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球風險協會(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簡稱GARP)成立于1996年,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金融風險管理專業組織,擁有來自135個國家和地區的51590余名會員,這些會員服務于全球5000多家金融及非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學術機構和政府管理機構等等。GARP組織的金融風險管理師(Financial Risk Manager,簡稱FRM)資格考試是國際公認的標準資格考試,FRM成為國際上風險管理領域的權威認證,目前,持有該認證證書的各類人士已達8400多人,其中在中國有近200人。2000年,GARP落地中國,成立中國分會,開始了幫助中國金融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工作。
在面前眾多的有關GARP的資料中,有一份按照英文字母排序的長長的機構名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一份囊括了當今國際上最為著名的金融與非金融機構、監管機構、金融服務中介機構的名單,共有200多家,每家機構中至少有5人以上擁有FRM資格。除了那些知名度非常高的外國公司外,記者最為熟悉的當然還是中國那些赫赫有名的機構:中國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銀香港、中國人壽、招商銀行……。GARP的工作,顯然已經得到了中外業界的認可。
風險意識文化:共同理念成為溝通基礎
這是記者第二次見到里奇。兩次的會面,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里奇關于“風險文化”理念的闡述。在他這次帶來的一份關于GARP項目的介紹資料中,記者特別注意到“創造一種風險意識文化” (“Creating a Culture of Risk Awareness”)這句話后面綴有“TM”(注冊)的字樣,顯示了GARP正致力于將文化理念推廣與風險管理技能培訓進行有效結合。里奇說,風險管理是近十年來全球銀行業非常熱門的話題,對GARP工作的認同,首先是大家在這方面文化和理念上的相通。
里奇告訴記者,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創新成為世界潮流。在這種大背景之下,金融工具日漸增多,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經營環境日益復雜,導致其所面臨的風險環境也日益復雜。風險管理不當,將會給機構自身乃至全球帶來巨大的危害。我們已經看到,以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發生過不少重大金融風險事件,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考慮到這些因素,再加上新巴塞爾協議即將在全球范圍內實施,歐美國家的銀行業對風險管理的重視是必然的,可以說,在這些國家的各類相關機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濃厚的風險意識文化,這種文化,貫穿于他們內部上中下各級。GARP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GARP的宗旨是為了鼓勵和增進全球風險管理專業人員、業務操作人員和監管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教育、培訓和資格認證等活動,促進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促進風險管理文化的形成。
十年辛苦工作,特別是近幾年,GARP以其專業的工作團隊和面向操作層的務實的金融風險管理師資格認證項目,逐漸打開了局面,在業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GARP的理事會由20名業內專家組成,包括摩根士丹利的執行董事、首席風險官,通用電氣的首席風險經理,花旗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哈佛大學知名金融學和管理學教授等。GARP的5萬多名會員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從業人員和研究人員,背景十分廣泛,既有金融、非金融機構的風險經理,也有各種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風險專家、教授和學者。會員單位包括摩根士丹利、美洲銀行、渣打銀行、雷曼兄弟、美林證券、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公司、巴克萊銀行等國際著名機構。近年來,GARP與各大國際金融機構、協會和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合作關系,例如國際清算銀行、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英國金融監管局、美國投資管理研究協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國際金融工程師協會、國際互換和衍生品交易委員會、保險精算師協會、期貨和期權協會、英國銀行家協會等等,尤其是在新巴塞爾協議制定過程中,GARP作為國際清算銀行的風險管理主要咨詢機構,與國際清算銀行共同制定風險標準,成為全球風險管理領域的權威機構和標準制定者。
里奇說,GARP最大的貢獻就是在風險管理界推動了FRM認證資格考試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該制度得到了許多國家金融業的認可,成為衡量其從業人員是否具備風險管理能力的主要標準。他給記者介紹了這樣幾組數字:1997年以來,參加FRM項目的人員以年平均26%的速度增長;自2000年到2005年的五年間,FRM認證資格人數每年的增長數字分別為139%、21%、22%、31%和18%;2003年到2005年,雇有持有FRM資格5人以上的機構數字翻了一番多,從105家增加到251家。目前,全球已經有68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和實施這一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的大陸、香港和臺灣。
當然,這種文化的形成和推廣也經歷了一個漸進的過程。相對于金融機構其他業務與管理模式來說,風險管理是一個相當新的領域,真正成熟也不過是六七年的事情。里奇說他自己也是以不太尋常的方式涉足了這一領域。他大學期間學的是市場營銷,后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學習法學以后成為一名律師。他曾就職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私人律師事務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洲銀行、信孚銀行、摩根大通,最后是GARP。正是在銀行從事與衍生工具相關的工作,讓他一步一步地介入風險管理領域,并成為一名在世界各地倡導“風險意識文化”的使者。
落地中國:中外風險管理文化的接軌
幾乎是在GARP創立與發展的同一個時間段,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化,特別是應對加入WTO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所帶來的挑戰,中國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開始了以建立現代金融制度為目標的改革。GARP一直非常關注中國的這場改革,并看到改革背景下的巨大的市場潛力,2000年,GARP中國分會在北京成立。
自中國分會成立后,里奇先后五次來到中國,拜會了中國監管機構的主要領導,行業協會、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的主要負責人,與中國的相關機構進行交流與探討。他對所拜會過的中國的銀行機構負責人的遠見卓識非常贊賞。這些領導人都認為,為了使銀行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場上保持競爭力,讓銀行盡可能地遵守全球認可的金融風險管理標準變得越來越重要。巴塞爾協議,尤其是即將于2006至2007年在全球實施的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使金融風險管理成為銀行執業必備規則,中國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都需要逐步發展使其銀行業達到協議的要求。
里奇也認為,到2006年底,中國銀行業將全面開放,面臨的挑戰更大,防范各類金融風險,提高金融風險管理水平,將成為中國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迫切任務。但中國的銀行無論是在風險管理理念、技術、手段還是組織、人才等方面,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都比較明顯,因此,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應該成為中國金融業面對國際競爭所必須的緊迫課題。中國銀行業制度的變革對金融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險管理不僅僅是管理層和風險管理部門的事情,而是一個完整嚴密的管理體系,涉及到金融機構的各部門、各項業務和各個工作崗位。
通過里奇和中國分會同事的積極努力,GARP在中國的工作進展還比較順利。已經舉辦了兩次金融風險管理國際論壇,一次是2000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全球化與中國金融管理國際研討會”,這是在中國本土所舉辦的第一次金融風險國際論壇,還有就是2002年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金融風險管理峰會”。從2002年開始,GARP每年在中國舉辦FRM認證考試,至今已舉辦了四屆。參加的人數每年都在遞增,特別是2005年,報考FRM認證考試的人數同比增長了一倍以上,在北京、上海地區更是增長了近兩倍。
談到在中國的交流與推介工作,里奇提到了與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人的兩次會面。當時,雙方除了就中國的風險管理問題交換意見以外,GARP還應人行的委托,協助制定了一個中國銀行業機構特殊培訓計劃。計劃結合了中國特色的規定和制度,運用全球普遍接受的風險管理理論和概念,為培訓中國從事風險管理的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法,并計劃接下來幫助制訂和實施有中國特色的風險管理認證制度,只是由于中國行業監管機構的重組,這個計劃被耽擱下來。近兩年來,里奇每次訪問中國時,還與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有關領導進行會談,討論如何在中國的銀行業樹立風險管理意識的理念和具體的方法。
里奇認為,雖然風險管理使用的是一種全球通用語言,風險管理技術手段在各國也有融會貫通的趨勢,但仍需要本地化。在早期與中方的各種交流中,里奇非常贊同中方強調的一個原則,那就是,全球普遍接受的風險管理標準及銀行業官員和人員培訓,要適應中國特殊的情況和規則。他在接受記者的兩次采訪中也一再強調“本地化”,即,遵循全球普遍接受的準則,同時也兼顧各國自己的特殊情況,如信用基礎,市場和操作風險等等。里奇表示,GARP在中國的工作都是依照“本地化”的原則來進行的,中國分會由中國人擔當主席,有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團隊做具體工作,另外,借鑒國外成熟經驗,GARP還向中方有關機構提出了成立“中國金融風險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設想,以促進中國本土金融業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在談到對這一專業委員會的設想時,里奇還提到了他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本刊編委會主任夏斌的探討和交流。在2002年GARP主辦第二屆風險管理國際論壇上,里奇曾在會上與夏斌就中國金融業風險管理問題交換了意見,這次來華之前,里奇曾致函夏斌,就中國專業委員會的設立提出了建議。他說,無論如何,GARP將盡其所能為中國金融風險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提供大力幫助。該機構若能成立,如能得到邀請,由全球頂級風險管理專家組成的GARP理事會的主要成員,愿意承擔海外國際顧問職責,為委員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里奇的觀點和建議得到了夏斌的認同,后者曾就有關問題與國家監管機構主要負責人進行了探討。
目前,GARP在中國的具體工作以FRM資格考試為主。雖然經過了幾年的推行,里奇,特別是其中國同事,也并不否認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困難。的確,任何一件新的事物的出現,都會有個被認可和被接受的過程。記者也曾就FRM資格考試的內容、組織形式、對自身工作的幫助程度以及GARP會員活動等等問題,采訪了幾位已經獲得資格的中國機構人員。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相比較于其他類似機構,GARP會員的活動內容還需要更豐富一些,形式可以再多樣一些,一些地方的FRM資格考試的組織方式還有改進的必要,但總的來說,GARP項目,尤其是FRM資格考試,不但提供了當今金融業風險管理的基本理念與方法,對中國來說,由于目前金融工具的相對缺乏,還具有相當的前瞻性,對他們眼下和日后的工作都有較大的幫助。想必這些中國專業人員的評價,對于里奇和他的中國同事們來說,既是鼓勵,也是鞭策。
讓里奇感到非常高興的是,隨著中國加入WTO后不斷履行其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承諾,中國的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認識到了加強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這為GARP及其中國分會的推廣工作提供了前提條件。在與跨國銀行的競爭中,首先需要加強和提高的就是風險控制水平。對銀行從業人員開展風險管理方面的教育與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自2005年開始,國內各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紛紛派優秀的業務骨干參加金融風險管理師資格認證培訓,并鼓勵他們與全球的同行一起參加FRM考試,為開展全球化競爭、真正“與狼共舞”,進行人才儲備。
責任編輯:陶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