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為什么身上會有響聲?
Q:我女兒1歲1個月。從8個月起,當大人抱她或她自己活動時,不知道是胳膊、腿還是身上什么部位,會有像關節似的響聲,聲音不太大。他爺爺說是骨質疏松。最近,我帶她去醫院化驗頭發,檢測微量元素。醫生說稍微有點缺鈣,讓吃些“鈣加鋅”。另外,孩子上面長了4顆牙,下面長了3顆,第4顆剛冒出來。請問這些跟缺鈣有關嗎?
河北 小 毛
A:缺鈣往往是因為沒能從膳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以及沒有充足的戶外活動,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從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您的孩子四肢關節活動時有響聲,可能是其各關節腔相對比較寬松所致,屬于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必過分擔心,這和骨質疏松沒有任何關系。如果您想了解孩子體內微量元素的營養狀況,需要抽取一定量的靜脈血進行相關元素指標的檢查。而頭發上所含的微量元素,因受外界很多因素的干擾,不能準確反映孩子體內真正的微量元素營養狀況,因此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標準。要判斷孩子是否缺鈣,可以先做個膳食調查,看其每天是否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其次也可以適當做些檢查,如手腕骨X攝片或檢查血中鈣、磷及堿性磷酸酶的值,再結合臨床癥狀作判斷。您的孩子目前牙齒萌出快8顆了,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牙齒生長速度是正常的。
佝僂病會影響身高嗎?
Q:我兒子現2歲3個月,一直是人工喂養。他早產1個月,出生時體重為2.5千克,很瘦小,但各項指標均正常。七八個月時檢查發現缺鈣、缺鋅,Ⅱ度佝僂病。后來住院集中針劑補鈣、魚肝油治療。現在其他體征正常,就是個子偏小,比同齡兒矮3~6厘米。我和丈夫都不矮,不知道孩子小時候的佝僂病對他以后的身高會有怎樣的影響?
遼寧 小 趙
A:孩子身材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據研究,孩子的最終身高約有3/4取決于父母。因此,一般父母高的子女也高,父母矮的子女也矮。但在兒童時期的身高通常和生長環境密切相關,良好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身體都有利于孩子生長。早產兒由于在母親宮內生長時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往往出生時身高、體重值就偏小。出生后雖有一個快速的生長追趕期,但若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營養不足,使其追趕速度較慢或不足,會使得他在同齡兒中顯得較小。此外,各種急慢性疾病也會對身高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佝僂病屬于營養缺乏性疾病,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而導致的體內鈣磷代謝障礙。只要診斷和治療及時,對孩子以后的終生身高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疫苗太多,該如何選擇?
Q:我兒子4歲。現在疫苗種類非常多,我真不知道該如何給他選擇,是不是所有的疫苗都要給孩子打?怎么才能知道疫苗的質量是不是過關?而且,我兒子經常在春夏季長疹子,醫生說是痘疹性蕁麻疹。連續兩年都如此,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有特效藥,或者有類似的疫苗可以預防?
湖南 小 李
A:有關疫苗接種,凡是健康兒童,都必須接種我們國家規定的兒童計劃免疫方案內的所有疫苗。目前,市場上還有許多計劃外的疫苗,則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選擇地接種。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甲肝疫苗等,由于這些疾病在兒童中發病率仍然較高,有條件的或體弱兒可以酌情接種。為確保所接種的疫苗質量,建議到各大醫院、疾病控制中心以及各地預防接種站進行免疫接種。此外,家長還可以查看所購買的疫苗是否具有明確的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及有效期。您的孩子如果真的患有痘疹性蕁麻疹,可能和孩子的過敏性體質有關,目前尚無特效藥或疫苗可以防治。通常是對癥處理、局部用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衛生,夏季預防蚊蟲叮咬。
經常感冒,可常服地塞米松嗎?
Q:我女兒2歲5個月。從去年開始,每次感冒都伴有高熱,用布洛芬等退熱劑仍不退燒。當持續一天發燒39℃以上時,他姥爺(退休內科醫生)就給他服用地塞米松,從一次5mg開始,以后逐次減量,同時服用阿莫西林、維生素C和B,每次一用,燒就退了。但我擔心老用皮質激素會不會降低孩子的抵抗力?特別是最近這次感冒,用地塞米松6天后,孩子仍燒37.3℃,并伴有鼻塞、痰多,偶爾咳嗽,不知該怎么辦?
山東 小 安
A:地塞米松屬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目前多是以薯蕷類植物提取物為原料,通過化學結構改造合成的,其主要作用是抗炎、抗過敏、抗休克及退熱等。由于使用本品能迅速改善癥狀,故臨床應用比較廣泛,但本品對細菌和病毒無殺滅和抑制作用,因此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和擴散。相反,因本品可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反而可能會使病情惡化。所以,在臨床用作細菌感染的治療時須加大抗生素的劑量。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乙型腦炎、水痘等,一般不主張使用本品。地塞米松對孩子來說還有更嚴重的后果,就是可能影響發育。因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生長激素有對抗作用,兒童長時間應用會影響骨骼生長及蛋白質的合成。不過,您女兒只是偶爾使用小劑量地塞米松,而不是長期連續應用,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不必擔心。今后非必須情況下應盡量不用。孩子感冒的病程一般是5天左右,如果重復感冒,病程還會延長些,這與孩子的免疫力強弱有關。如果孩子的體質很差,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免疫增強劑,如轉移因子、胸腺肽等。
淋巴結腫大需要治療嗎?
Q:我兒子現在18個月。在他的后頸和肩膀的交接處,有一粒黃豆大的硬硬的東西。我一直以為是骨頭,現在用手摸摸捏捏,好像是個單獨的小疙瘩。請問是淋巴結腫大嗎?是否需要治療?
安徽 小 王
A:據信中所述,孩子可能是鎖骨上淋巴結腫大。人體的淋巴系統就像血液系統一樣,在淋巴管內有淋巴液在不停地循環,最終通過右淋巴導管和胸導管回流到靜脈。在全身淋巴液的收集過程中,會有部分細菌或病毒進入淋巴液中。淋巴液通過淋巴結時,淋巴結內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細胞會把細菌或病毒消滅或截留。在殺滅細菌的過程中,淋巴結自身也會腫大。如果有大量的細菌進入淋巴結,還會造成淋巴結發炎、紅腫,甚至化膿。假如孩子的淋巴結不紅、不痛,只是腫大,說明感染已被控制,淋巴結會慢慢自行消退。在消退過程中再次受到細菌的侵襲時,淋巴結又會重新腫大。孩子若經常感冒或者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咽炎、齲齒、慢性中耳炎、風疹等,孩子的頜下、頸肩部的淋巴結會常年不消退,有的可持續腫大數年之久。只要孩子的淋巴結不紅腫、無壓痛,就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因而也就不需要治療。當然,如果孩子腫大的淋巴結逐漸增大,數量增多,應去醫院查清病原,早期治療。
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