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雄心,做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市長
黃錦波1941年生于香港,祖籍廣東。5歲喪父,母親一個人拉扯兄弟二人長大。18歲那年,黃錦波懷揣母親積攢的200元美金,只身赴美國打工讀書。兩年后,他考入了猶他州鹽湖城的藥劑學院,1971年,黃錦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次年,他正式開辦診所行醫,后又涉足房地產和股票生意,成為“有產階級”。
黃錦波在行醫時發現,當時華人在美國受到嚴重的種族歧視。這種現狀讓他經常想起母親的教誨:“自己有本事了,就要為別人做好事。”于是,黃錦波決定投身政治舞臺,參加市議員和市長的競選,“華人要從政才能贏得更多的權利。”
1978年,喜瑞都市要改選一位市議員,黃錦波毫不猶豫地加入到競選行列中。在激烈的競爭中,黃錦波憑借年輕、精力充沛、有經濟實力和在市民中的良好口碑,順利當選,并連任議員長達14年之久。同年,黃錦波還當選為喜瑞都市副市長,成為美國第一位華裔市長。
在喜瑞都市從政的14年時間里,黃錦波贏得了廣大市民的愛戴和尊重。“蠻值得驕傲的,很多游泳池、市政廳、公園的大門上都刻有我的名字。”黃錦波笑著說。那段時間里,黃錦波扮演著市長、醫生、歌星等多種角色,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有時在一天內我要完成幾種角色的轉換,剛剛完成市長的施政演講或議員的辯論講話,又要略加修飾,匆匆走進電視臺的演播室……
有耐心,做婦產科醫生迎接新生命
黃錦波在診所里的專業是婦產科醫學博士。一個堂堂男子漢去接生,在常人的想象中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黃錦波不這么認為,“我同樣是在貢獻自己的智慧,只是職業的性質不同而已。”
人是用哭聲來向世界報到的,作為接生的醫生,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孩子生出來后不哭,“孩子出來后哇哇大哭,我就高興不已,如果長時間不哭,我就會哭。”黃錦波在接生時也受到過特殊“禮遇”,“有的孩子來得太快,來不及給產婦打麻醉針,產婦便拳打腳踢,臉都不知被人踢過多少次。”
真沒想到,在那小小的產房里,黃錦波竟然可以又哭又笑,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黃錦波接生時還經常唱歌。“有人說我接生時用歌聲給產婦止痛,這有點出入,對于那些自然產的產婦,再優美的歌聲也沒法給她止痛。我在產房里唱歌是做剖腹產手術時,當順利把孩子拿出來后,如果孩子很健康,在給產婦縫合時我就會唱歌,表示欣慰和慶賀。”
這個長相似李小龍、打扮像貓王的婦產科醫學博士說:“要做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樂觀的人。”
有誠心,一曲《龍的傳人》叩響國人大門
雖然黃錦波早在1981年就率醫學代表團來到中國大陸交流學術,但真正被國人知曉,并接受中國高層接見還是在1985年。
在1985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上,中國大陸的觀眾第一次聽到黃錦波的歌聲。當時,他滿懷感情地演唱了一曲《龍的傳人》。盡管當時黃錦波的普通話還剛剛入門,演唱時也有一小節沒合上拍,但這些并沒影響《龍的傳人》在中國各地廣泛流傳。
“開始根本就不知道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對中國人民的重要性,以為只是一個簡單的演唱會。其實我唱得并不好,連語言都不流利,歌詞全部是用英語拼出來的,不過我是真唱,不是對口形。”黃錦波哈哈大笑,“我現在唱得好多了,他們卻不讓我唱。”
那年參加完春節晚會兩周后,與黃錦波同行的朋友告訴他:“有一個重要人物要接見你。”這個重要人物就是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穎超,她在休假的地方接見黃錦波。黃錦波回憶說,“鄧穎超跟我說了很多友好的話,很中肯,她說聽到我唱歌,知道我是市長,在美國有影響,希望通過我的力量,吸納海外華人回來建設祖國……”后來,黃錦波又受到李先念、楊尚昆、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有孝心,向“生母”獻一片赤誠
在海外華人中,黃錦波到中國災區的次數最多,去過的中國學校數量最多。他曾坐在一只用大鍋做的“船”里,在被洪水吞沒的中國災區義診。在中國希望工程、北京申奧等活動中,也常常能看到他奔忙的身影。可以講,黃錦波在盡心盡責地為美國“養母”服務的同時,也從沒忘向中國“生母”盡孝心。
黃錦波常說:“人不必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只要是富有的人就行,人應該從事更多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事。”如今已淡出美國政壇的黃錦波念念不忘祖國的養育之恩,他多次到中國援助救災,為“希望工程”捐款。
1998年,長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災,黃錦波再次帶著藥品和其他救災物資來到湖北省監利縣的抗洪大堤上。與以前不同,這次來到中國,黃錦波是寫好遺書才出發的。“知道有危險,小則可能被蚊蟲叮咬,大則可能得傳染病,甚至肝炎,還可能遭遇生命危險。太太和孩子堅決反對我來,朋友也極力勸阻,但我覺得在祖國遭遇重大災害的時候,應該回來做點事情。”
近年來黃錦波回國的次數越來越多,“總共回來100多次了。”黃錦波現在回國,不僅要去高校做勵志演講,去醫院做學術交流,還要推廣自己的項目。他不久將在廣東省東莞市開設一家能容納100多張床位的婦幼醫院,還將在國內舉辦“首屆華人英語演唱會”,借此推廣他獨創的中英文對照“唱歌學英語”學習法。
有童心,做一個年輕開朗的健康人
在記者面前的黃錦波,有著運動員一樣的健康體魄,高高的個頭,寬寬的肩膀,淺色肌膚,淡褐色頭發,給人的印象是英俊、瀟灑,紳士派頭十足。
他的精力充沛,3個多小時侃侃而談,絲毫不顯疲憊。面對記者的每一個問題,他都像在市長答辯會上一樣,非常自信地闡明自己的觀點。而黃錦波又不是刻板的,他會和你講笑話,然后開懷大笑,感染身邊的人們,和他一起分享快樂。
我們為他的年輕心態折服,這是在國內少有的自信和樂觀,浸透著濃厚的美國文化色彩。每當有人夸他像某位明星,他都十分受用的樣子。他愿意以自己的形象和氣質去影響更多的人們。他愿意讓自己成為中年人的榜樣,如果有“中國先生”的評選,黃錦波也會當仁不讓地參選。在他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的是他不服輸,不服老的勁頭。
也正是這股勁頭,讓他一路向前,展現更多元,更豐富的自我,并成就一個“六位一體”的人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