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縣仁沙鄉政府開辟了一個“政誤公開”欄。群眾紛紛表示,這樣的政府值得信賴。
政務公開早已在全國推開,但似乎報喜的多,報誤的少,特別對工作決策中的失誤更是諱莫如深,群眾只看到政務上的“花”,而看不到政務上的“疤”。
“政誤”為何難以公開?一怕承擔責任。既然有失誤,必然有原因,追究原因就會導致追究領導責任,而且很可能追到自己頭上,公開“誤”就是揭自己的“疤”。二怕失去威信。決策失誤公開了,下屬會對領導失去信任,因此,“丑事家家有,不露是高手”。三怕影響單位榮譽。幾屆班子創下的“牌子”不能“砸”在自己手上。于是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把問題當成績講,把事故當“故事”頌。一言蔽之,當事人怕在領導那里“丟丑”,怕在群眾那里“丟臉”,怕在兄弟單位面前“丟人”,怕個人利益“丟分”。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闭ぷ饕彩侨绱?。出現“政誤”,關鍵是要知錯即改,有誤即糾。公開“政誤”是一種膽略。仁沙鄉的做法表明,公開“政誤”非但不會“丟人現眼”,反而會減少失誤,樹立形象,增添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