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歷史悠久,一位老茶人用八句話這樣概括道:“普洱茶始于商周,產于西漢,傳于三國,商于唐朝,得名明代,盛于清朝,衰于民國,享譽現代”。如何讀懂普洱茶呢?
如何區分生熟茶
總的來說,普洱茶是按照其發酵的不同來分生熟的。生茶指的是由曬青茶制成的散茶和緊壓茶。生茶的茶餅呈墨綠色,湯色通常是晶瑩剔透的黃綠色或者淡黃色,口感比較淡雅生澀,飲后舌面兩側有發緊的感覺。好的生茶飲后舌面生津,回甘明顯。生茶耐泡,可以泡到十四五泡左右,有的甚至能泡20多泡都還有芳香的氣味。
熟茶是由人工快速發酵,將曬青茶經過渥堆后,發酵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有的人誤以為熟茶的顏色要越黑越好,口感越酸苦、越帶有霉味越好,其實不然,相反這是很多愛茶者的誤區。酸苦的茶和帶有霉味的茶都是發酵和存儲失敗的茶,是劣質的茶,喝了對人體有害無益,千萬要敬而遠之。而顏色呈現出紅褐色或者深栗色,湯色紅濃明亮或泛出栗紅光亮,口感比較醇和順滑,沒有任何怪味的熟茶才是好茶。好的熟茶會在茶湯上形成一層薄薄的霜霧,也叫茶油,對溫胃養胃有很好的功效。熟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還會越泡越甜。
如何辨別喬木和灌木
從種類來分,普洱茶分為喬木和灌木兩種。喬木茶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古樹茶、野生茶。喬木茶的特點是有主干,茶樹高大,采摘不易,通常都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樹齡,由于現存下來的非常稀少,因此產茶量極為有限,價格不菲。
灌木指的是臺地茶,也就是引種的茶,由于主干已經被砍去,它只能生出旁枝,因此比較矮小,適合大面積引種。相比之下,喬木茶就要金貴許多。
辨別灌木茶和喬木茶首先是觀看葉片,喬木茶顯毫,一眼看上去可以明顯地看到有細密的絨毛,灌木茶則鮮有。而且喬木茶有一個獨有的顯著特點,就是在葉片上有一個突起的“芽孢”,可以用茶針撬出一片葉片仔細觀察對比,而灌木茶是絕對不具備這種特點的。其次,在開湯后觸摸葉底。把葉底展開用拇指仔細磨擦,手感厚實的就是喬木茶,手感輕薄的是灌木茶。最后就是觀察葉片的鋸齒情況,喬木茶的鋸齒齒尖向內收斂,而灌木茶的鋸齒齒尖朝外噴張。
誤讀普洱
市面上曾傳聞說生茶不宜飲用,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只是如果能將生茶在優質的環境中存放4年以上再飲用,它就基本上定性,會呈現出比較完美的口感。
熟茶有漂亮的湯色和醇郁的口感,很多人便偏執地認為,只有經過渥堆發酵的茶才是普洱茶。可實際上渥堆茶是1973年才在昆明茶廠研制成功的,至今只不過30多年歷史。而曬青茶的歷史至今已有3000多年,是真正意義上的普洱茶,所以單單認定渥堆發酵的茶是普洱茶而忽略了生茶,這種看法是非常片面的。
普洱的風行也讓很多收藏者陷入了盲目的狀態,認為只要是普洱就一定有收藏價值,其實不然。生茶可塑性很強,陳化的空間很廣,經過多年的良好存放和陳化后,好的生茶會呈現樟香、梅子香等獨特的芳香氣味。而熟茶雖然沒有了生茶的生澀,但經過發酵后,便幾乎沒有了陳化的空間,因此失去了收藏的價值,建議無需囤積、適量購買、立即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