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臘月二十八,在忠縣三匯鎮金龍村九組的公路響起一陣“噼哩啪啦”的鞭炮聲。
原來,九組的村民們為感謝黨員助困組幫他們修好了多年來一直坍塌荒廢的公路在放鞭炮。
57歲的村民余立凡激動地說:“助困組的黨員同志冒著嚴寒幫我們解了這個老大難,我們只有放鞭炮表達感激之情。”
這是忠縣三匯鎮黨員流動助困組活動的一個鏡頭。
三匯鎮黨委結合第三批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選擇黨性強、有能力、有專長的黨員,在全鎮15個村成立了15個黨員流動助困組,每個助困組由6-10名黨員組成,專門幫助群眾排解各種困難和問題。他們向群眾公布了自己的電話號碼,響亮地喊出了“有困難找黨員”的口號,群眾只需一個電話,黨員助困組立即上門,被群眾親切地稱呼為“黨員助困110”。
3年前,因地基沉降,金龍村九組連通高洞鄉的村級公路坍塌了20余米,外面的車輛進不來,里面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原本熱鬧繁忙的交通一下子陷入癱瘓。村、組之間推責任,一拖就是3年多,拉肥料賣農產品又回到了肩挑背磨時代,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能改則改立即改,村黨員助困組辦的第一件實事就是接通這段公路。臘月二十五,助困組的黨員自帶工具,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開始修路。九組6名老黨員深受感動,68歲的王邦義帶領5名60歲以上的老黨員也加入修路隊伍。3天后,公路接通,客貨車輛暢通無阻,很多過往車輛鳴笛致敬,村民們燃起鞭炮,表示慶祝。
除夕中午12點,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圍在一起吃團圓飯,而先鋒村黨支部書記謝育力、支部委員謝育方、謝育言還貓著腰在五組的山林中穿巡,家里催他們回去吃團圓飯都催了好幾次了。突然,謝育方高興地叫起來:“找到了,找到了,問題出在這里。”原來,從頭天開始,五組的自來水就突然停了,19戶68位村民眼看吃不成年飯過不好年,村民們著急地找到了黨員助困組,謝育力等3人立即趕到。
“謝育方,你去鎮上買水管,我和謝育言再繼續查看還有沒有其他問題。”支部書記謝育力開始分配任務。兩小時后,水管接通,但水量卻很小。三人又分成三路,順著水管繼續查找,一直找到蓄水池,才發現蓄水池的水已經不多了,為了確保村民們春節期間用水,謝育力書記立馬決定:抽水,一定要保證群眾過好春節。
這時,81歲的張安杰老人流著眼淚端來了滾燙的開水:“黨員同志們,喝口水再干吧,新年大節的,你們還在為我們操勞,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當天下午,謝育力等3人輪流值班抽水,直到初一上午才回家。初五一大早,謝育力又帶領助困組的黨員們開始了六組蓄水池的修建。
農村文娛活動比較匱乏,一到春節,到處都是“嘻哩嘩啦”的麻將聲。在先進性教育活動征求意見時,金塘村的群眾向支部書記謝玉凡提出:過春節,除了打牌沒事做,村里應該組織點活動。謝玉凡把群眾的話記在心里,回到村里立即召集黨員助困組布置任務。正月初二上午,村里的廣播發出了通知:“各位村民,為了讓大家過個文明、熱鬧的春節,村黨支部特別組織了電影放映隊和錄象放映隊,從今天開始到初八,分兩個組巡回免費放映,白天放錄象,晚上放電影,戰斗片、科教片、武打片都有,歡迎大家觀看……”不一會兒,一組的錄象室擠了滿滿一屋人,平時喜歡打牌的幾個賭鬼都找不到人湊場子了。
春節期間,三匯鎮15個黨員流動助困組132名黨員共為280名群眾排解各類生產生活困難達51起,整修公路20公里、水池9口,為75名貧困黨員和群眾捐款達10165元,調解各類民事糾紛18起,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受到群眾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