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重慶區域經濟發展“第二極”,萬州尋找著破解產業空虛的鑰匙,請看——
“處處是新房,很難見廠房”、“只有交通線,缺少生產線”、“蜻蜓吃尾巴,自己咬自己”,這是幾年前萬州產業空虛化的真實寫照。
位于庫區腹心的萬州,有著“萬川畢匯、萬商云集”的區位優勢,有著得天獨厚的水能、天然氣、巖鹽等資源,有著較多的科技人才。如何才能將這些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
經過一系列的調研和大討論后,萬州區委、區政府找到了一把發展產業的“金鑰匙”:構筑投資“洼地”,培育區域經濟增長的“極”效應。
招大項目打造“極”
“我原來在萬州絲廠搞工程管理,來應聘紡織工程技術、管理人員”;“我是原來絲織廠的紡織工人,來應聘……”2006年2月23日上午,萬州區人才交流市場人頭攢動。由山東如意集團投資15億元成立的重慶三峽技術紡織公司首次在社會上公開招聘2600名員工,一大早,黑壓壓的人群,將整個市場圍得水泄不通。
負責招工的該公司行政部長趙建倉數了數手中的報名人員,僅僅一個上午竟有890人,他情不自禁地說:“沒想到萬州有這么豐富的人力資源,看來邱總決意上100萬錠緊密紡項目是完全正確的。”
去年3月,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曾到萬州實地考察,臨走時,他由衷地稱贊:“萬州的投資環境太好了!”一個月后,如意落戶萬州,雙方正式簽署在萬州建設100萬錠緊密紡工業園的合作協議,創造了高效的“如意速度”。按照協議,如意要在萬州建立中國最大的“重慶三峽庫區技術紡織基地”。預計到2010年100萬錠緊密紡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解決1萬人就業,到那時,如意將真正讓萬州人稱心如意。
除了勞動力資源豐富外,萬州還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萬州人一直有一個夢,一種情結:發展鹽氣化工。
在上起石寶寨、下至張飛廟之間有一個大鹽盆,巖鹽儲量達2800億噸。萬州正騎在這個大鹽盆之上。這是上天賜予的豐厚財富。
為了實現這個夢,兩年前,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馬正其,區長吳政隆等幾上北京,拜會了泰躍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劉軍,向他介紹了萬州發展環境,誠邀對方來萬州投資興業。
真誠的話語引起了劉軍的濃厚興趣。沒過多久,劉軍南下萬州考察。當時,正在重慶開會的馬正其接到報告后,冒雨驅車往回趕。回到萬州后,已是晚上9點多鐘,連晚飯還沒來得及吃,一下車就直奔劉軍下榻的賓館。見到風塵仆仆、滿臉汗水的馬正其,劉軍緊緊地握著他的手,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動,不久,泰躍集團與萬州簽訂了投資62億元的協議,開發鹽化工項目。2005年9月28日,由泰躍集團對索特鹽化實施增資擴股的100萬噸真空制鹽及配套熱電項目一次性投料試車成功。就這樣,索特集團一舉進入重慶市工業企業50強,挑起了萬州鹽化工“領頭羊”的大梁。
優良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和優勢的資源,讓萬州迅速形成了一個大“磁場”,眾多品牌企業紛紛搶攤落戶:廈門明達玻璃來了,浙江科華水泥來了,重慶啤酒來了……隨著這些品牌企業的入駐,一個產業集群帶正在萬州興起。
大產業需要大工業,大工業需要大項目。萬州工業,在一個個大項目的帶領下,正在迅速膨脹,發生著“核裂變”。
引大商家催生“極”
如果說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為萬州破解產業空虛難題奠定了一塊強大的基石,那么商貿業的發展則攪活了萬州的人氣和財氣,讓外來資本與本地資本、本地資本彼此之間“發酵”,充分展示出萬州商貿的輻射聚散力。
前不久,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位名叫冉啟華的建材老板專程來到萬州購買材料,在萬州各大市場來回走訪后,他驚嘆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萬州人氣旺,商貿業十分發達,儼然一座大都市!”
在歷史上,萬州歷來為川(渝)東、鄂西、陜南以及黔東南一帶的物資集散中心,素有“川(渝)東門戶”、“萬商之都”的美稱。然而,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萬州卻因為落后的交通設施一度使商貿業出現萎縮。當達萬鐵路、渝萬高速公路、萬州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后,理智的萬州人決心把萬州建設成為三峽庫區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再現昔日商貿雄風。
1997年,重慶新世紀百貨公司看準了萬州的發展機遇,率先落戶萬州。1998年,萬州“新世紀商場”僅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近幾年,隨著萬州商圈人氣的聚集,加之新世紀自身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強化服務,去年已實現銷售收入5.8億元,產品輻射到萬州周邊的庫區8個縣和湖北利川、四川達州,且先后在云陽、梁平、奉節等縣開起了分商場,名副其實地坐上了萬州商貿“龍頭老大”的位置。
緊步新世紀后塵的是赫赫有名的外資商貿流通企業“中國百盛”。2004年4月百盛搶灘萬州,建起了規模巨大的百盛萬州商場。百盛預計3年后才能盈利,但出乎意料的是,商場僅僅用1年多時間就實現了盈利,去年已實現銷售收入1億多元,發展態勢銳不可擋。
在商業大鱷進駐萬州的同時,一些重點商貿建設項目也正在順利推進。麥當勞、誠泰通信、千葉眼鏡已正式開業;萬州美食城招商進展順利,現已入駐餐飲企業25家;三峽國際車界C區、“萬友都成”汽車展廳、萬高國際商廈、五橋國貿廣場主體工程、萬州光彩建材家居城、沃爾瑪萬州商場、火車站商貿城、廣東商城等項目正在緊張施工。
數據顯示,2005年,萬州區貿易服務企業達1298家,個體商戶達20065戶,貿易服務業從業人員達11萬人;全區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達到81.08億元。萬州商貿正如旭日東升,續寫著“萬商之都”的新篇章。
抓“大水運”培育“極”
工業、商貿的復蘇與振興,給自古以來擁有舟楫之便的萬州水運經濟注入了強大活力,正發生著量與質的飛躍,成為萬州新的經濟增長極。
萬州港是長江十大戰略港口和樞紐港之一,是三峽庫區僅次于重慶的第二大港口,是渝東、鄂西、黔北、陜南、湘西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和出海通道,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走進萬州港碼頭,撲面而來的是一片繁榮的場景:江上,一艘艘巨輪排成長龍,正在裝卸煤炭、礦石、沙子或食鹽等大宗貨物;陸上,運輸貨物的車輛穿梭不停。
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后,不僅萬噸級船隊可直達萬州港,而且運輸成本也比以前下降了35%-37%。達萬鐵路通車后,川西、川北、青海、陜南等地區的物流經萬州港進出成為了最經濟的運輸線路。
為抓住蓄水后這一有利優勢,萬州區把培育發展水運業作為了一項重要的產業來抓,一方面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夯實水運基礎;另一方面,著力培育貨運代理市場、鐵水聯運市場等新興市場。
來自萬州港集團公司的數據表明,去年,該集團貨運在面臨油料猛漲、運價狂跌、成本增大等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年完成貨運吞吐量490.5萬噸,比上一年增長10%。
萬州水運業的“復蘇”,引得了重慶主城水運“航母”的青睞。今年初,重慶航運發展有限公司與萬州區通亞港建公司正式簽訂6500萬元的紅花地作業區投資協議,標志著水運“航母”正式駛入萬州,強強聯手,一個嶄新的水運“航母”呼之欲出。
編輯點評:
萬州打造產業發展“極”效應,重在兩點:一個是“吸納”,通過打造投資“洼地”,吸引大的工商項目,同時吸納消化了富余勞動力;另一個是“輻射”,通過構筑商貿、流通“高地”,把商品和貨物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各地。一“吸”一“吐”中,萬州正在跨越產業空虛的萬重山。我們看到,一顆閃亮的新星正在庫區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