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國慶節,毛澤東正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來自全國各條戰線的模范。這時,一位身著戎裝的獨臂軍人走到毛澤東面前,向他敬了一個軍禮。毛澤東笑容滿面,親切地握著來人的手說:“你是我的真老鄉啊,是瓦子坪的,是個看牛娃!”
這位被毛澤東稱為“真老鄉”的人叫彭紹輝,190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韶山市離毛澤東故居韶山沖僅4公里的楊林鄉瓦子坪村。因在戰斗中失去一只手臂,被稱為“獨臂將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彭紹輝雖身居要職,但仍時常掛念著家鄉的父老鄉親,關懷著家鄉的生產和建設。他曾4次回到家鄉視察,看望鄉親,留下了許多桑梓情深的動人故事。
“我只是普通一兵”
1953年4月,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彭紹輝回到了他闊別了26年的家鄉。鄉親們聽到消息后,從四面八方趕來,站在彭家老屋的前坪里,熱烈歡迎這位久別家鄉身經百戰的將軍。彭紹輝和他們一一握手,不停地向鄉親們致意,望著一張張熟悉和不熟悉的笑臉,他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地浮現在他的眼前。
彭紹輝幼時,家里僅有3間茅草屋,平時吃了上頓少下頓,拿不出錢供他上學,直到他13歲時,父親才從牙縫里擠出錢來,讓他讀了3年私塾。父親彭本立積勞成疾,早年去世。少年彭紹輝輟學務農,給地主放牛,做長工、打短工,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大革命時期,湖南農民運動如火如荼,17歲的彭紹輝興高采烈地當上了農民自衛隊員。一次,彭紹輝在地主劉福庭家做短工,又一次遭到了劉福庭的欺凌,他怒火中燒,痛打了劉福庭一頓后,逃出劉家,參加了湘軍。1928年,他參加了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之后上了井岡山,從此走上了革命征途,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解放后,彭紹輝家里分了田,還分到幾間房子。這次回鄉,彭紹輝發現窮苦人能吃飽飯了,鄉親們個個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看到這一切,彭紹輝打心里感到高興。
彭紹輝十分關心家鄉青少年的學習,特地到瓦子坪完小視察。遠遠地,就見校門上懸掛著一條大紅橫幅:“熱烈歡迎彭紹輝將軍來校視察!” 彭紹輝心里很不是滋味,臉上露出了嚴肅的表情。師生們紛紛跑到校門外鼓掌歡迎將軍的到來。彭紹輝搖搖頭,舉起獨臂對師生們大聲說道:“大家不要叫我將軍,我也只是普通一兵啊!”他指著橫幅說:“你們可不要搞這樣的排場!”并要求他們將橫幅扯了下來。來到校舍,校長請彭紹輝坐下來休息,并向他匯報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學生入學、學習等情況。曾經擔任過抗大七分校校長、總校副校長的彭紹輝,聽了非常高興,連連點頭說:“好,好,有成績!”并熱情稱贊學校的辦學方針。在師生的盛情邀請下,彭紹輝給師生講了工農紅軍五次反“圍剿”的故事,并勉勵學生好好學習,練好本領,將來為建設和保衛祖國貢獻力量。臨行前,彭紹輝贈送了一面寫著“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建設好新中國”的錦旗給全校師生,表達了他對家鄉教育事業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
彭紹輝這次回家走訪會見了很多親朋好友,將軍對他們很親熱,與他們一起進餐,合影留念。
在侄兒彭克文家,彭紹輝給侄兒彭克文、侄孫彭日清講述了失去左臂的經過:那是1933年3月,紅軍第三次反“圍剿”戰斗最激烈的時候,當時擔任紅三軍團五軍一師師長、年僅27歲的彭紹輝,在率部殲滅敵五十九師一個旅,繳獲步槍1400余支之后,又于3月21日奉周恩來、朱德的命令進攻草臺崗之敵。軍團長彭德懷在電話中告訴彭紹輝:拿下制高點霹靂山,是取得此次反“圍剿”勝利的關鍵所在。彭紹輝聽罷,即于凌晨命令所部兩個團攻打霹靂山,并下定決心:“不拿下這個制高點,我就不下山來。”霹靂山地勢險峻,兩軍對壘,相持不下。我軍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力攻打,直到中午,才占領這個山頭,然后向敵人發起猛烈沖鋒。彭紹輝身先士卒,在敵人橫七豎八的亂尸中,拾起一支步槍,同戰士們一起奮不顧身地沖下山去。不料,剛沖到半山腰,他的左臂連續兩次被敵人的槍彈打中,骨頭碎成幾段。但他負傷不下火線,仍頑強地指揮作戰,直至戰斗結束。這是他參加革命后第五次負傷。戰斗結束后,他住進了醫院。醫生給他包扎好傷口,又給他驗骨,經診斷后認為要截掉左臂。這真是晴天霹靂,彭紹輝頓時眉頭緊皺——因為他還年輕,才27歲啊,今后還有多少革命工作需要這只手臂去做!在彭德懷、滕代遠等同志的安慰和鼓勵下,彭紹輝終于消除了思想顧慮,毅然同意將左臂截去。醫院成功地為他施行了截肢手術。
這次回鄉,彭紹輝還應邀到侄女婿楊某家作客。正值中午,將軍少年時代的舊友三六阿公興高采烈地跑來見他,卻被警衛攔住了。三六阿公有些不高興,大聲說:“彭紹輝,我和他挨屁股長大的,今天他回來了,我們見一面也不行嗎?”
彭紹輝聽說是三六阿公來了,馬上出來迎接。一見面,兩人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久久不肯松開。三六阿公說:“彭紹輝,真看你不出,今天你當了這么大的官,幾乎連老朋友也不能會見了!” 彭紹輝滿面笑容,歉意地說:“對不起,失禮了!”又說,“今天我當了個小小的軍官,是托黨和毛主席的福喲!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普通一兵,怎么不能和老朋友會面呢?”兩人相視而笑,誤會頓消。
這一次,彭紹輝只在家鄉呆了短短的3天,就匆匆回北京去了。
工作親情兩不誤
1965年5月,全國正在開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運動,湖南省委社教工作團和楊林鄉黨委接到上級通知:彭紹輝副總參謀長已來湖南考察工作,并將回到他的故鄉——楊林。消息傳來,家鄉人民奔走相告,等待著彭紹輝的到來。幾天后,彭紹輝在楊林鄉蹲點的省委社教工作團韶山分團團長熊清泉和省軍區首長、韶山管理局黨委書記的陪同下,乘車回到了故鄉。
吃完中飯,他顧不上旅途辛苦,就在楊林鄉會議室聽取了鄉黨委的工作匯報。將軍當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主管全國民兵工作,對家鄉的民兵工作非常關心。當省社教工作團韶山分團團長熊清泉匯報到民兵工作經過社教取得了很大成績時,將軍高興地說:“要加強戰備教育,做好民兵工作‘三落實’,你們成立民兵獨立營和民兵連就是具體的戰略措施。”當在座的當地領導請求增撥一點武器,以利加強民兵訓練時,彭紹輝爽朗地說:“你們有決心搞好民兵工作,上級應當支持,關于增撥武器一事,待我回省城后,和老張(省委書記張平化)商量一下,看是否能解決。”
1996年元旦前夕,湖南省軍區派車送來了彭紹輝給家鄉民兵的珍貴禮物——“中正式”步槍60支(又稱“七九”步槍)、子彈2000發和兩箱手榴彈,還有一些關于民兵工作的先進典型材料和軍事書籍,表達了將軍對家鄉民兵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彭紹輝對家鄉的民兵建設工作作了許多指示,他鼓勵家鄉民兵刻苦學習,苦練殺敵本領,保衛祖國,保衛家鄉。當他得知瓦子坪大隊辦起了民兵文化室時,非常高興,鼓勵說:“急事打先鋒,難事去擔重,新事帶頭干,壞事敢斗爭,多作好事,做一個新式民兵。”將軍特地向文化室贈送了一套當時尚未公開發行的《毛澤東選集》四卷合訂本和一批圖書。
回到老屋,侄兒彭克文一家人熱情地款待了將軍。親人們用家鄉的土產——冬莧菜蒸臘肉招待彭紹輝,還做了一碗彭紹輝愛吃的油炸泥鰍。彭紹輝十分喜愛10歲的侄孫彭日清,1962年曾把隨親人前去北京看望他的彭日清留在身邊住了40多天,彭紹輝把侄孫當作自己的親孫子一樣對待,給他買吃的,買穿的。后因彭日清年幼,離家日久,想念家人,將軍才派人把他送回家鄉。這次一見面,將軍就拉著彭日清的手,撫摸著他的頭,問他多高了,兩人還一起比高矮。彭紹輝說:“日清,今后要好好讀書。”彭日清的媽媽說:“讀書有困難啊,他現在要砍柴,不然家里沒柴燒。” 彭紹輝說:“還是讓他少砍點柴,少做點家務勞動,多讀些書吧。家里人多吃點苦,日清就能多學點知識。日清,好好讀書,叔公支持你!”彭日清連連點頭:“好,好!” 彭紹輝又強調說:“家務事也還是要做點,也不能只顧讀書,而忘記了勞動。” 彭紹輝還說以后彭日清到北京去讀書,由他負責提供食宿和書籍費。但彭日清的爸媽有些舍不得,加上家里缺少勞動力,因此沒讓他去北京求學,以致成為一件憾事。
彭紹輝來到社員彭清富家。彭清富家有一張床,原是地主李子正家的,是一張陪嫁床。彭紹輝給劉福庭家做長工時,曾替李家抬過此床。走進臥房,彭紹輝指著這張床對晚輩說:“過去結婚抬花轎叫接行條,禮節太多,很繁瑣。你們今后結婚不要搞這一套,要簡單一點。家具也不要雕花,簡樸一點好。”
彭紹輝還察看了老家附近的水庫,知道家鄉旱澇無憂后,高興地說:“家鄉修水庫,從此旱澇保收,還是共產黨領導好,人民群眾力量大啊!”
離開家鄉之前,彭紹輝帶著全家大小來到韶山,瞻仰了毛澤東舊居上屋場,游覽了韶山的山山水水。他感慨不已,揮筆寫下了一首絕句。
紹見故鄉萬里茂,
山嬌水秀地綠油。
風景唯獨這邊好,
光芒燦爛照宇宙。
關心親人、家鄉
1971年7月的一天下午,從韶山特區革委會駛出一輛小車,徑直向楊林鄉瓦子坪開去。一會兒車子抵達瓦子坪,在機耕道上停了下來。車上下來兩個人,飛快地跑向彭克文家。來人告訴彭克文夫婦,彭紹輝副總參謀長回來了,現下榻韶山賓館,想見見老家的親人。于是,彭克文夫婦等20來人分3次乘吉普車,來到了韶山賓館。
彭紹輝在賓館見到了家鄉的親人,并在賓館設宴招待了大家,他給大家敬菜敬酒,十分熱情。
晚飯后,彭紹輝又和親人拉家常,噓寒問暖。彭紹輝小時候喪父,不久喪母,靠嫂嫂湯氏撫養成人,因此對嫂嫂非常尊重和關心。當他了解到嫂嫂生活困難時,他跟韶山區的負責同志說:“嫂嫂過去對我很好,如同母親一般。”希望區里的同志照顧一下湯氏的生活。彭紹輝對區里同志講,如能按軍屬待遇給予一些補助則可,如有困難,就不必了。區里的同志說沒問題。以后,區里每年都付給湯氏慰問金和醫藥費,八一建軍節,也把湯氏接到韶山賓館開會。1984年湯氏去世后,區民政部門還送去了200元撫恤金。
彭紹輝不僅時刻掛念著家鄉親人,還時刻關心著家鄉建設。這次從韶山返京后,1973年,楊林鄉黨委副書記向海濤寫信向彭紹輝反映家鄉的困難,請求他支持家鄉建設,幫助買一輛汽車,彭紹輝立即熱情回信表示支持。不到3個月,彭紹輝自己花500多元,在有關單位的幫助下,弄了一輛用過的解放牌汽車送回家鄉。
戴胡笠殼的新解
1975年4月13日,彭紹輝帶著夫人張緯及子女、兒媳等全家大小10余人第四次回到了故鄉楊林。這時他已年近古稀。
這天,彭紹輝在韶山區委書記毛澤普等人的陪同下,乘車回到了楊林。在同鄉鄰親切問候之后,將軍領著全家人及陪同人員一起去給他父親掃墓。他向父親彭本立的墓塋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準備去給母親唐氏上墳。因天雨路滑,山高坡陡,在隨從人員的勸阻下,他打消了上山去給母親上墳的念頭。
在老屋,彭紹輝將自己居住過的房屋和勞動過的地方,一一指給家人看,用自己的身世及經歷對兒女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他指著又矮又破爛的幾間小茅屋對子女說:“這屋子是我過去的住宅。”孩子們聽后感到驚奇,說:“爸爸過去住這樣的房子?”將軍嚴肅地說:“過去有些窮人連這樣的房子也沒有哩!現在好了,搭幫黨和毛主席,窮人翻身過上了幸福生活。”中午,彭紹輝一行乘車離開楊林,返回韶山賓館。
吃過午飯,彭紹輝和親友們正在賓館前坪閑談。這時,一個50多歲的農民戴著胡笠殼在此經過,他見坪里站著許多軍人,便駐足凝望。彭紹輝見到這位農民,想起了往事,走上前,接過老農的胡笠殼戴在自己頭上,笑道:“過去我在地主‘刮皮青’家里做月工時,也戴過這胡笠殼。”那位農民微笑著說:“您現在好了,不要戴胡笠殼了。” 彭紹輝說:“對呀!共產黨、毛主席幫我摘掉了胡笠殼,換上了這頂黃軍帽,要我戴著它帶兵打敵人,為人民謀幸福。不過,如今人民當家做了主人,你現在戴胡笠殼,是為自己,也為人民,與我過去戴胡笠殼的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啊!”一句話,說得老漢的眼睛瞇笑成了一條縫。
彭紹輝這次回來,本想在老家住上幾天,但因身體不適,只得在警衛人員的催促下離開了家鄉。臨別時,彭紹輝淚水漣漣,與鄉親們依依惜別。他對親人們說:“鄉親們再見了,下次再來看你們。”鄉親們叮囑他多多保重,他說:“不要緊,3年以后我還要回來的!”然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韶山。
沒想這次回鄉,竟成了他與故鄉的永別。1978年4月22日,彭紹輝將軍胸背部劇痛,被送進醫院。4月25日,彭紹輝病情惡化,因胸部夾層動脈瘤破裂,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