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人民已經為現代化事業奮斗了一個半多世紀,社會主義制度在中華大地上也已經實施半個多個世紀了,探求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地位,可以使我們明白,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現代化問題,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真正建成與現代化的完成是同一歷史過程。
關鍵詞: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地位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6)04—0018—02
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中國從根本上擺脫了現代化危機
在封建社會,中國總體上一直處于人類社會的領先地位,這種優勢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上半葉。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預示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然而古老的中華帝國依然在封建道路上徘徊。和歐洲資產階級的,共和體制和民主精神相比,中華帝國日益保守沒落。落后就要挨打,歐洲資產階級用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自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危機,正如清末時人所說“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家和民族空前的災難面前,先進的中國人從迷夢中驚醒,開始睜眼看世界,希圖挽救日益衰微的國勢。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向西方學習成為自然的選擇。先后有地主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的百日維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終究沒有使中國徹底擺脫現代化危機。只有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二十八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起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才使中國徹底擺脫了現代化危機。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其一,中國是在外部的某種脅迫或壓力下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屬于后發外生型的現代化類型。歷史表明,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要想從根本上擺脫現代化危機,一定要首先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完整,實施徹底的制度變革。晚清政權掌握在腐朽沒落的地主階級手中,他們根本不會也沒有能力實施徹底的改革,而且其反動統治成為導致中國面臨現代化危機的主要因素;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他們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根本不會允許中國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所以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國要徹底擺脫發展危機,走上現代化道路,必須推翻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完整,建立一種全新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
其二,歷史證明,中國的資產階級沒有能力完成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的歷史任務。最先向西方學習的是地主階級改良派,但他們學習西方的工業經濟技術只是為了維護腐朽的封建制度,與現代化的歷史潮流背道而馳。資產階級改良派試圖效仿日本,在不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實施制度改良,但由于封建保守勢力過于強大,在加上他們本身妥協退讓,寄希望于沒有任何實權的皇帝,不敢發動人民群眾,很快就失敗了。其后不久,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想在中國建立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結果很快就被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事實證明,無論是資產階級改良派還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始終對敵人抱有幻想,革命不夠堅決徹底,再加上缺少正確的革命策略,始終也沒有建立一支紀律嚴明的革命軍隊,結果在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聯合反擊下,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的徹底失敗。這些歷史事實表明,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需要新的領導力量、革命階級。
最后,馬克思與列寧主義所具有的科學性和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優良品質,決定了只有走無產階級的革命的道路才能使中國徹底擺脫發展危機。所有資本主義道德的嘗試都失敗了,中國到底向何處去,成為令無數先進的中國人苦悶彷徨的問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看到一種新的革命模式。走俄國道路,進行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在中國的先進分子和廣大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強烈共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獲得了廣泛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她的成立是近代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其綱領和目標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她本身絕無私利可圖。中國共產黨的這些優良品質,使她能夠拋棄一切狹隘的小團體和黨派私利。而是以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為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社會發展的綱領和目標贏得了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的革命軍隊,根據中國國情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并運用正確的革命策略,組織國內外一切愛國力量,對敵人進行了不妥協的斗爭。這些使得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四五年時間就迅速贏得了全國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我黨采取各種措施,在三年時間內就恢復了被長期戰亂破壞的社會經濟。然后,又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將社會主義革命提上了議事日程,以其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和實踐,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了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重建了國家權威,為中國徹底擺脫發展危機,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二、社會主義的建成和現代化的完成是同一歷史過程
現代化是指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型的歷史變遷過程。其表現為從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從政治權威主義向民主法制化、從封閉社會向開放有序社會、從文化神圣化向世俗化、從個體不自由和畸形發展向個體的價值得到充分肯定和全面發展的轉變過程。雖然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里,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概念,但是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必然導致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作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在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基礎上實現的,是對現代化的超越。在社會主義,實行生產資料社會占有;商品、貨幣和價值規律都不再發揮作用;國家不再有階級的屬性,只是行使社會管理只能;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其他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等等。
然而,社會主義革命卻首先是在落后國家發生的。這些國家沒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的現代化基礎。按照馬克思晚年研究東方社會提出的觀點,生存在現代歷史環境中的某些民族,只要吸取資本主義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就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而進入未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反之,如果拒絕吸收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一切積極成果,拋開人類社會必經的現代化發展階段,在政治經濟文化落后的條件下,直接實現社會主義發達階段才能實現的原則和價值理想,建設純而有純的社會主義,結果只會導致社會主義的價值原則被抽象化和教條化,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也被虛化和空洞化,成為沒有歷史與現實基礎的空中樓閣。中國作為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跨越了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但是卻不可能跨越生產力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實際上是“不夠格的社會主義”。現實社會主義與現代化任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契合,決定了像中國這樣的落后國家搞社會主義只有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的一切現代文明成果,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然后在此基礎上實施全方位的自主創新,超越資本主義文明,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建成社會主義制度,這就必然使得社會主義的建成和現代化的實現在實踐當中表現為同一歷史過程。
三、現代化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表現為一個自覺的歷史過程
以生產資料私自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是一個自發的歷史過程。伴隨著一系列自身無法克服的危機與弊病,社會主義制度是建立在充分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上的,它既可以繼承資本主義現代化一切積極成果,也能夠自覺地減少以至避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諸多弊病。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發展模式為自覺地擺脫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端,為人類構建更加合理的生存方式提供了現實的可能。其一,從物質文明的角度講,資本主義自誕生以來,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資本主義這種生產方式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的兩極分化。社會主義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全民共同致富。共同富裕,這不僅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結果,而且自始自終體現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之中。其一,從政治文明的角度看,相對于封建專制,資本主義的民主已經達到了比較完善的程度,但它在本質上依然是少數人的民主。在原始社會解體以來的人類發展史上,只有社會主義民主才是最高類型民主,因為他在本質上是人民民主,實現了人民的權力。其三,從精神文明的角度看,資本主義不能擺脫剝削和掠奪,不能形成共同道德和理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在繼承以往人類精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包括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不斷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最高級的精神文明。社會主義能夠消除資本主義制度下所必然產生的各種丑惡和消極腐敗現象。其四,從人的發展的角度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商品經濟所通行的等價交換和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把人從“人的依賴關系”中解放出來,使人成為普遍意義上的獨立的個人,從而使人的發展在類的層面上獲得了日益深刻的全面性和豐富性。然而,同時它又把人推向“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存在狀態,使人依附于物,人變成了物質欲望的奴隸和工具,因此,人的發展也就談不上是自由的了。人的這種物化現象,使人不可以一種全面的形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也使人的主體性不可能自由地獲得全面的發展。社會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重視人、關心人和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和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政治制度,徹底地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實現了社會關系的根本變革,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