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動產抵押成為業內外的一個時尚話題。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中國信貸人權利的法律保護報告》中,也專門研究了將動產引入擔保抵押實踐的有關問題。可以預期,動產抵押將可能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同時也能有效保護信貸人權利的一劑良方。那么,目前引入動產抵押制度尚存有哪些方面的障礙?如何跨越這些障礙?本文作者在調查當地實際的基礎上,給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見解。
各方對引入動產抵押制度的態度
動產引入抵押,關乎各自利益不同,態度也就不盡一致。
接受調查的中小企業普遍對引入動產抵押制度叫好。認為目前銀行貸款的門檻太高,處于創業階段的小企業缺少符合銀行要求的不動產作抵押。同時,目前孝感市只有漢川市、安陸市、應城市等三縣市和孝感城區設立有四家中介擔保公司,注冊資本9000萬元,按目前放大三倍擔保倍數計算,最多能為中小企業提供2.7億元的貸款擔保,與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相差太遠。截至2005年末,孝感市中小企業為14329家,進入銀行信貸登記系統有信貸需求的中小企業有826家,這826家企業擁有各項資產156.6億元,其中流動資產為98.2億元,占62.71%,2005年的信貸需求超過59億元,而真正獲得銀行貸款只有352家,當年獲得新增貸款僅為18.8億元,信貸資金缺口高達40.2億元,中小企業信貸需求滿足率只有31.86%,巨大的信貸需求給企業動產進入銀行信貸抵押留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能用動產作抵押,無異于另辟溪徑,為中小企業得到信貸扶持開啟了希望之路。恒興水泥集團公司對此感觸很深,2003年,他們流動資金異常緊張,四處告貸無門,最后爭取到中國銀行大悟支行接受暢銷的高標號水泥提貨單作質押,貸款200萬元,使企業搶抓了市場機遇,后來成為中行的黃金客戶。
金融機構的態度則較為謹慎,認為動產抵押雖然能提高銀行的信貸能力,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現階段風險遠大于不動產。在住房抵押貸款的信貸營銷實踐中尚且屢屢出現一房多貸、私貸公用等現象,在銀行對不動產的評驗和管理缺乏經驗及手段及相關法律和監管機構不健全的情況下,大多數銀行似乎不敢貿然發放動產抵押貸款。動產評估環節也存在隱憂,向銀行提供不動產資產評價的中介部門,雖經過多年的整頓規范,還經常出現資產嚴重高估現象。對動產進行評價,中小城市沒有專門機構,更沒有專業人才,各金融機構也沒有成文的信貸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銀行信貸的貿然進入,無疑會形成新的信貸風險。走訪的一縣農村信用聯社至今對較為成熟的信貸產品質押融資尚心有余悸,該社2001年以提單質押方式向某酒廠貸款80萬元,酒廠因銷路不佳而停產關閉,該社只得將搶收來的2000箱酒以高于市場價向關系單位、內部職工和內部食堂銷售攤派。
孝感市經濟商務局、市政辦金融科等部門的態度很積極。認為是搭建了一個新的融資平臺,對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地方經濟是一個好消息。2005年,孝感市1.4萬多戶中小企業所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的59%以上,完成的投資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75%以上,解決就業人員100多萬人,占就業人數的80%,創造的稅收占78%,但企業融資主要靠入股、民間借貸等辦法來發展,90%以上的企業由于資產規模小,利用少量的土地、房產等不動產進行評估抵押貸款不但成功幾率小,而且貸款成本太高。如果動產引入抵押,且手續簡便、費用低廉的話,對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和發展,無疑大有幫助。
司法部門的看法較為客觀。一方面認為擴大物權擔保范圍對經濟司法工作會有所促進和發展,是中國民法領域的一大進步;另一方面,由于涉及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出臺較多,專題性的培訓較少,對司法、執法水平都是一個新的考驗,可能會出現新的涉訟難、審判難和執行難。
引入動產抵押后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
從理論上講,引入動產抵押應該可行,但受政策、法制和市場環境的制約,在實際操作中仍會面臨很多困擾。具體表現在:
中小企業結算不規范,應收賬款的物權形態缺少合法的債權憑據。經調查,受信用環境影響,一些企業堅持見款發貨,早年盛行的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結算方式已很少使用,部分民營企業的應收賬款竟是以打欠條為主;有的企業是在購貨合同和驗貨單上簽字,然后銀行對賬,無債務關系憑據;能夠使用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相對較少。如果作為動產抵押,銀行惟一能夠接受的只有承兌匯票,其他大量應收賬款如欠條等,顯然不是合法的物權載體。并且在我國,三角債、連環債、無頭債、陳年債的情形非常普遍而錯綜復雜,應收賬款抵押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存貨的不確定性使銀行愿意選擇的抵押品種較少。由于“動產易動”會造成抵押物的流失或貶值,不同的存貨,在價值高低、暢銷與滯銷、形態品質變化等方面千差萬別,銀行要防范風險會要求存貨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價值高、體積?。欢遣蝗菀酌棺儞p壞,不具有保質期;三是市價變動小,不是季節性銷售商品,不是更新換代快的商品;四是必須要適銷對路,不是滯銷積壓商品;五是容易脫手變現等。滿足這些條件對于確保貸款安全是必要的,但也會使存貨抵押的實際可選擇余地非常狹窄。
動產抵押缺少市場化的動產登記制度和交付機構,可能會出現多頭抵押或其他騙貸風險。在動產登記上,根據人總行研究局的相關調查,我國尚無應收賬款的抵押登記機關,現有的存貨抵押登記機關達15家之多,并且相對分散隔離,對動產登記缺乏公開透明的信息公示系統。在動產交付上,少數大中城市才有專門的倉儲機構,運作也不夠規范。大多數中小城市無倉儲機構,要靠貸款企業自己將倉單提單交付銀行質押。這兩方面的缺失,可能造成少數企業出現道德風險,以弄虛作假的方式多頭抵押或騙貸。
銀行缺乏動產的管理經驗和手段。如果動產抵押制度一旦實施,求貸的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必然會涉及到各行各業,銀行缺乏相關的操作技能和實際經驗,知識和人才儲備不足,對準確鑒別評估動產的價值會有困難,在日常管理上也會力不從心。如果不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摸索積累經驗,會產生大量新的信貸風險。
信貸人權利的司法保障欠缺。我國長期存在金融訴訟審判難執行難的問題,在不動產抵押的糾紛中,也常常是銀行贏了官司輸了錢。動產引入抵押后的訴訟案件會急劇上升,各方關系和權益更難確定,債權人難以在債務人違約時便捷地執行擔保物,在審理期中,擔保物價值會因執行時間拖延而流失。
政策建議
盡快建立我國動產擔保登記系統??砂凑鲗?、央行監管的模式建立統一的動產登記管理中介機構,統一動產審查的原則標準、公示方式、登記程序和手續,并由其發布擔保公示信息,貫徹“一物一權”原則,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和查詢系統,向信貸人提供準確規范的查詢和檢索服務,通過動產公示,打上標記,交付留置權,防止多頭重復抵押,切實保障信貸人權利。
大力發展票據業務。引導中小企業采用規范的結算方式,改變民營企業大量使用欠條的習慣,擴大銀行承兌匯票的覆蓋面,降低保證金比例,放寬對承兌銀行的限制;大力推廣商業承兌匯票,盡快建立和實行商業承兌匯票簽證制度、商業承兌匯票市場準入、退出制度、商業承兌匯票保證金制度,通過規范管理,積極引導,穩步擴大商業承兌匯票使用范圍。從而為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提供合法有效的物權憑證,為應收賬款成為動產抵押的主力品種創造必要條件。
建立地方性的倉儲管理機構。各地可委托有實力的大型商業集團建立倉儲機構,制定存貨估價的行業標準,通過收取手續費、評估費實現商業化運營,并對向銀行開出的倉儲證明承擔誠信責任。承擔第三方監管的職能,在未經銀行同意的情況下,防止任何人提取和處理質物,為維護信貸人權利提供第三方中介服務。
商業銀行成立專門的動產抵押信貸部門。把動產抵押業務同其他信貸業務區分開來,配備專業人才成立信貸部,加強動產管理的研究,每名信貸員負責兩至三個相關行業的業務,并定期開展培訓,提高動產管理水平。
加強對動產業務的司法保障。隨著民商法律制度的健全,地方政府和人民銀行要加強對法院的溝通協調,為保護信貸人權利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和司法保障,人民法院應建立金融訴訟案件審理綠色通道,提高審判效率,加大執行力度,特別是對于容易貶值受損的動產質押物要保證執行時效,避免因價值流失而損害銀行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