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遠離疾病,健康長壽,我們一定要樹立防勝于治的健康理念,做到定期健康體檢,學會健康管理,不怕發現問題。發現健康問題科學分析,正確對待,采用嚴守“三道防線”的心腦血管病健康管理策略。
第一道防線(一級預防):
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積極預防。
在我國古代醫學著作《皇帝內經》中就有“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的記載。世界衛生組織曾宣布,人的健康有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條件,8%取決于醫療條件,17%取決于自然環境,而60%取決于生活方式。10年后生活方式病將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這就告訴我們,要想不生病,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亦如此,首先是要學會防微杜漸,未雨綢繆。
自我健康管理支招
1.別拿脂肪肝不當病。四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高血脂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
2.重視高血脂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因果關系。
3.了解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紊亂的因果關系,早期干預“代謝綜合征”。代謝綜合征是最危險的生活方式病,是指心血管病的多種代謝危險因素在一個人身上同時或先后發生的一種亞健康狀態。
4.控制體重指數在24以下,可使代謝綜合征危險性減少45%~50%,特別是腰圍超標者,男90厘米(2.7尺)、女80厘米(2.4尺)。這類肥胖者一定要多吃高纖維素(少吃肥肉和油、鹽,多吃堿性食物)。
5.有代謝綜合征傾向者,飲食應清淡,低熱,低膽固醇,含較高纖維素(也就是少吃肥肉和油、鹽,多吃堿性食物)。
6.制定鍛煉計劃,運動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7.戒煙限酒,定期體檢(查四血,測體重,量腰圍,看眼底,做B超)。
8.適當選擇降壓、降脂、降糖藥物和保健食品(不飽和性脂肪酸,膳食纖維,菌藻類,核酸等)。
專家提示:一級預防要講究整體效應
世界衛生組織有四大健康基石,這四大基石至少由8大板塊構成:環境清新,起居規律,營養合理,戒煙限酒,適當鍛煉,心態積極,睡眠良好,定期體檢。如果這些你都做到了,并養成了習慣就稱為生活健康,如果只做到了部分,代謝綜合征、生活方式病還會找上門來。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木桶理論”,構成木桶的任何一塊板少了都圍不成木桶,任何一塊短了都盛不滿水,“生命的木桶”是由健康板塊圍城的,這就叫“健康的木桶觀”。根據木桶觀找出自己的“健康短板”,經常維修木桶,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木桶”永遠盛滿健康之水,這就是“一級預防的整體效應”。
第二道防線(二級預防):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2005年10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預防慢性疾病——一項重大投資》說:心臟病、癌癥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全球頭號殺手,今年全球5800萬去世的人中,約3600萬人是死于慢性病,即每5位死者中有3位死于慢性病。未來10年慢性病將要奪去全球近4億人的生命。只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實控制肥胖癥,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就可以避免八成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以及四成的癌癥。但是,如果已經患上了動脈硬化,冠心病,腦梗,糖尿病了怎么辦?辦法只有一個:“積極治療”,防止加重,避免發生心腦血管病突發事件(心梗與中風),就是對穩定斑塊(穩定性心絞痛),設法繼續穩定,對于不穩定斑塊(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梗),設法促其向穩定轉化,能消失,逆轉更好,如果措施得力,效果肯定顯著。
阿司匹林怎么用
指征 心腦血管病人(無禁忌證者)防事件突發;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血液黏稠、糖尿病)防加重;心梗、腦梗病人防復發。
禁忌 有潰瘍者,出血性疾病,肝功能不好(影響腎血流量時);沒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不可將其作為預防的保健藥品。控制不達標,反而促進腦出血(特別是70歲以上,伴有肝功能不良或者嚴重的動脈硬化者);對藥物過敏者。
用量 血液黏稠、抗凝——75~100毫克/每日(小于75毫克無效),心梗早期(急性發作)——150毫克/每天(減少死亡23%),支架后——150毫克/每天,腦梗后48小時內——150~325毫克/每次,嚼服,有超早溶功效,腦梗恢復期——100毫克/每天,復發降低33%。
注意 不可突然停藥,停藥事件反彈,30天內出血率高;使用中應檢查凝血功能和尿常規;不宜與伊那普利合用(影響降壓);有阿司匹林禁忌時可改用潘生丁、噻氯匹定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