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大”,這個名字今生注定與我有緣。小時候,我家就在西直門周邊,離交大只有百米之遙。夏日的傍晚,全家散步經常路過交大那極具特色的高拱門。爸爸經常指著高拱門對我說:“以后考上這里,爸爸請你吃麥當勞!”雖然我當時還分不清考上大學和吃麥當勞孰重孰輕,但在心底已悄悄刻上了“交大”這個名字。
寒窗十二年,我終于跨進了這道向往已久的高拱門。圓了兒時夢的同時,我明白,人生路上無數個新的夢想將從這里起飛。
工科一樣很精彩
北京“交大”歷來以工科見長,可以稱為一所工科院校。說起工科,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可能是沒完沒了的設計圖紙,沒日沒夜的測繪、計算以及工地上的塵土飛揚……大家對工科院校的偏見似乎是根深蒂固的,就連我當初填報志愿時,也有過一些猶豫。而現在,作為一名北京“交大”的大二學生,我自豪地告訴大家:工科學校的生活一樣很精彩!
不相信嗎?先隨我到校園里走一遭吧。夏日清澈冬日銀裝的明湖畔,總有眾多學子破曉苦讀,朗朗書聲和朝陽一起劃開最后一點夜色;秋天則是芳華園最美的時候,草木金黃,有一種沉靜的美,雙腳踏在厚厚的金黃色落葉上,心底有種說不出的踏實。
“交大”景美人更美。不要以為搞理工的人都很枯燥。看看“交大”里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吧,科協、青年志愿者團體、記者團、話劇社……“交大”人都有一顆向往多彩生活的年輕的心。
理學院:無悔的選擇
上中學時,我的數學成績在班上總是數一數二的,老師都夸我有數學天賦。從那時起,我就產生了進大學數學系繼續深造的想法。現在我如愿以償地坐到了“交大”數學系的教室中,親身體驗了遨游數學世界的酸甜苦辣后,我仍堅定地說:這個選擇,我無悔!
“交大”數學系全名是“信息與計算科學”,相比傳統數學系,它更偏重于應用。這個系實行寬口徑教育,大學前兩年打基礎,大三以后增加限選課,以確定金融數學、計算數學、信息數學等具體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學校數學系相比,這個系對計算機水平要求特別高,c++等高級計算機課程都是必修課。
念大學以前,數學一直是我的驕傲,我還得過不少數學競賽的獎,所以我對學好數學很有自信。誰知到了這里,情況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常常出現這種情況:上課老師講解我還能聽懂,——到課后自己面對題目就又糊涂了。尤其是“數學分析”,這門課的題基本都是證明題,我經常抱著書本苦思冥想整個下午也解不出一道題來。
在我為分析數學頭痛不已的時候,教授這門課的汪老師給了我很大幫助。他知道這門課對于大一學生來說難度很大,所以講課時會刻意放慢節奏,在難以理解的地方總要反復講上幾遍。他上課最常用的口頭禪就是:聽懂了沒?每講一題他都這樣問底下的我們,直到大家都沒有疑問為止。有一次我為了一道題目硬著頭皮去找他,本以為教授應該架子十足,三言兩語指點完事,沒想到汪老師講得比他上課時還要耐心細致。那天,我們談論了整整一下午,臨走時他還叫我以后遇到難題盡管去找他。有了教授這句話,我也就放開了,這以后我們時常探討一些數學問題,有時甚至邊散步邊交流。我發現,汪老師那嚴謹的外表下其實有一顆善良和幽默的心。有了汪老師的幫助加上自己的努力,我的分析數學考得很好,大一學年還得了學校的獎學金。
在理學院,每一個同學都很優秀,他們是各地高考的佼佼者,其中不乏地區狀元。大家學習很刻苦,每到期末考試期間尤其夸張。由于學校要按時熄燈就寢,很多同學會跑到學校附近一家24小時營業的拉面館看書復習,往往一看就是一個通宵。每到考試臨近,晚上走進這家拉面館,你會驚奇地發現:這里已經被我們“包場”了!
最難忘卻建模時
要說在大學里最難忘的活動,當然是建模競賽了。建模競賽類似于中學的應用數學競賽,就是面對一個應用問題自己想方設法建立數學模型并找出合適的算法去解決它,這是對一個人數學水平和應用能力的考驗。在“交大”,每年有多次不同級別的建模競賽,有學校級、國家級,還有國際級的。建模競賽的另一個特點是非常強調團隊精神,它規定每個參賽單位可以三人一組合作,拿到題目后三天三夜內完成論文,因此團體配合顯得尤為重要。
我是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嘗試參加建模競賽的。第一次比賽由于缺少經驗和適當的準備,我拿到題目后簡直一點頭緒也沒有,更別提寫出論文了。三天三夜過后,我還是沒有完成論文。這一次的失敗對我打擊不小,我開始主動尋找有關建模競賽的各種資料,準備再戰時“一雪前恥”。那一段時間,我成了那家“理學院包場拉面館”的常客,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要去那里看個通宵。終于盼到了第二次比賽,這次我們不但順利地完成了論文,還獲得了名次。
這之后,建模對于我來說不再是干巴巴的任務,而是一種樂趣。在不斷地挑戰自我與攻克難題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數學的無限魅力。大二寒假前,我被學校推薦,參加了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建模競賽。這次競賽從讀題做題到最終成文全部要用英文完成,對個人能力及團隊合作都是個大挑戰。我們的“建模三人組”作了充足的賽前準備,還特地拽上了一個英語學院的高材生做專職翻譯。我們白天泡在圖書館,晚上教室關門后就去那家拉面館繼續看書。為了集中精力看書,我們喝咖啡像喝水一樣平常……終于到了大賽的日子,我們早已胸有成竹:拿題,理思路,查資料,建模,找算法,寫論文,翻譯……一個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第四天早上交出那篇幾十頁的英語論文后,我們“暴撮”了一頓,就一個個哈欠連天地回去睡覺了。建模固然艱苦,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會好好地走下去,我相信我能成功! 對于建模,對于數學,我有這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