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詐騙讓很多人嘗到了“甜頭”,一些人就把目光盯在了婚姻介紹的行業上,用情感體驗做幌子,以婚姻中介為手段,大肆進行愛情詐騙,欺騙了許多渴望真情的善良人們,演繹出了一幕幕耐人尋思的“愛情騙局”。
在我們中國老百姓的觀念里,當紅娘搭鵲橋是一件既喜慶又積德的好事。婚姻介紹所作為專門的紅娘服務機構,給人們尋找滿意的伴侶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是,近年來,也不斷有一些黑婚姻介紹所假托搭鵲橋的美名行詐騙錢財的勾當。在這些婚姻介紹所的經營理念中,傳統的“說媒”功能已經發生裂變,基本上成為了“交友中心”,有的甚至淪為介紹賣淫嫖娼的所在。婚姻介紹市場的“火暴”與黑婚姻介紹所詐騙案件的層出不窮,既反映了都市人的情感真空,社會人心的浮躁,同時也反映了婚姻介紹市場管理的混亂程度。
去年3月,海口警方摧毀一個注冊為“八面鴻豐公司”的特大涉嫌婚姻介紹詐騙犯罪集團,抓獲成員20人,繳獲銀行卡50余張、存折20余本,以及記錄全國各地受害人姓名的記賬本90余本等等。據初步統計,受害者多達5000人以上,遍布全國各地,涉案金額200多萬元。據警方透露,這個犯罪集團的受害者大多是來自老少邊窮地區,這與他們大量地投放廣告有關系,他們同時與內地100多家期刊有聯系,發布虛假婚姻介紹信息時最多一次可發布200多條;為了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他們大多用現役軍官的名義來征婚行騙,甚至以港商“借腹生子”為由詐騙錢財,一次性收取20萬元至50萬元。這個中國婚介市場愛情詐騙的“經典案例\",成了2005年社會廣為關注的新聞。
情感勵志專家李廣森近些年來一直關注著婚姻介紹領域內的詐騙問題,并進行了不懈的研究,著有《情毒——23個不可思議的愛情騙局》、《癡情為誰》等紀實文學專著。在接受《檢察風云》記者采訪時,李廣森首先分析了婚介中愛情詐騙形成的原因,他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多層次的人員流動,使過去的那種穩定的職業、家庭特征受到了破壞,人際之間的溝通也變得困難重重,這對傳統的征婚模式帶來了更新換代。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怎樣才能規避婚姻中介市場中的愛情詐騙”問題時,李廣森向讀者支招說,一個征婚者走進婚姻介紹所時,首先要弄清楚這家婚姻介紹所的資質,是否正規、合法;其次,不能蒙著眼睛尋找婚姻伴侶,應征者應當理直氣壯地要求征婚人提供個人情況進行核實,從而判斷對方是不是“騙局中人”,如果對方不能提供,或者是提供的情況有假,就說明有問題。
李廣森說,在他采訪的大量的婚介詐騙案件的當事人中,很多的受害者都是被對方的所謂的“財富”和“地位”迷昏了頭,企圖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被騙子牽著鼻子一步步拉進陷阱,落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正確的征婚態度非常重要。”李廣森說,“應婚者要擺正征婚心態,不要好高騖遠、貪榮附貴。尋找人生理想伴侶,雙方感情交流溝通是基礎,如果一見面對方就熱衷于金錢物質,這樣的人就太不可靠,就要提高警惕了!”
婚姻介紹市場的愛情詐騙案頻繁出現和被曝光,折射出社會的誠信危機,同時暴露出政府部門對中介機構監管上、法律對其經營行為制約上的乏力。李廣森說,我國目前尚沒有一部規范婚姻介紹行業的法規,最早的婚姻介紹行業原則上是由民政部門管理,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逐步完善,這種管理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繁榮婚姻中介市場的社會化要求。2002年12月,國家取消了民政部門對婚姻介紹所的前置審批權,民政部門對婚姻介紹行為的制約權力得以削弱;到了2004年4月,國家明令頒布婚姻介紹所不再需要到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婚姻介紹所的收費也由市場來調節。根據相關的企業登記管理辦法,隨著對婚姻中介市場制約能力的減弱,依照“誰批準,誰管理”的慣例,監管之責就落在了工商部門身上。
但是,工商部門的管理也時有力不從心。在得知警方摧毀“八面鴻豐公司”特大婚姻介紹詐騙犯罪集團后,李廣森赴海口市進行了采訪。工商局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無奈地說,在查處一起利用虛假信箱進行婚姻介紹詐騙的個案時,工商管理人員拿著受害者提供的郵箱資料和電話號碼,前往市郵政部門和電信部門調取相關資料,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因為根據郵政法的規定,這些部門應該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利。
“婚姻中介市場中愛情詐騙問題如此猖獗,屢禁不止,說明這種行為有著肥沃的生存土壤。監管機制的嚴重缺位使得婚姻中介市場缺乏應有的監管和懲治手段。”談到婚姻中介市場的管理問題,李廣森深有感觸地說,行政部門的管理容易政出多頭,造成誰都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但是,政出一家婚姻中介市場行政管理更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解決婚姻中介市場的愛情詐騙問題。這是因為很多的婚姻中介市場中的愛情詐騙行為跨區域性,單靠一個或幾個城市或一個部門對婚姻中介市場進行規范力量有限,這要求要有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理婚姻介紹市場的混亂局面。
編輯: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