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進城務工人員中的黨員組織起來,帶領他們維護自身權益,融入城市生活,華一坡社區黨委在渝中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務工黨員的愿望:找到組織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大量外地人進入渝中區七星崗街道華一坡社區居住,他們或經商,或打工,給社區的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去年3月,為全面掌握進城務工黨員的情況,社區黨委對社區流動黨員進行摸底。黨委設計的問卷和表格涵蓋了從政治面貌、工作類別到對黨組織的要求等方方面面。調查表明,該社區有租賃戶304戶,進城務工人員1334人,其中有黨員6人。這些黨員中有建筑工地的工人、公司的白領、個體老板,也有“棒棒軍”,他們分別來自江西、浙江、陜西和重慶大足。
通過調查走訪和分析發現:進城務工人員文化層次普遍較低,收入也低;法律觀念淡薄,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醫療保健意識差,身體有病大多不去醫院,能拖就拖;平時不讀書看報,不關心國家大事,對社區黨委和居委會的功能、作用一無所知,似乎除了一心找錢外對其他事情都沒興趣。
同時,調查發現,表明了自己黨員身份的進城務工人員都有一個樸素而共同的愿望,就是找到自己的組織,通過組織活動認識一些優秀的人,讓自己在人地兩生的大城市里生活工作得更好。來自江西的賴增經是寧波惠康集團駐重慶辦事處主任,專營中央空調,他的話最能代表流動黨員的心聲:“我1994年入黨,走南闖北12年,基本上沒有過過組織生活,每年返鄉也只是交黨費。如果能加入當地過組織生活,就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他在得知社區黨委有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黨支部的意圖后,主動與社區黨委同志一起,找每一個進城務工黨員談心,幫助登記造冊。進城城務工人員黨支部成立時,他被選為黨支部書記。
發揮黨員的“吸石”力量
把散落的“珍珠”聚集起來,把黨員在外來務工人員中的“吸石”力量發揮出來。出于這種考慮,華一坡社區黨委在去年11月30日成立了進城務工人員黨支部。
黨支部首先是規范組織生活。由于進城務工黨員以打工居多,所以過組織生活很難定期定時,一般都是幾個黨員先互相聯系,然后在晚上湊在一起。經過幾個月的磨合后,基本能保證每月過一次組織生活。
組織生活在社區黨委活動室進行,除學習社區黨委規定的時事政治和有關文件之外,還學習、交流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律法規、文明習慣、謀生技能等。支部生活,變成了大家交流市場信息、增長知識的互動性很強的平臺,黨員們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參加的積極性很高。
其次是在社區黨委的統一部署下,與社區的其他黨支部的黨員共同開展活動。
一是進城務工黨員帶頭參加社區市民學校舉辦的法律知識培訓班,并配合管段民警上門對進城就業人員進行《勞動法》、《職工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進城務工黨員對民工熟門熟路,有共同語言,宣傳效果較好,同時,進城務工黨員也通過法律宣傳,在進城民工中樹立起了一定的威信。
二是進城務工黨員當起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橋梁。居委會要為居住在社區一時沒有找到工作的進城人員提供就業指導,幫助找工作,很快,進城務工黨員的信息就反饋回來了。幾個月來,居委會為進城人員提供就業指導和幫助找到工作的就有12人。在今年2月27日社區舉行的招聘會上,賴增經就為進城人員提供了一個空調維修工的崗位。
三是進城務工黨員帶頭豐富社區進城人員的文化生活。去年,進城務工人員合唱隊成立了,來自陜西,在銀海軟件公司打工的黨員蘇勤雄總是準時來參加。合唱隊在七星崗街道為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舉辦的歌詠比賽中還獲得了優勝獎。如今,社區的活動室、圖書室、健身器材等都向進城民工免費開放并開展活動,進城務工黨員總是帶頭參加這些活動。
四是黨支部與進城務工人員團支部共同開展活動,從團員中發展入黨積極分子。黨支部在開展活動時,經常邀請團支部參加,共同交流學習心得,互通信息,使團的活動也開展起來。來自長壽縣的進城務工人員、團支部書記、火鍋店老板葉小林說:“12個團員都在從事服務業,與黨支部一起開展活動以后,眼界也開闊了,要求進步也有了目標。”社區黨委書記張莉認為,團員的基本政治素質有保證,下一步要把在團員中發現、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納入進城務工人員黨支部的工作計劃。
讓散落的“珍珠”放光
華一坡社區進城務工人員黨支部雖然建立不久,但黨組織和黨員的堡壘和模范作用已初步顯現。進城務工人員黨組織發揮了四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橋梁紐帶作用。進城務工黨員與外來務工人員在溝通交流上有天然的優勢,有了黨組織這個平臺,進城務工黨員就能把外來務工人員群體的思想動態、需求及時地反映給社區黨委,從而促進社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二是提高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的綜合素質,使其在各自的崗位上能夠更好地工作。賴增經說:“對于新到的兄弟姐妹,我們黨支部將努力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和生活便利,使他們能夠盡快找到工作,安下心來。對于離去的兄弟姐妹,只要我們知道,就要去送行。”三是通過黨組織這個平臺,豐富了務工人員的業余文化生活。四是通過培養積極分子,發展黨的組織。“這四個方面的作用發揮好了,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也就初步體現出來了。”七星崗街道主任聶江說。
張莉書記告訴記者,流動性大,開展組織生活的時間不能固定是進城務工黨員的固有的特點,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她認為最大的問題還在于進城務工人員中還有一些黨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向社區黨組織亮明黨員身份。“1334名進城人員中肯定不止6名黨員。但要把不愿亮明身份的黨員找出來,不是憑我們一己之力能夠辦到的。”她希望流出地各級黨組織積極與流入地黨組織加強聯系,及時交流黨員流動信息,讓散落的“珍珠”顯現、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