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現代文化中有一種希望分享名人生活的渴望,他們的成就、動機,以及他們進入其成功領域的原因都引起我們無限的好奇,名人傳記這種形式也成為人們了解名人的一種主要途徑。所以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名人傳記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近代中國的歷史舞臺上,出現了許多關鍵性的人物,喜歡文史的朋友樂于了解他們的人生、內心和性情。而歷史學者吳十洲先生的《百年齋號室名摭談》一書的妙處,正在于從他們的人生探究其齋號室名的內涵,揭示其隱秘的內心世界,進而折射出時代的風云變幻。這也是我們走近這些歷史人物的另一條捷徑。
姓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符號。姓,是祖宗遺傳下來的,表示血統的承繼關系,無法選擇;名,就有講究了,要取得好,取得有意義。中國人很重視取名,除名之外還有字,有號;字與號之外,又有別字、別號。不僅如此,中國人還喜歡為自己的日常居住處所起名,它們有時也可以作為主人的代稱。齋號、室名,或反映主人的性格、心態、專向、境遇、情趣,或反映主人的居住環境、時代氛圍等。所以說,名號之學也是一種文化。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方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正如本書作者在前言中所說的那樣“進入本書的開端,或可以將其學術意義確定為,以爬梳剔抉為特征的闡釋手段,來探索近代史上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齋號室名的種種奇妙現象,并試圖對在本書中出現的歷史人物展開較深層次的歷史背景的分析與說明?!?/p>
進入這本書的人物,其境遇不盡相同,所處的社會角色與責任也不相同。比如有歷史人物林則徐、龔自珍、曾國藩、張之洞;文化學者黃遵憲、梁啟超、魯迅、林語堂;畫壇巨匠吳昌碩、張大千等。之所以這些人物匯集一處,其共同點包括:首先,他們都躋身于其各自社會領域的著名人士之列,他們不僅能看到事物,而且能預先察覺、感知,并以自己的行動激發事物。再者,便是他們都愿意用齋號室名來標明自己的意志與情趣。事實證明,那些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與他們的各種名號一樣,常常表現得令人遺憾,這也許正是他們故事中的精彩之處。
對這些百年歷史人物的齋號室名的精辟分析,將會引導我們去發現這種創造動機的源泉,并有可能提高我們對這些活躍在中國百年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我們對創造性的認識。因為這是一個心靈持續不斷的活動過程。對歷史人物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拿來一讀,你將會獲得一種與閱讀名人傳記全然不同的感受。
《百年齋號室名摭談》,吳十洲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1,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