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很快。從2000年的1656億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8189億美元。2006年2月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截至2006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既可以是經濟實力的增加,也可以是債務、風險的增加。外匯儲備過多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我們應當積極采取措施應對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進一步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一、過多的外匯儲備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雖然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增長強勁、經濟有活力的表現,也表明我國有很強的對外支付能力,說明我國已經告別了外匯短缺的年代。但是,從不利的方面看,高額的外匯儲備也隱含著一些問題:
1.貿易順差形成的外匯儲備增加說明國內總需求不足。外需的增加雖然有利于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但過大的順差也表示大量的資源被外國利用,不利于國內居民的生活福利提高,而且長期的大額順差也引起了我國與相關國家的貿易摩擦,還招來我國大量從國外進口能源,抬高國際市場能源價格的非議。
2.增大外匯占款,增加通貨膨脹因素,降低宏觀調控能力。雙順差助長了外匯市場的升值壓力。為阻止人民幣升值,央行不得不采取大量買入外匯,拋售本幣的形式進行干預。其干預的結果是外匯儲備迅速增長,人民銀行被動地增大人民幣投放,而貨幣發行的過度增加又會成為誘發通貨膨脹的因素。而且,高額外匯儲備的兩種主要影響是沖突的,使得央行的貨幣政策的空間和有效性降低。例如,央行為了降低高外匯儲備對國內的影響,須通過回籠貨幣,或提高利率等方式,來減少貨幣供給,這樣卻增大了本幣升值壓力。相反,央行為了降低高外匯儲備帶來的本幣升值壓力,須通過降低利率等方式來增加貨幣供給,這樣就強化了第二種影響,使央行貨幣政策的內外目標相沖突。
3.外匯儲備帶來較高的匯率風險。由于匯率變動的頻繁性,高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也隨之增大。由于我國外匯儲備的70%-80%為美元資產,因此,當美元貶值時,高外匯儲備的損失就更大。由于美國長期的財政、貿易赤字等因素,貨幣發行不斷增長,美元貶值風險也在不斷積累。近兩年來,美元對各種主要貨幣貶值20%左右,我國有3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由此產生的損失達數百億美元。
4.過高的外匯儲備也是資金閑置過多的表現。這就相當于一個家庭把自己的收入過多地存在銀行,沒有盡可能及時地把資金用于家庭建設、家庭成員的發展一樣。
5.高額的外匯儲備還使得國際游資預期人民幣升值,從而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進而推高中國的外匯儲備。
二、加強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降低高外匯儲備的消極影響
一般來說,外匯儲備管理應遵循的原則是:(l)保持多元化的貨幣儲備,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或其他支付的需要,確定幣種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3)選擇儲備貨幣資產形式時,既要考慮它的收益率,同時必須考慮它的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4)密切注意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的調整各種貨幣的比例。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管理的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才有基礎,但是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它應隨時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額外匯儲備的不利影響,進一步加強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保持匯率的穩定性和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由于外匯儲備中短期資本流入占有較高比例,這些資本當中有相當部分是預期人民幣升值和其他領域資產升值而進入投機的。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防止其他領域的泡沫形成,就能打破他們的預期,消除投機空間。這部分投機性強的資本就會轉移他處,這樣就能剔除外匯儲備中的投機性強的部分,消除隱患,防止經濟泡沫的出現。
2.改變開放策略,減少經常收支和資本收支雙順差的規模。在經常收支方面,減少一定的出口優惠政策,同時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和取消其他進口限制性措施。加大進口力度,特別是利用外匯儲備充足和世界性通貨緊縮的有利時機,加大對能源、先進技術和設備等的進口,促進重大技術和裝備的改造,加快技術進步和制造業的現代化,由外匯儲備轉換為物資技術儲備。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加大對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性的優惠和用匯上的便利。在資本收支方面,采取鼓勵對外投資和促進資本流出的開放策略,同時適當采取限制短期資本流入的政策。2003年以來,我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新政策,如鼓勵“走出去”的戰略就屬于此對策。
3.加快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由強制結售匯制向自愿結售匯制轉變。我國現行外匯管理體制是在外匯緊缺時期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國家有效掌握外匯資源。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外匯不斷充裕的前提下,要積極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放寬企業和個人用匯自由度,放寬其外匯賬戶的限額,逐步向自愿結售匯轉變。這樣既能分解外匯過度集中于政府的匯率風險,又可以給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活動帶來便利,更是經濟市場化的內在要求。
4.適度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推進多元化,以此降低匯率變動風險。由于世界經濟的多元化和我國經貿格局的多元化,我國外匯儲備也要實行多元化。中央銀行可適度減少美元外匯儲備資產,增加歐元和日元外匯儲備資產的比重,并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降低匯率風險;在外匯儲備充裕的前提下,可以拿出一定比例購買一些投資基金,加大對外匯儲備的盈利運營。
5.把部分外匯儲備交國外基金代管。事實上,當前不少國家的中央銀行都把部分外匯儲備交給一家或幾家基金代管。這些基金由專家把外匯儲備按不同比例進行資產組合,并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結構。從多年的情況看,這些基金獲取的收益較高。
(收稿日期:200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