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總比老藥具有優(yōu)越性,才有上市價值。可是老藥并不一定都比新藥差,因為老藥畢竟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檢驗,對它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好在哪里?能治哪些病?用多少天,多少量合適,可謂一目了然。例如阿司匹林,問世已有100多年了,它的療效是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風濕、抗凝血。而且每種療效的用量都不完全一致,大家都能正確使用,也就比較放心。其他療效差,不良反應嚴重的新藥都紛紛被淘汰出局,而像它那樣保留下來的老藥則為數不少。
新藥=安全藥?
目前,新藥還在不斷推出,總是令人耳目一新,但對于新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地看待,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評價。
一個新藥的上市,先得經動物試驗,再經患者使用觀察,才能批準上市。一方面,因為實驗動物和人有不少差異,例如同為哺乳動物的貓和狗,它們就不必吃蔬菜水果而自身合成維生素,它們也不會患肝炎,所以,動物試驗有反應,人類不一定就會有此反應(如阿司匹林的致畸作用);同樣,動物試驗毫無反應,人類使用也不一定就安全。西歐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反應停事件,這是一種抑制妊娠反應的藥物,深受孕婦歡迎,動物試驗時毫無致畸作用,用于人類之后使西歐和日本出現了數以萬計的畸形兒(缺肢、短肢、形如海豹)。美國一位女醫(yī)官竭力抵制此藥,而使4萬人幸免,這是一個沉痛的教訓,從此喚起了人類的警覺。從此,全世界規(guī)定,動物試驗后必須經過大量的人類試驗后,才能批準上市,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劃時代的進展。
舊藥換新藥
新藥剛上市不久,它還有一些不良反應沒有被人們所發(fā)現,如抗感冒藥苯丙醇胺,稍大量長期使用,即可引起血管病變,于是近年被淘汰出局而代之以偽麻黃堿(作用弱而較安全),我國也已經禁止使用苯丙醇胺。
再如特非那定,這是一個新型抗組胺藥(抗過敏),因它用量稍大或使用時間稍長,即可導致心律失常,這是其心肝毒性所致,故它也不宜和有心臟毒性的藥物(如酮康唑,伊曲麻唑等)同用;阿司咪唑(息斯敏)也是如此。其他被淘汰的新藥還有不少,大家比較熟悉的減肥藥如石芬氟拉明和蘇氟拉明等也被淘汰出局,所以大家再也買不到了。
1997年~2001年美國宣布一部分處方藥撤出市場,而我國對這些藥物并沒有完全照辦,如特非拉丁,市面上買不到,還可以在醫(yī)師控制下謹慎地使用;又如息斯敏,因為它抑制過敏反應療效較佳,可治療過敏性鼻炎,但患者很容易大量多服,每片10毫克,長期大量(每日服2~3片)即可有心肝毒性;因此建議生產每片3毫克的片劑上市,作用量弱,每日服用3~4片,也不致有嚴重反應。諸如此類,所以,這些藥物雖然已經在美國淘汰,有些尚在我國繼續(xù)使用。
我國近年來淘汰的藥品有:乙雙嗎啉、嗎啉胍(不供系統用藥)、酮咯酸、甲喹酮、依他尼酸、來氟米特等。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所含的關木通會導致腎衰竭,也已經禁用,改用川木通。
看來新藥的使用并不能是盲目的,新藥也會面臨不斷被淘汰的結局,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們也將不斷面對新藥的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