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五年,國內客車行業風云變幻、陰晴不定,然而宇通這艘航船卻始終保持著較高的速度,平穩快速地破浪前行。
對這五年的追憶與思考,人們不難發現: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科技實力,是宇通得以快速穩健發展的關鍵。“4%”的科研投入撬起“50%”的年增長率,并以科技為支點,撬開了國際市場,使宇通在中國乃至世界客車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一、自主創新優化調整產品結構
翻閱宇通2001年至2005年的“產品譜”,你會發現“產品譜”的厚度和精美度隨著年份的遞增而逐漸增加,從中讓人們看到了五年間宇通在豐富產品鏈和調整產品結構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
車型更為豐富,適合各類細分市場。2001年,公司僅有9個前置產品和6個后置產品,前置產品以普檔公路客運車為主,后置產品以7米車為主。2005年,公司已形成涵蓋6米-13.7米的70余種產品類型,公路客運、旅游、公交、團體、專用客車等產品種類,普檔、中檔、高檔等產品檔次,10-300萬元的價格產品鏈,達到了絕大多數細分市場都能在“產品譜”中找到與之相適應的產品的狀態,基本滿足了市場的不同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ZK5130XCX、ZK5080XCX等采血車系列產品的研發成功,使宇通的產品序列中開始有了專用客車的身影;ZK6113/6115H系列產品的研發成功和熱銷,使宇通確立了在大型客車市場,特別是大型中高檔客車市場的領先位置。2003年,ZK6831H、ZK6860H、ZK6898H系列產品的研發成功,使宇通有了自主全新造型的產品;萊茵之星6120R41產品的引進,技術消化和批量銷售,開創了宇通頂級豪華客車產品的先河;ZK6118HG、ZK6891HG、ZK6108HG系列公交車的開發,使宇通開辟了新的市場領域。2004年,60臺ZK6120HE批量進入北京旅游市場,預示著宇通旅游客車已得到市場認可。同時,2004年底宇通所有產品的排放均由歐I升級到了歐Ⅱ標準,并且實現了歐Ⅲ產品的批量銷售。
自制底盤能力和水平由弱變強,由低變高。2001年,宇通銷售的產品中,采用外購底盤的產品占三分之二以上,采用自制底盤的產品僅限于7米后置系列,且生產能力有限;9米、10米自制后置底盤剛剛起步。2002年,宇通10米后置自制底盤得到了客戶好評并實現了市場熱銷。至2004年,宇通銷售產品中采用自制底盤的產品已占60%以上,生產的中高檔產品所采用的底盤基本上實現了自制。
高檔客車已成為銷售額的主要貢獻者。“十五”期間宇通的發展戰略是: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使高檔客車對銷售的貢獻度逐年增加。2001年,宇通共銷售客車9500余臺,銷售額18.4億元,其中高檔客車占全年銷量的24%、銷售額的43%。而到了2002年,公司共銷售客車13504臺,銷售額35.4億元,比2001年分別增長49.3%和92.9%,其中高檔客車已占全年銷量的48%、銷售額的71%,標志著宇通已由普檔車生產向高檔車生產轉型成功。宇通單車平均售價2001年為18.3萬元,2002年為26.63萬元,2003年為30.55萬元,2004年為34.37萬元,這一明顯的增長曲線也清晰地顯現出五年間產品高檔化的歷程。

公交客車成為宇通主導產品。由于產品本身的顯性特征,細心的人不難發現:2004年以來,在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不經意間總能看到宇通公交車的身影。熟不知,2001年宇通的公交客車還處于8米前置和10米后置產品研發和試銷階段,且產品比例很小;2003年,根據市場變化,宇通才開始做進入公交市場的準備和嘗試;2004年,一舉開發出ZK6108HG、ZK6118HG、ZK6128HG三大系列的公交車新品,當年即銷售公交客車1248臺,實現銷售額3.84億元,一躍成為公交客車行業里的佼佼者;2005年,又開發出ZK6896HG、ZK61831HG等新品公交,完善和細化了宇通中型公交車的平臺,使宇通公交車產品線更加齊全。2004年、2005年,隨著宇通公交車大批量進入廣州、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戰略市場,標志著公交產品已位列宇通主導產品序列。
先進的工藝水平成為宇通科技領先的顯性亮點。由于宇通產品轉型的成功,“十五”期間的宇通客車已擺脫了“鄉土氣息”,但高檔產品的打造離不開先進工藝的支撐。五年間,隨著產品鏈的完善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宇通車的工藝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通過滾壓蒙皮技術的推廣、外覆蓋件蒙皮的模具化等措施,使客車外蒙皮平整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通過大頂蒙皮自動點焊、儀表臺分裝、工位優化調整等措施對生產線進行工藝改進,不但提高了裝配質量,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產能水平;通過粘結工藝的改進和推廣,使產品質量和檔次得到很大提升;采用型材滾壓工藝,不僅提高了曲線型材制作質量,而且提高了整車骨架強度和工作效率;在國內同行業中首家采用鋁倉門大桶包裝膠粘接工藝,不但提高了效率,改變了冬季只能使用支裝冬季膠的歷史,而且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大幅降低了粘接膠的采購費用;采用彩條貼膜工藝,有效豐富了車身圖案,增強了圖案的立體感……五年里,工藝水平的提高不僅鑄就了宇通客車美觀、耐用、安全、豪華的產品形象,而且一批具有宇通特色的工藝措施已逐漸成為宇通科技領先的顯性亮點:如今,大頂蒙皮自動點焊、車身整體磷化、骨架型腔噴蠟防腐等工藝技術,已成為展示宇通領先科技不可缺少的部分。
產品研發能力是技術實力的直接體現。從單一的產品類型到多層次、各級別的完整產品鏈,從普檔車為主到高檔車為主,從采用外購底盤為主到采用自制底盤為主,從進入公交行業到成為行業佼佼者,從“鄉土氣息”到“豪華、高檔”。2000年行業內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戶宇通,2004年行業內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在宇通建成。“十五”期間,宇通同時從實證和專業兩個維度佐證了自己強大的技術實力。
二、知識產權打造自主創新的核動力
在自主創新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宇通也清醒地看到了知識產權對于一個企業、乃至民族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性,于是建立了專業的專利工作人員隊伍,完善了專利管理制度,提出每開發一種新產品都要至少擁有一項專利,做到開發一種、保護一種。“十五”期間,宇通專利申報工作成效顯著:2001年申報并通過專利7項;2002年申報專利15項,通過6項;2003年申報專利25項,通過16項;2004年申報專利41項,通過27項;2005年截至10月底已經申報專利52項,批準通過了22項。同時,公司在2003、2004連續兩年被評為“河南省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單位”。

三、自主創新是技術系統“十一五”規劃的首要任務
回首“十五”,強大的研發能力彰顯了宇通科技領先的實力,科學技術管理平臺的搭建、各種軟硬件環境的改善為宇通在“自主創新”道路上持續譜寫輝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十一五”期間,宇通將繼續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創建國際著名的“宇通”自主品牌為目標,通過國家級技術中心及試驗中心的有效運行,形成宇通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保持長期盈利能力奠定基礎。
優化技術管理體系。“十一五”期間,技術中心將從技術標準化建設入手,通過對產品的系列化、平臺化和通用化管理,在設計、生產和服務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的設計指導規范、生產指導規范、驗證標準及服務標準,從根本上提高技術系統的工作效率,并促進宇通各體系工作效率的提升。形成宇通自有的技術創新體系在保持國內產品、市場領先的基礎上,通過對國外市場的需求掌握進行先期的市場開發與產品儲備,實現海外市場的穩步增長,確保宇通海外戰略實現,創建國際著名的宇通自主品牌。
建設一流的技術人才隊伍。“十一五”期間,通過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使宇通的技術人員在各主要技術領域成為行業內權威專家,參與制訂業內政策標準,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同時培養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為宇通的發展不斷提供人力資源支持。通過持續不斷的團隊建設,把技術中心塑造成一支凝聚力極強的高素質團隊。
加強核心技術與基礎研究。以試驗中心為主體,在動力總成匹配、制動、轉向和冷卻等方面形成宇通的核心競爭力;在試驗驗證和應用能力方面達到國外發達國家水平;在節能、安全、環保和穩定性等方面成為引領整個行業發展的核心企業,達到感知質量與實現質量的雙提升,并形成宇通獨特的產品內涵。
宇通的戰略目標是:2012年實現營業額290億元,成為國際化知名的客車企業,并進入全球五強。
立足新起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宇通將繼續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