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微型車市場產銷量分析
在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平穩增長的大背景下,經過各微型汽車廠家的努力,國內微型汽車市場(未做特殊說明,均包括微型轎車)基本保持了與中國汽車工業同步發展的好勢頭。微車行業的增長率一直保持在兩位數增長水平上,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占國內汽車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2005年,國內微型汽車銷量超過160萬輛,同比增長21.6%。
從2005年微型車企業的銷量圖來看,排在前十名的企業中有9家企業保持增長,長安集團仍穩居第一位,但優勢已不再明顯,與第二名僅差3萬多輛,增長率只有8.1%;上汽通用五菱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增長率高達41.8%;奇瑞汽車比2004年增加6萬多輛,增長率達到135%;一汽集團憑借一汽夏利的銷量,也取得超過20%的增長;哈飛、昌河和吉利也有一定增長,分別增長11.1%、15%、11.9%。另外,東風2005年推出的“東風小康”市場表現也不錯,待銷售網絡完善后,將對微型車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

二、各細分市場分析
1.微型轎車
在宏觀政策和油價上漲的帶動下,微型車市場需求迅速擴大,2005年微型轎車(含夏利、吉利微轎)的累積銷量達到60.14萬輛,比上年同期多出20多萬輛,同比增長52.1%。國內微型轎車市場的異軍突起和持續走強,成為2005年我國轎車行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05年,國內微型轎車在轎車市場的份額達到21.4%,比上年同期的市場份額17.2%提高了4.2個百分點,國內微型轎車行業的市場地位日益顯著。
2005年,微型轎車行業的大部分企業的銷量取得了增長。其中上海通用五菱和奇瑞汽車的增長較快,分別為156%和135%,但上海通用五菱的基數較小,增量并不大。這兩家企業對該細分市場的貢獻度比較大,是拉動微型轎車市場乃至微型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
天津一汽、哈飛汽車、昌河汽車的增長率都達到了60%左右,其中天津一汽增長了7萬多輛。吉利汽車取得了11.2%的增長,達到9.7萬輛。長安鈴木、比亞迪、幸福使者2005年的銷量下滑。
從品牌銷量來看:夏利是微型轎車市場上的常青樹,2005年的銷量達到17.9萬輛,同比增長59%;QQ2005年11.6萬輛的銷售成績,主要得益于QQ2005年降價和產品的不斷更新;哈飛路寶、吉利美日、昌河愛迪爾以及上汽通用五菱Spark,2005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哈飛路寶的月最高銷量攀升到5000多輛,全年累計銷量達到3.7萬輛,幾乎是上年的兩倍。Spark的月銷量也多穩定在2000輛以上,全年累計銷售了2.7萬輛。
2.微型客車
在微型車市場需求迅速擴大的背景下,2005年微型客車的累積銷量達到了82萬多輛,比上年同期多出8多萬輛,同比增長11.3%。從2004年開始國內微型車市場進入了低位穩定增長階段,和整個市場的增長相似,但低于乘用車市場的增長。盡管微型客車仍是微型汽車的主力品種,但微客廠家已開始減少對微型客車的投入,2005年微型客車市場沒有影響較大的新產品問世,微型客車的降價也波瀾不驚;市場和新聞媒體對微型客車更是缺乏報道的激情。
2005年,上海通用五菱是微型客車行業增長最快的企業,銷量達到26.5萬輛,同比增長46.5%。長安汽車2005年微型客車的銷量為23.1萬輛,同比只增長了7.8%,南京長安也取得了微弱的增長。哈飛、昌河、一汽等企業2005年的市場銷量同比有所下降。
3.微型貨車
2004年以來,在國內微型車市場需求迅速擴大的背景下,微型貨車的銷量也開始恢復增長。2005年微型貨車的累積銷量同比增長5%多,但由于微型貨車的基數太小,只銷售了18萬多輛,低于整個汽車市場的增長率。
長安汽車銷量達到7.1萬輛,同比增長15.8%。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同比下降6.8%,銷量下滑至4萬輛。2005年哈飛、昌河的增長較快,超過40%。一汽沒有延續2004年的增長,2005年銷量下滑。
三、微型車市場發展的特征

1.市場結構逐漸發生變化
近5年來,微型車總體趨勢是微型貨車和微型客車的比例在不斷下降,微型轎車的比例不斷提高。體現了微型車由生產資料向消費資料的過渡過程。另一方面,微型汽車企業已將主要資金和力量轉向微型轎車,一些民營企業也將微型轎車作為進入汽車市場的突破口,不斷的價格大戰,使微型轎車的價格已不再“曲高和寡”,開始貼近普通百姓。微型轎車無論是絕對增長量還是增長速度,都超過微型客車,成為微型汽車行業的發展主流。
2.國內微型汽車行業合并重組仍在繼續
2003年以來,國內微車行業的資產重組一直是由民營資本和“三大集團”之外的企業唱“主角”。2006年國內微型汽車行業合并重組仍將繼續,不過主角可能換成了在微型車行業內舉足輕重的“航空系微車”。經過并購,對國內微型汽車行業格局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003年哈飛與東安合并,組建中航汽車集團,接著哈飛與昌河高層互換,重組步入實質性階段。2004年底,東安東力收購哈飛汽車。2006年哈飛與昌河可能會走到一起。
2005年長安與江鈴成立的江鈴控股收購江鈴汽車67%以上的股權,長安借助福特將江鈴的商用車“納入版圖”,沖擊國內汽車集團“第一陣營”。
2005年上海通用五菱收購青島頤中,作為另外一個生產基地,把勢力延伸到北方。
3.國內微型汽車企業繼續往高處跳
以自主品牌居多的微型汽車企業開始推出大排量中級轎車,進軍基本由合資品牌主導的中級轎車市場。繼2004年國內微車企業推出了威樂、海域303等中級轎車后,2005年有吉利自由艦、比亞迪F3、長安鈴木雨燕、哈飛賽豹、昌河鈴木利耶納等大排量中級轎車陸續投放市場。

這些中級車在市場上仍然堅持原有的低價優勢,而這種優勢的建立主要歸結于民營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吉利自由艦為例,同樣配置的中級轎車價位在10萬元左右,而自由艦的售價僅為7萬元。
民營企業進軍中級車市場,與微型車的利潤低有關,而中級車市場的利潤雖然不如豪華車那么高,但每輛車的利潤比經濟型車仍高出不少,同時,中級車的潛在消費群體非常大。事實上,從消費群體上看,中級車的購買群體主要是城市內中等收入群體,這部分人群的數量在逐漸增加。
四、影響微型車市場發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2005年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為微型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國家實行“雙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實行宏觀調控并改善宏觀調控方式,2005年GDP增長速度為9.9%左右。
出于節能戰略考慮,國家明確鼓勵小排量汽車的發展。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提倡使用小排量汽車;2005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提出,為強化節能,國家將研究鼓勵發展節能車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車輛的財政稅收政策,擇機實施燃油稅改革方案,研究鼓勵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和消費政策;2005年底, 國家發改委聯合多個部門發布了《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要求各地取消對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在行駛線路等方面的各種限制。
2005年國際油價一再攀升,促進了微型車的發展。2005年由于油價的上漲,使大排量汽車的用車成本大大增加,間接促進了微型車(特別是微型轎車)的消費。
由于油價的上漲,再加上一系列鼓勵微型車發展政策的導向作用,對消費者汽車消費觀念的轉變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消費者越來越趨向于購買微型車(特別是微型轎車)。
2.不利因素
各大城市對微型車的禁限。2005年以前,我國一些城市不約而同地將小排量車作為控制對象,限制行駛、限制上牌,與國家推行的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相悖。據統計,全國有60多個城市限制小排量車在主要道路通行。
其他車型對微型汽車的沖擊和分流。近幾年來,國內市場十幾款經濟型轎車大戰的結果是,價格中樞下滑到6萬元以下,從而進一步壓縮了微型轎車的生存空間,對微型轎車的沖擊和市場分流顯而易見。此外,輕型客車、輕型貨車、中檔皮卡和新一代農用運輸車對微型客貨車的“上擠下壓”,進一步對微型汽車市場擠占和蠶食。
不斷的價格大戰使微型汽車企業不堪負重,經過價格戰,微型車的利潤已經降到了最低點,生存空間變得更小。
五、微型車市場的競爭態勢分析
1.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隨著微車市場競爭的加劇,微型車市場集中度將會逐步提高。微轎行業主要是天津一汽、吉利、奇瑞,這三家的集中度近66%。微客行業主要是長安、通用五菱、哈飛,三家集中度達到78.2%。微貨行業前兩家長安和五菱的份額同其他企業差距較大,這兩家的集中度近50%。
目前微型車競爭手段主要是價格,通過價格大戰不斷淘汰成本較高、品牌技術較差的企業,從而進一步提高市場集中度。2005年,微車企業已經意識到價格大戰將會導致行業的惡性競爭,于是加強了品牌建設、服務建設、技術升級、制定新的市場戰略等來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價格中樞不斷下調,微型車的利潤也越來越單薄,行業進入的吸引力進一步降低,市場進入的壁壘不斷提高。不僅如此,微車生產企業為尋出路開始進軍中級車市場,微車行業內部也在不斷整合。綜合以上幾點,微車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2005年微型車各細分市場主要企業的市場份額及市場集中度

2.總體競爭格局
2005年微型車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前十當中有8家市場份額下降,長安汽車依然穩居行業第一。

2005年長安汽車雖然依然保持第一,但其市場份額下降近3個百分點,下滑至22%,優勢地位不再明顯;上汽通用五菱2005年的市場份額增長近3個百分點,達到20.1%,對長安汽車霸主的地位發起有力挑戰;2005年奇瑞汽車的增長最快,市場份額增長近一倍,達到7%,未來將沖擊微型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一汽集團、哈飛汽車、江西昌河、吉利汽車等主流微型車廠家的市場份額同比呈負增長,主要是因為昌河、吉利轉攻中級轎車市場,另外產品的老化、升級換代跟不上也是原因之一。
3.微型轎車
2005年微型轎車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天津夏利依然穩居行業第一,奇瑞汽車首次殺入前三,吉利汽車、長安鈴木的市場份額下滑嚴重,但依然位居前四。

2005年奇瑞QQ銷量增長超過100%,首次進入前三。奇瑞2005年初的“激昂05”活動QQ降價1萬,以及對QQ的技術升級、推出后繼車型,極大的促進了銷量的增長。
天津一汽2005年在微型轎車市場占有率取得微弱的增長,繼續領跑微型轎車,市場占有率超過30%,保持行業第一,但其地位受到奇瑞QQ的有力挑戰。
哈飛、昌河分別取得微弱增長,上汽通用五菱由于降價市場份額增長最快,未來可能沖擊微型轎車的競爭格局。
吉利、長安鈴木、比亞迪、江南汽車等主流微型轎車廠家的產銷量同比負增長,吉利是因為轉攻中級轎車市場,其他企業是因為產品的老化、升級換代跟不上。
4.微型客車
2005年微型客車競爭格局依然是上汽通用五菱、長安、哈飛排名前三位,但只有上汽通用五菱保持增長。

上汽通用五菱微型客車異軍突起,五菱之光已形成系列產品,2005年產銷量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勢頭,首次超過長安汽車名列行業第一位。長安汽車2005年經過降價等一系列營銷活動,銷量雖然取得一定增長,但市場占有率同比下降,屈居行業第二,如果加上南京長安的銷量,長安集團依然占據第一位,但長安的優勢在減小。傳統微型客車廠家一汽佳寶、昌河和哈飛微型客車同比大幅減少,昌河轉型轎車市場,而作為一直以微型客車為主導產品的一汽佳寶,由于微型客車新產品遲遲未能投放市場,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微型貨車上。2005年東風大力進軍微型車市場推出“小康”,由于網絡的限制銷量受到嚴重影響,預計將來會對微型客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陜飛等企業由于結構調整等原因,基本退出國內微型客車市場的競爭。
5.微型貨車
2005年,微型貨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沒有出現較大的變化,但有長安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雙寡頭格局向長安汽車獨霸微貨格局演變的趨勢。

長安汽車把河北長安作為長安微型貨車專門生產基地,2004年憑借長安星卡異軍突起躍居行業首位,2005年長安汽車的優勢繼續擴大,市場份額達到32%,以絕對優勢穩居微型貨車行業霸主地位。哈飛汽車、江西昌河2005年的市場占有率大幅增長,沈陽富桑從2004年進入國內微型貨車市場,2005年取得了穩定的增長,市場反映良好。老牌微型貨車企業上汽通用五菱的產銷量呈下滑趨勢,主要是因為經營重心轉移到微型客車和微型轎車,對微型貨車的新產品開發和銷售策略未給予過多關注。一汽佳寶以低價位產品沖擊市場,在2002、2003年曾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但在長安星卡上市后,其品牌的劣勢凸現,在微型貨車市場上節節敗退。部分微車企業如南京長安、陜飛,由于產品轉型等種種原因,基本退出微型貨車市場。
6.五種競爭力分析

行業競爭對手:2005年,微車企業已經意識到僅僅靠價格大戰將會導致行業的惡性競爭,于是加強了品牌建設、服務建設、技術升級、制定新的市場戰略等來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市場集中度。
買方: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消費者購買微型車的關注焦點正在悄悄轉變,價格、外觀、內飾、配置等外在因素影響正在減弱,品牌、質量、配套服務體系乃至服務質量有否長久保證等內在因素,越來越為消費者所關注。而這些需要企業長期不懈的積累與努力,是真正實力的較量。
潛在競爭者:由于微型車的進入門檻比較低,家電業和整車上下游企業進入微型車,輕型車企業、皮卡/SUV企業涉足微型車,摩托車企業、民營企業等紛紛進入微型車,都對微型車行業形成較強的威脅。
替代品:主要來自經濟型轎車、輕型客車、商務車(MPV)、SUV/皮卡等車型的競爭。
供方:相對以上四方面的競爭來說,賣方的侃價能力是最弱的。
六、微型車市場的發展趨勢
在成熟的國外汽車市場,到處是微型車的天下,如日本、歐洲等國家微型車的消費占到市場總量的60%-70%,因此從中國微型車市場的長遠來看,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從1999年至2005年微型車的增長趨勢來看,基本與全國汽車的增長保持同步,市場對微車的需求依然強勁。預計2006年微型車市場的增長將達到20%左右,需求量將超過190萬輛。其中微型客車和微型貨車兩細分市場需求將分別增長15%和8%,分別達到26萬輛和90萬輛左右;微型轎車的市場需求增長將超過30%,需求量將達到80多萬輛。
微型汽車將替代農用車進一步擴展城郊及農村市場,農村、中小城鎮及城郊將對微型車產生巨大的支撐和拉動作用。目前,我國三輪農用車和摩托車的年銷量是1384萬輛。2005年,由于國家對達不到歐I排放標準的農用車實行淘汰,因此農用車正面臨升級。車主需要既安全又能遮風避雨、裝載200-400kg的貨物、售價在1.8-3萬元的廉價四輪車,微型車正好可以滿足這類需求。另外,燃油價格上漲導致農用車營運成本增加,在運輸少量貨物時,使用微型載貨汽車更為合算。而且相對于摩托車,微型汽車在安全性、環保性、舒適性等方面更勝一籌,而且能夠擔負起拖拉機、農用車的一部分運輸任務。
經過分析可以得出,微型車(不包含轎車)的銷售增長率和全國GDP的增長率基本保持為同幅度的漲落趨勢。從1991年至2005年,我國GDP增速基本保持在8%左右,微型車的增長態勢也一直趨于穩定狀態。可以預計,在以后的發展中,只要國民經濟增速維持在7%-8%,微型車的增長態勢將會繼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