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社版《辜鴻銘文集》(馮天瑜點校)中云:“我鄉有一市儈,略識之,無為謀生計,設一村塾。”其中“之無”間斷逗,誤。
白居易《與元九書》云:“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這里白居易是在說他早慧。后人遂稱不識字或少識字為“不識之無”或“略識之無”。馮天瑜先生似乎忘記了這一不算冷僻的典故而斷“略識之無”為“略識之,無”,令人惋惜矣!
文史雜志2006年4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