杭,“季康”為鐘書妻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