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部門:限期鏟除一枝黃花
陳紅亮是鄭州市二七區王胡砦村村民,6年前開始在鄭州市十八里河鎮小劉村高效農業示范園種植并銷售一枝黃花。一枝黃花又名“黃鶯”、“麒麟草”、“幸福草”。由于該花花枝修長,花色嫩黃嬌艷欲滴,異常美麗,很快取代了滿天星在插花中的地位,成為插花配花的主角。花卉的暢銷給陳紅亮帶來了好的收益,為此,2004年,陳紅亮再次擴大種植規模,投資10多萬元,在小劉村租了12個大棚種植“黃花”,總面積9.3畝左右。因之,他一躍成為鄭州市范圍內最大的“黃花”種植戶。
2005年年初,國家林業局下發了《關于轉發“將加拿大一枝黃花列入有關省份林業補充檢疫名單的建議”的函》。一枝黃花因之成了過街老鼠,在全國上下受到“人人喊打”的待遇。4月以后,河南省林業廳、河南省森防站等部門下發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鏟除轄區內已種植的加拿大一枝黃花。
得知此消息后,陳紅亮主動打電話給林業部門,希望專家過來看看他種的花是不是加拿大一枝黃花。4月21日,省、市、區林業執法部門帶著河南省農大專家來到陳紅亮的花卉種植基地,專家進行了現場鑒定,當場斷定陳紅亮種植的是加拿大一枝黃花,并建議其以最快速度鏟除。
“執法人員現場命令我立即鏟除并不讓我再賣了,說如果到了6月份還不鏟除,就要對我進行1000元到1萬元錢的處罰。雖然我對自己種的花是不是加拿大一枝黃花表示懷疑,但是出于三級林業部門的壓力和對農大專家的信任,我還是履行了執法部門的決定。”
從4月底到6月初,陳紅亮鏟除了9個大棚的4.5萬株和露地的2000株一枝黃花。
此花非彼花:狀告林業部門
親手鏟除自己種植的花卉,陳紅亮心里很難過,這可是投入了不少的資金啊。另外,他對專家的鑒定產生了懷疑。為了印證自己的懷疑,他查詢了相關資料,最后得知:加拿大一枝黃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原產北美,它具有超強的繁殖力,在生長過程中,與其他植物爭水、爭肥、爭空間,造成其他植物連片死亡,故又被稱為“霸王花”、“植物殺手”。該植物已在我國部分省份蔓延成災。

然而,讓陳紅亮納悶的是,他的花棚周圍雜草叢生,而且,草比黃花長得還旺,根本不符合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特性。陳紅亮對專家的鑒定更加懷疑了。
5月,陳紅亮帶上采集的標本,來到目前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植物鑒定機構之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要求鑒定。5月23日,鑒定結論出來了:他送檢的樣品為菊科一枝黃花屬植物,其拉丁學名為Solidago decurrens Lour,產于我國華東、中南、西南等地。而加拿大一枝黃花學名為Solidago Canadensis L,原產北美。陳紅亮知悉:他種的根本不是加拿大一枝黃花,而是原產地在中國的一枝黃花!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7月27日,陳紅亮以河南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鄭州市林業工作總站、鄭州市管城區農業經濟委員會三家單位為共同被告,向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為其一枝黃花正名,確認三被告實施的行政行為違法,并賠償其經濟損失16萬余元。
法院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對簿公堂的訴訟各方,圍繞著爭議焦點,唇槍舌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陳紅亮還向法庭出具了三位證人證言等證據,證明4月21日是三被告帶領專家斷定陳紅亮種植的是加拿大一枝黃花,并現場命令立即鏟除不得對外銷售,如到6月不鏟除完畢,將要接受高達萬元的罰款。
三被告稱,陳紅亮出具的相關證明不能證明三被告是強令他鏟除一枝黃花的事實。“我們是按照省農業廳的文件指示,到陳紅亮的種植地,就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危害給予陳紅亮正面宣傳引導,而陳紅亮鏟除黃花的行為,只是屬于他本人自覺的個人行為”。
法庭上,陳紅亮還出具了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的植物鑒定證明,證明其送檢的植物是中國產的一枝黃花。
三被告卻主張,昆明的標本館沒有鑒定資格,原告送檢的樣品無人監督,不能肯定送檢的就是他種植的花。他們向法庭出具了6月7日河南植物協會葉教授的鑒定,證明陳紅亮所種植的就是加拿大一枝黃花。對此,原告代理人反駁說,“河南植物協會是民間學術團體,不具備學術鑒定資格,同時,協會的葉教授也不具備鑒定資格,而昆明研究所恰是司法鑒定機構”。退一步說,即便被告的鑒定結論成立,但在4月21日(鑒定結果出來之前),被告已經口頭告知陳紅亮種植的是加拿大一枝黃花,并限期鏟除。“顯然,被告是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草率地作出了行政決定,嚴重違反了先調查、后處罰的行政法則”。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系行政賠償案件,本案中,陳紅亮雖然請了三名證人出庭作證,但是都不能證明三被告2005年4月21日實施了具體行政行為。
2005年10月25日,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法院作出宣判:駁回原告訴訟請求。面對原被告出具的兩份鑒定,法院沒有對“黃花國籍”加以明確。
“對于這個結果我并不感到意外”,敗訴的陳紅亮顯得很平靜:“ 我將會繼續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法定期限內,陳紅亮提起了上訴。
“一枝黃花案”又起風波
2005年8月12日,管城回族區農經委向陳紅亮下達了強制決定書,認定原告種植的6.4畝一枝黃花為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黃花,要求陳紅亮3日內自行鏟除。此時,陳紅亮不再愿意鏟除親手種植的花卉。
看到陳紅亮并未履行決定,8月16日,管城回族區農經委雇用民工將陳紅亮種植的一枝黃花強行鏟除。
面對狀告林業部門敗訴,種植的一枝黃花又被全部鏟除,陳紅亮欲哭無淚。 氣憤不已的陳紅亮于11月8日將管城區農經委再次起訴到了鄭州市管城區法院,要求撤銷《管森檢強字[2005]第01號強制決定書》,確認管城回族區農業經濟委員會強制鏟除原告種植的一枝黃花的行政行為系違法行為。由于案件類型較為新穎,案情較為復雜,社會影響較大,鄭州中院決定提級審理。
12月30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樓大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由于案情復雜,本案沒有當庭宣判。
說法:案件揭示我國立法缺陷
2005年12月31日,筆者電話聯系了審理陳紅亮訴三林業部門的主審法官。他告訴筆者,本案中三被告工作人員及其所邀專家,應原告的請求,對其所種植物進行鑒定。確定為加拿大一枝黃花后,三被告向原告介紹該植物品種對生態的嚴重危害性,并傳達了國家、省、市的相關政策精神。在其敦促下,被告主動鏟除了所種植物。三被告所實施的行為,顯然屬于行政指導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及其他相關規定,我國學術界及司法實踐當中普遍認同對行政機關的行政指導行為不能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觀點。基于此,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法院以“原告不能證明被告實施了具體行政行為”為由駁回其起訴的裁定并無不妥。
但此案揭示出我國在行政指導行為方面立法的缺失。否認行政指導行為可訴性、拒絕對行政指導相對方予以救濟的理論,在實踐及法理兩個方面都存在著漏洞。
中國行政法學會副會長、鄭州大學教授沈開舉獲悉此案后表示,陳紅亮在當初引進和種植“黃花”時,沒有相關部門來制止,現在為了保護物種安全而強令鏟除“黃花”,這造成了種植戶的“特別犧牲”,與行政補償的原理吻合。所以說,陳紅亮應該得到合理補償。
沈教授認為,“黃花”種植戶無法得到補償,說明我國立法在這一領域的落后和空白。實際上,相關植物法規應該寫明,如果有害植物對生物物種構成危害時,如何對種植戶進行補償。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3月,憲法第四次修正案第13條直接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沈教授認為,這是我國首次將“侵犯私有財產必須補償”寫進憲法,體現了對公民私人合法財產的尊重,具有劃時代意義。
對此,沈開舉教授的看法是,這些“補償”規定只是各省對具體案例的運作,補償標準參差不齊,但它給有關部門以啟示,那就是——要讓“行政補償”成為相對規范的、可操作的制度,必須出臺具體的補償標準,最好由國家相關部門統一出臺。問題的終極解決將有賴于《國家行政補償法》的出臺,我們期待著這部法律的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