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齡祖籍安徽舒城,1928年6月出生于長沙市的書香世家,祖輩曾擔任過清朝的尚書和兩江提督。民國時期,原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乘坐的第一輛轎車就是王家捐贈的,由此可見王玉齡乃豪門之女。青年時代,王玉齡在長沙福湘女校讀書時,其芳姿便著稱于校。抗日戰爭期間,她轉入含光女中繼續讀高中。抗戰勝利不久,1945年下半年的一天,原國民黨七十四軍張處長的太太特邀她去長沙頗負盛名的“一樂也”理發廳燙發。在燙發中,一個英俊魁偉的軍人站在她理發椅的后面,從對面的鏡中窺視她的芳容,這就是張靈甫。
當時,張靈甫任國民黨七十四軍副軍長,已逾而立之年,與原妻離異。在軍旅生活中,他急需建立一個溫馨的家,故通過部下張處長的夫人,邀請王玉齡去理發,作巧妙的相親安排。相親后,張靈甫通過張處長宴請王玉齡一家,而王家出于禮貌也回請了他們。從此張靈甫頻繁出入王家,并很快提及婚事,正式向王玉齡求婚。
王玉齡覺得張靈甫既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生,又是黃埔四期學生,魁偉英俊(身高1.8m),青年得志。張靈甫還是國民黨軍隊中著名的儒將,他在書畫藝術方面造詣頗深,書法成就在陜西直逼于右任。他不但收藏有諸多名人名家的書畫作品,而且和于右任、徐悲鴻等書畫大師交往頗深。因此,王玉齡違背母意,在伯父伯母的支持下(王玉齡父親英年早逝),對張的求婚表示允諾。因她本人已經同意,母親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提出了必須由省政府主席作介紹方可允婚的條件。
1945年秋,國民黨元老、時任湖南省府主席程潛出面充當了介紹人,王家始同意這樁婚事,他們在上海金門飯店舉行了熱鬧的婚禮,婚后寓居南京。隨后,張靈甫出任蔣介石的御林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軍(整編師)軍長兼首都警備司令。
1947年5月,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所指揮的“王牌師”被殲,他本人及司令部人員集體自殺(并非原來有關資料上講的被擊斃)。
張靈甫自黃埔畢業后,參加了東征、北伐,也曾在內戰中參加了對紅軍的“圍剿”。抗戰期間,他率部參加了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長衡會戰。他出國赴緬甸遠征期間,當英軍被日軍打得一敗涂地的時候,他率部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其所部因此贏得了“抗日鐵軍”的稱號。
張靈甫死時,其遺霜王玉齡女士才19歲,且上有老母,下有幼兒,一個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寡婦的處境可想而知。新中國成立前夕,王玉齡攜老母、幼兒東渡海峽去了臺灣。作為國民黨追贈陸軍二級上將的遺孀,而且張靈甫又是蔣介石愛將中的愛將,王玉齡本可依靠撫恤金以度日,可是她想到自己還是青春年華,應該繼續學習,自謀事業。在張靈甫死后的第6年,25歲的她在當時臺灣陸軍總司令孫立人(系王玉齡的姨父)的私人幫助下,辦了去美國的護照,留下老母和6歲的幼兒,遠渡重洋,只身去了美國求學。
1953年,王玉齡考入美國紐約大學財會專業。為了解決生活問題,她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學聽課。通過4年的苦讀,王玉齡以品學兼優的成績畢業了。其后,在羅斯福醫院任會計2年,后在五星級飯店——樸拉沙飯店工作3年,最后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到退休。
在美國期間,她一直熱心于公益事業,曾連任兩屆華美協會的主席。華美協會是自發組織的華人團華體,主要是幫助那些生活在美國的貧困與殘疾的華人。因此她在美國華人社會中頗有聲譽。
遠在異國數十載,誰人不戀故土情!王玉齡女士雖然在美國過著優裕的生活,但每當夜深,她總在深情地懷念著祖國和故土,每至此時總是淚眼朦朧。她這種思念家園的心愿,后來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終于如愿以償。
1973年秋,周恩來總理從海外華人口中得知王玉齡女士在美國的情況后,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向她發出邀請,希望她回來觀光旅游,歡迎她葉落歸根。當她想到能一睹祖國風貌、重逢舊友的時候,歡愉之情頓涌心頭。可是她又想起自己的丈夫張靈甫生前與人民為敵,回歸之舉,吉兇難卜,因此,她對回國之行喜憂參半。直到后來,她正式接到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黃華的一封信,信中再度向她發出熱情的邀請,她終于打消了一切顧慮,同意回國看看。同年9月,在周總理的親自安排和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她終于踏上了闊別25年的故土,在北京受到周總理的秘密接見。
1973年的中國,正處于“文革”期間,總理的處境日益艱難,只要是總理出面的事,江青知道了必然反對。若是造反派知道了電影《紅日》中那個張靈甫的遺孀回到大陸的消息,其后果是難以想像的。但總理用他那超人的智慧,周到的安排了王玉齡回到祖國,并對幾個大城市進行了秘密的參觀。沿途不但有很好的保護措施,而且所到之處還給予了高待遇的接待,這一切都令她很是感動。此后她每年都回國探親訪問,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夠自由地由美國來華的華人,僅有她和楊振寧教授。她曾多次受到鄧穎超、羅青長等領導人的接待。
值得強調的是,在諸多大事大非面前,她是能夠以國家利益、民族大義為重的。日本在占領我國寶島臺灣期間,利用剝削臺灣人民的血汗錢以臺灣政府的名義在日本東京最為繁華的地段購買“光華寮”和“清華寮”兩幢價值可觀的大廈,而其產權證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后,直到20世紀80年代,仍未交給中國政府,但是日本人亦感理虧而不敢使用此房。王玉齡獲悉此事后,通過不懈的努力,將“光華寮”、“清華寮”兩幢大廈的產權證復印件交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隨后,該房即歸屬北京中央政府。當時負責這方面事情的日本華裔律師主張將房屋交給臺灣政府,王玉齡找到該律師,明確地指出日臺無官方關系,交給臺灣是違法的,阻止了該律師的錯誤行為。因為她通過各種辦法弄到房屋產權證的復印件,并親自交給了國務院,才為我們要回大廈提供了線索。
在臺灣“總統”大選期間,她和她的親友始終堅持一條,誰致力于兩岸,他們就選誰,毫不含糊地同陳水扁之流斗爭到底。
在中美關系中,她更是力所能及地為祖國辦些公益事業,揚州醫學院無償得到許多美國高等院校的醫療設施,就是她負責聯系的。
隨著歲月的飛逝,王玉齡老了,可是她的晚年卻充滿了天倫之樂。她的母親王羅希韞直到去年進入百歲高齡時才仙逝。她是母親的獨生女,1948年母親隨她去臺灣,爾后,她在美國工作時,母親又隨她移居美國,母女倆一直相依為命。母親暮年思鄉,為了滿足母親的鄉戀,她于1997年7月偕母回到故鄉湖南長沙,一直在家鄉陪伴老母到去世為止。
王玉齡與張靈甫所生的惟一子女張道宇先生,現亦已年近花甲,浮沉商海多年,成為十分干練的企業家。他在臺灣創辦了美菲企業有限公司和美隴企業有限公司,經營童裝,生意興隆,在菲律賓、緬甸、柬埔寨均設有分公司。王玉齡平時除讀書或做其他消遣外,有時還協助兒子搞些商務,間或去西安等地看望張靈甫前妻的兒女。外省和海外的孫子孫女、侄兒等也經常來拜望她。故鄉的水甜,故鄉的月明,故鄉的人親,祖國的一切一切都令她無比眷戀。
記得在本世紀第一個春天,我專程飛赴長沙看望了這位曾在海外漂泊半個世紀的游子。由于張靈甫當年和我祖父曾共同對日作戰,因此一個星期的時間,她始終親自給我安排食宿。在多次推心置腹的相談中,她一再向我強調:雖然自己已入美國國籍,但是她那顆熾熱的中國心始終沒有改變,每次去臺灣,她都盡力作一些有利于兩岸統一的事情。她坦誠地說:“希望中國能夠早日實現完全統一,兩岸老百姓都能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中華民族得以早日偉大復興。”
正如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文強先生曾贈予王玉齡女士的一首詩所言:“歷盡風霜志不磨,崎嶇道上令人歌,梅花雪海香猶列,孝女心田若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