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動力者得天下”,用這句話形容中國重汽對發動機的態度再好不過。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內燃機展上,中國重汽攜旗下杭州發動機廠(以下簡稱“杭發”)以全新面貌亮相,并帶來了年初剛剛下線、采用泵軌技術的歐Ⅲ重型發動機。
重新接管杭州發動機廠并為其“輸血”,在短期內就得到用戶認可,使重汽發動機實現平穩過渡,這樣的速度和成效廣受業界肯定。中國重汽總經理蔡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篤定語氣,似乎在告訴人們:中國重汽傳遞給人們更多的是穩定、踏實、信賴。
中國重汽發動機是核心競爭力
蔡東說,“中國重汽要有按照自己思路發展的發動機企業,自己做發動機?!痹谥袊仄陌l展戰略里,發動機是為整車贏得市場競爭的核心部件。獨立發動機廠想適應所有整車企業,這無疑與中國重汽依賴動力“獨家”競爭的思路相去甚遠。
僅用了半年時間,現在中國重汽為其重卡配裝的發動機都已出自中國重汽品牌。對去年年底最為人們關注的產能問題,也已作妥善安排,分布在杭州和濟南的兩個發動機廠,綜合產能在7000臺左右。今年3月份集團公司共銷售了6800臺車,4月份計劃銷售7000臺。蔡東坦言,“我們現在的產能和實際卡車訂單還有一點小差距,但基本能滿足要求”。

中國重汽是國內卡車企業率先對用戶實行“點菜”式個性訂單生產的企業,但唯有對發動機例外?!拔覀儾粫跈M向產品鏈上對同一車型配裝多款雷同的發動機讓用戶選擇。我們在卡車上配裝自己的中國重汽品牌發動機,滿足用戶對品質、可靠性的需求。這是中國重汽主推的核心競爭力?!辈號|強調。
中國重汽把精益生產落實到個性化訂單和行動上。除統一發動機外,其他的如車輛功能、使用要求、車輛配置等都按需定制。其生產線上每天走二三百臺車,所有線上的車型都不雷同;通過一套周密的管理系統及時把不同訂單要求配送到裝配線,把一個個批量生產變為一個個訂單生產。
但中國重汽并非不和別人合作。在重卡覆蓋的主功率段,裝配自己的發動機;但在縱向產品鏈上,會裝配其他品牌的發動機,如日野發動機,通過高附加值產品滿足高端市場需求。蔡東認為,這樣可以集中精力將產品做到位。否則發動機一換,很多圍繞發動機的工作如進氣、排氣、油耗等都要改變,最后可能導致售后備件都存在問題。
中國重汽對核心動力自主發展的理念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一季度重卡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9%。杭發一季度共產銷發動機1.26萬臺,超過去年全年銷量的60%,主要經濟指標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了翻番增長。
中國重汽主打高技術高品質理念

中國重汽發動機能得到肯定,還在于在國家車用排放標準日益嚴格的風口浪尖上及時推出了歐Ⅲ機型,這是迅速提升產能外的又一技術提升。但蔡東對此有自己的理解:“排放僅僅是單一要求。發動機有很多要求,包括可靠性、噪聲、油耗等,中國重汽發動機決不等同于僅僅是一個滿足高排放標準的概念?!?/p>
蔡東的言下之意在于,中國重汽發動機打造的是一個高技術、高品質動力,滿足排放法規只是其中之一。嫁接于在發動機研發上具備高技術水準的斯太爾平臺,具有良好的技術和品質銜接性。受益于當年斯太爾項目的整體引進,中國重汽技術中心在設備、實驗條件、技術手段等方面都建設良好,并且這幾年一直在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對于發動機的投入建設,蔡東非常自信地表示,“中國重汽的發動機每年都將有新變化,并且在變化中使之技術、品質、成本、價格極具競爭力”。
這次展出的國Ⅲ發動機,是杭發在成熟的斯太爾WD615平臺上升級推出的,采用了單體泵加電控共軌的“泵軌”技術。該系統已通過1000小時可靠性試驗、國外專業機構的排放檢測性試驗以及寒區、高原的整車標定,預計今年9月可實現批量生產,年底將達到20000臺生產規模,明年上半年達到40000臺產能。

對于國Ⅲ產能的急劇擴充,中國重汽杭發廠廠長李克寬說,國Ⅲ機從設計時就考慮到與國Ⅱ機很好的工藝延續,產品的工藝平臺基本延續了國Ⅱ成熟零件的結構,80%的零部件能和國Ⅱ部件完全通用。這種升級對于生產能力的提升以及售后服務的方便都有好處;同時在國Ⅲ設計時,就預留了升級通道,排放進一步往更高標準發展沒有難題。此外,國Ⅲ平臺這種工藝的延續性、零部件的互換性在成本上也具有比較優勢,中國重汽將其視為市場上一款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在把杭發納入中國重汽集團整體運行體系范圍內,實行品牌統一后,對于杭發的外圍市場,蔡東表示:“我們將共同研究具體針對哪塊市場,要避免給集團公司本身構成威脅或引起沖突;杭發的主要工作是支持集團公司的卡車業務做強做大?!?/p>
中國重汽的牽引車銷量多年來一直保持行業第一的業績;自前年開始進入水泥攪拌車底盤行業,經過去年一年的發展,中國重汽基本壟斷了水泥攪拌車底盤市場,不僅逐漸取代進口,現在每月更以近1000臺的銷量穩居行業第一的位置。隨著高速公路里程的延長,長途運輸基本以半掛車為主導,中國重汽的方向是集中精力抓主業,使企業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蔡東透露,中國重汽今年將推出屬于自主品牌發動機的國Ⅲ重卡,并最遲在八九月份結束所有批量生產的準備工作。
在重卡行業整體艱難的局勢以及企業發展不可預見的危機下還能得到發展和增長,蔡東將其歸功于“中國重汽一直有創新觀念,并且有很高的熱情和專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