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庫區“三峽游”各景點一度大喊吃不飽的嘆息中,巫山卻獨辟蹊徑,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模式——
開春傳來好消息,巫山小三峽旅游景區一路“飄紅”:春節黃金周接待國內游客3000余人,同比增長10.84%;1-2月接待游客1萬余人,同比增長20%以上,創下歷史新高。
這組數據的背后,是巫山縣深度開發“三峽游”的一項項運作。
“姊妹花”綻放異彩
2003年6月25日,一艘造型精美的新型游船載著100多名客人駛入巫山小三峽。每到一個景點,游船都要作短暫停留,客人們紛紛走上船頭,遠眺近看,比比劃劃,還不時展開激烈的爭論。這批特殊客人并不是普通的游客,而是巫山縣委、縣政府的決策者們,他們正在對“小小三峽”項目進行一次集中調研。
此前,一封署名為章玉新的建議信引起了決策者們的重視。在信中,他結合常年在景區工作的切身體驗和思考,提出了適時開發“小小三峽”的7條理由和建議。
一封信和一次集中調研,使得“小三峽、小小三峽連線游”得以迅速出籠,及時彌補了庫區水位抬高導致小三峽部分景點被淹、峽谷感減弱的損失。
小小三峽位于小三峽中巴霧峽的東北方向,與其“孿生”的馬渡河是大寧河的一條重要支流,以張獻忠、賀龍騎馬橫渡而聞名。顧名思義,小小三峽也由三個峽組成:三撐峽、長灘峽、秦王峽。景區河面相對較窄,有幽谷平灘,也有急流險灘,河水清澈見底,卵石遍布;兩岸峽谷險峻,筆鋒入云,植被保護良好,滿目蒼翠,花鳥不絕;沿途民風淳樸,多奇聞軼事。
經過充分論證和緊鑼密鼓的籌備,2004年初,巫山縣小小三峽旅游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組建掛牌。4月18日,巫山縣精心打造的40艘小噪音、小振動環保機型木質載客船正式下水接待游客。章玉新和同事們不僅留住了200多名欲外出打工的拉纖移民,還收集了近3000首山歌、民謠。
為了打造好“黃金小小三峽”,章玉新和當地群眾一道,在峽谷中精心布置了洗衣隊、牽羊隊、背柴隊和山歌對唱服務隊。每當游客進入峽區,就會聽到悠揚悅耳的山歌聲,感受到帶著濃郁鄉土氣息的三峽民俗。不少游客情不自禁地參與其中,與當地群眾賽起了山歌。
如果說庫區蓄水之前,小小三峽是鑲嵌在小三峽景區的一顆明珠。那么,如今的小三峽、小小三峽就是渾然一體的“姊妹花”,愈來愈受到游客青睞。
把旅游往“深處”做
旅游要往“深處”做。巫山人明白:旅游是形式,文化才是內容。為抓好旅游與文化的融會貫通,巫山縣先后成立了涵蓋書畫攝影、詩詞歌賦、舞蹈器樂等文化領域的八大藝術協會。旅游系統則明確喊出“旅游人要當文化人”的口號,每年定期組織導游參加全國、市、縣的各類培訓,定期對導游進行年檢。旅游局還結合巫山文化、神女文化、巴楚文化,專門編制了培訓教材,將培訓、檢測、考試成績作為年檢和發證的重要依據。
2004年,在重慶市旅游系統舉辦的導游大賽上,來自巫山國內旅游總公司的導游劉勁松、鄭仕明分別奪得綜合素質和英語組導游第一名,展示出了巫山導游的風采。
針對庫區普遍存在的“過境游”現象,去年初,巫山縣著手打造“不夜城、不夜港”,期望留住游客夜宿巫山。一批批游客被免費接上新縣城,吃特色風味美餐,觀高唐觀、楚陽臺、移民廣場和高峽平湖夜景,欣賞小三峽藝術團演出的再現巫文化、神女文化的精彩節目。遠古傳說與現代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深得游客喜愛和贊譽。“過境游”的尷尬局面被厚重的文化逐漸破解,如今,巫山新縣城的中高檔賓館入住率保持在八成以上,餐飲、商貿、娛樂等眾多服務行業也呈穩步發展之勢。
距今1700多年的大昌古鎮是三峽地區的一塊文化瑰寶。三峽蓄水成庫,大昌古鎮全部搬遷。巫山縣抓住移民遷建機遇,對古城的封火墻、飛檐翹角、溫家大院等特色建筑實施原樣復建,并單獨立項開工建設大昌旅游碼頭和訪古中心,使正在快速崛起的大昌新城變成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再過不久,游客就可在大昌新城觀賞到濃縮巫山文化和三峽文化的文物“古跡”。
讓游客盡興的“自助游”
去年,巫山縣委作出《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決定》,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旅游投資開發,極大地促進了民眾開發旅游的積極性。巫山縣個體老板譚家蘭結合縣上確定的“神女峰徒步攀巖游”和“神女文化風情游”,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條以神女峰為主,以巫峽十二峰、神女溪為輔,包括神女峰徒步攀巖、神女溪探幽、巫峽十二峰攬勝等為主要內容的旅游套餐。游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身體狀況,以“自助游”方式選擇自己的游覽線路和游覽方式。其實,早在2003年庫區蓄水期間,譚家蘭就耗資110余萬元打造了一艘準載200余人的“青松號”小型游輪,往返于縣城和神女峰景區之間接送游客,開啟了“自助游”的探索之門。
在政府支持下,“自助游”一下子火了,中外游客紛至沓來。譚家蘭和船主們每天早上用游輪載著客人駛入巫峽,下午再沿江邊接游客返回縣城。游客們自行選擇沿途的景點,或短暫觀賞,或離船上岸登山觀光,或下榻民俗文化村和農家感受三峽文化、體驗山民生活。“自助游”成為了一種時尚,譚家蘭每天都要接到不少預約電話,她的“青松號”游輪迄今已接待游客1.5萬余人。
開發新項目、挖掘巫文化、打造時尚游,這三招讓巫山旅游后勁十足。去年,巫山旅游直接效益達到6000余萬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多個。
編輯點評:
巫山旅游紅火的勢頭,對旅游產業進行了深度的詮釋:它是一種融開發、文化、時尚于一體的綜合項目,如果這三者做好了,何愁沒有人氣,何愁沒有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