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漁村發展為共富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榮成市西霞口村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榮成市西霞口村東臨黃海,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全村500戶1300人,足實行村企合、企業化管理的現代漁村,擁有免掛行政區劃的國家級個業集團——西霞口集團。窮而變,變而富,富而和。改革開放以來,曾經貧窮落后的西霞口人創造了眾多“全國第一”,形成了海珍品養殖、港口、國際海運、船舶修造、旅游等為主體的產業格局,繪就了漁村變都市的神奇畫卷。2005年,該村總資產超過40億元,實現經濟總收入20億元。2005年4月9日,山共山央總書記胡錦濤視察山東時親臨兩霞口村,劉該村的發展思路和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從“大海撈金”到“以養興漁”
西霞口從貧到富的巨變,緣起于19年前一次大膽的“資產重組”。正是這種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讓西霞口這艘“輪船”找準了方向,開始了全速沖刺。
當時的西霞口村分為兩部分:一個農業隊,一個漁業隊。農業隊人靠吃返銷糧度日,漁業隊靠幾條破舊小船維持生活。后來,農業隊也嘗試置船山海,兩隊一直是各干各的,在人員、技術、設備等方面相互制約,阻礙了木村經濟的發展。兩隊合一,優勢互補,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可在那時,這樣的做法在全省還沒有先例,西霞口人就做了第一個“吃螃蟹”者。1987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特批,農業隊、漁業隊合二為一,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級漁業公司。這一合,讓西霞口的發展潛能一下迸發出來,村里迅速組建了一支擁有50多條大馬力漁船的海上捕撈船隊。在之后的幾年里,西霞口的經濟收入一年翻了幾番,為西霞口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海上捕撈資源持續衰竭,為了提高漁業經濟質量和保護海洋資源環境,西霞口村果斷對處于鼎盛時期的捕撈船隊進行“消腫”,只留下兩艘大馬力捕撈船,其余的捕撈船全部出售,變現的資金重點用于實施“以養興漁”,建起了高科技含量的海珍品養殖基地,推行全方位立體化養殖。他們與小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利,學院黃海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星火科技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所擁有的鮑魚三倍體育苗、鮑魚多倍體育苗、海參優化雜交育苗及鮑魚海參養成技術在國際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小漁村造出萬噸巨輪
20世紀90年代初,西霞口村在依靠捕撈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認識到:僅靠捕撈一個產業支撐,風險性很大,而且捕撈吃的是變數極大的資源飯,必須及早轉型,多條腿走路。于是,西霞口人明智地選擇了“大辦工業、辦大工業”的發展道路。
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分析市場需求后,西霞口村上馬了船舶修造廠,邁出了工業化的第一步。由于定位準確,修造船的生意十分興隆,成為村里的又一支柱產業。近幾年來,隨著山東省建設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和榮成市“上業立市、興市、強市”戰略的深入實施,西霞口村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做人做強船舶制造業。他們先后投資3億多元,建起了1.5萬噸級大型船臺滑道,引進了新式設備,新建的大型干船塢使得船廠具備了修造6.5一10萬噸級輪船的能力。如今的西霞口船廠,國際網內船運公司的造船訂單應接不暇,船型涉及散裝雜貨輪、油輪等多個類型,造船訂單已經排至2009年底。在造船業的帶動下,西霞口村利用處于對外開放前沿的有利條件,先后與日木、韓國、美網、澳大利亞等同家和地區的外商興辦了多家合資企業,引進外資近千萬美元。目前,西霞口村已先后建起了船舶修造廠、石材廠、水產品綜合加工廠等近20家工業企業,工業企業的年銷售收入達到7.6億元。
龍眼灣是西霞口村東的—個海灣,西霞口村先后投資1億多元,進行了大規模的筑壩建港工程,把漁碼頭建成了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現代化港口。他們先后建起了5萬噸級及萬噸級泊位3個,5000噸級泊位5個,集裝箱專用碼頭2個,設計年吞吐能力1000萬噸。1999年,龍眼港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一家村辦一類開放港門,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村辦國際海運公司,開通了至日木、韓國、東南亞的國際航線。如今,龍眼港年吞吐量達到200萬噸,年進出港旅客2力人次,年營運收入3億多元。
游人醉了漁民富了
西霞口村的自然風光旖旎,歷史遺跡眾多,海文化底蘊豐厚,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村民們因地制宜辦起了旅游這個“朝陽產業。”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山頭,是中國海岸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秦始皇兩次來此,留下了“秦橋遺跡”、“射鮫臺”及全國惟一的始皇廟。西霞口村先后投入1億多元對景區進行擴建改造,使成山頭古風更濃、新韻生輝,成為全同第—家村辦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因秦始皇在此射雕而得名的神雕山,被西霞口村投資1億多元建成了占地200多公頃的放養式野叢動物自然保擴區,辟有猛獸區、草食動物區、海洋動物區、熊樂園、百鳥園、豹狼山、猴子山、金絲猴館、熊貓館等動物棲息地,放養各類珍稀動物400多種。游覽其間,山青海碧,獅吼虎嘯,鳥飛猿戲,使人有如回歸自然。
從龍眼港乘豪華海上游輪十多分鐘,便到了“鷗鷺王國”海驢島。適宜的自然環境和當地人強烈的生態環保意識,使這里成為數萬只海鷗、白鷺的家園。島上還發現了世界最大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嘴白鷺種群。西霞口村對海驢島實行了保護性開發,在島上游客不僅可與鷗、鷺嬉戲,還可觀賞到扁擔石、天門洞等奇觀。
領略過成山頭的壯美,帶著對海島風情的眷戀,游客們來到了博霞山莊。這是西霞口村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一處三星級涉外賓館,各種現代娛樂、服務設施齊全。最令人叫絕的當然是品嘗這里的海鮮了,魚蝦參鮑等各種生猛海鮮,應有盡有,讓人一嘗為快。2005年,西霞口村景區共接待山外游客11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收入3.5億元。
新漁村的城市生活
富裕起來了的漁民該享受什么樣的生活?西霞口人邀請專家編制完成了《西霞口集團規劃方案》,對村域建設進行了高起點、全方位規劃。富裕起來的西霞口村著力改善漁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打造特色鮮明的濱海鄉村都市,讓漁民們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幾年來,他們先后投入1億多元進行小城鎮建設。以往低矮破敗的小屋陋村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寬敞別致的別墅樓公寓樓、一條條筆直寬闊的硬化村路、一座座草翠花鮮的公園。如今的西霞口,村民全部住進了別墅樓,大部分村民都擁有了自已的家庭轎車。村里建有自來水廠、35KV變電站、有線電視收視網、二級甲等醫院,實行了免費為村民供水、供電、收視和醫療保障制度;建起了便民超市,村民足不出村就可采購到各種時令食品和日常用品。
富裕人更和諧,往西霞口村處處洋溢養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風。富裕起來的西霞口嘗試建立了完善的退休、養老和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學、弱有所扶:退休金、養老金和生活補助金每月發放;經濟能力較弱的老人和病殘戶等弱勢群體,除全部免費配給樓房居住外,還可隨時得到其它方面的救助;對病災戶等困難家庭,實行最低生活保障線,保證他們人均年收入不低于7000元;小學學費全免,初中以上學生每人每年都有1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補貼;對服兵役的村民,義務兵每年補助1.2萬元,軍官和志愿兵每年補助3000元。村里還先后投資近千萬元建起了老年宮、婦女之家、圖書館、文化廣場等各類活動場所,經常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娛樂教育學習活動。
如今的西霞口文明和諧、其樂融融;全村凝心聚力,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