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職務所在單位任職情況
安慶衡董事長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小虞獨立董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馬守平獨立董事北京汽車行業協會會長
郭新民董事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金玉執行董事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毅男董事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總經理
張夕勇執行董事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趙海董事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總會計師
姓名職務所在單位任職情況
馬萍獨立董事北京康德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
田阡獨立董事中宇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波獨立董事凱捷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
徐振平董事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張子云董事山東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進巔董事遼寧曙光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
劉良榮職工董事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人員結構合理,戰略決策能力突出。”這是福田汽車(600166)董事會的自我評價。
福田汽車是北汽控股旗下的三駕馬車之一。與豪門兄弟北京現代、北京奔馳相比,福田汽車一直扛著自主品牌與自主技術創新的大旗。2005年,福田在海外市場和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也正由于福田的商用車支撐,北汽控股大大降低了金融化風險。
福田的主要產品涵蓋輕卡、重卡、皮卡、輕客等,實現了除轎車以外的商用車產品全系列化,其中輕卡連續六年全國銷量第一,2004年成為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企業。2005年8月,經“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及“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福田汽車品牌價值119.32億元,汽車行業排名第4,同時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位居43名。業績方面,福田的穩定和低市盈率有目共睹,除2000年度沒有分紅,其他年度都給股東不錯的分紅回報。
這實際上也得益于福田董事會的戰略決策能力。福田是1996年8月,由北京汽摩公司、江蘇常柴集團、山東諸城機動車輛廠等國內100家企業發起設立。多元的股東結構,派生出了合理的董事會人員結構。
據福田董事會辦公室介紹,福田董事會由15名董事組成,其中內部董事3名(包括公司經理層2名、職工代表董事1名),外部董事12名(大股東及公司實際控制人派出董事僅4名,獨立董事5名),“不存在控股股東集權、控權現象,也不存在內部人控制”。
設置職工董事是為了保證職工的利益,而為了公司長遠發展,福田在董事會引入行業及管理專家。比如董事長安慶衡(同為北汽控股董事長),一手策劃了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的橫空出世;執行董事、總經理王金玉,26歲即在山東諸城機動車輛廠當廠長,其管理能力有“MBA校長”之譽;獨立董事張小虞,是汽車業權威專家,現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2005年,福田董事會做出兩項引人矚目的戰略決策。一是投資近3億元建設“提高汽車產品研發能力的技改項目”,建成后將是國內領先的研發基地;二是制定了高管人員薪酬激勵方案,其中績效年薪與業績掛鉤。
高管薪酬激勵方案的出臺經過了前后近1年的反復與磨合,這多少反映了福田董事會的民主精神。薪酬方案早先在2005年4月董事會討論后被否,要求繼續調研和完善,爭取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案體系。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又在公司和行業內進行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于10月份第二次提交董事會進行審議,并于12月份提交股東大會進行審議。
制定高管薪酬激勵方案是董事會的重要功能,福田為此特設了薪酬專業委員會,是福田董事會下僅有的兩大委員會之一。另一個是投資委員會,相當于戰略委員會。
“2005年是公司新三步戰略第三步的起步之年,也是公司實施內涵式增長戰略、邁向全球化的關鍵之年。”福田董事會辦公室介紹說,“新三步”戰略的時間段是從2001年到2006年,汽車產銷量要達到45萬輛以上,整體進入全國前四名之列,成為中國商用車最大企業,國際合作和國際市場拓展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第三步戰略期間是2005年至2006年,因此2005年是起步之年。”
將上述的這些戰略決策放在汽車行業景氣度坐標下觀察,顯得耐人尋味。目前,汽車產業產能明顯過剩,原料價格剛性上升,未來汽車產業必將面臨庫存增加、利潤率下降的寒冬,一輪殘酷的淘汰賽已開始了。
國內汽車業的四大龍頭一汽轎車(000800)、上海汽車(600104)、長安汽車(000625)、福田汽車,2005半年報凈利潤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福田商用車與江淮、東風、濟汽、陜汽等相比,也沒突出的優勢。業界高度關注的福田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在商用車的戰略合作,由于政府“2+2”產業政策的限制,進展緩慢。
面對寒冬,福田董事會正在研究制定公司的“十一五”規劃,明確了走以內涵增長為基礎的業務擴張道路,確定了“高質量、低成本、全球化”的實現路徑,這也是福田實現戰略突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