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藥物性鼻炎;復方丹參液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300-01
中圖分類號:R 765.21文獻標識碼:B
藥物性鼻炎是濫用鼻血管收縮劑引起的以雙側持續性鼻塞,分泌物增多為主要癥狀的鼻腔疾病,筆者自1995年至2004年用復方丹參液治療藥物性鼻炎15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藥物性鼻炎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齡9歲至70歲,以20~40歲青壯年為主,全部病例均有長期使用鼻眼凈藥物史,其中1年內48例,1~5年85例,5年以上17例,主要臨床癥狀為雙側持續性鼻塞,分泌物增多,嗅覺減退,可有鼻內干燥不適和燒灼感,部分有鼻塞性鼻音,有時鼻前庭皮膚可出現濕疹或淺層潰瘍,病人對鼻眼凈產生嚴重的依賴性,用藥越來越多,治療效果越來越差,產生惡性循環。鼻腔檢查:鼻粘膜充血,腫脹,呈紫紅色,鼻腔狹窄,有大量粘液或粘膿性分泌物,對麻黃素收縮反應不良,觸之富有彈性。鼻纖毛清除功能實驗可顯示纖毛運動減退。
2.治療方法首先提醒患者長期使用鼻眼凈對人體產生的危害,鼓勵其徹底停用鼻眼凈滴鼻。用復方丹參液2 ml(含丹參,降香各2 g)加生理鹽水2 ml稀釋后滴鼻,每日3次,每次每側2~3滴,用藥10天為一療程。
3.療效標準痊愈:鼻塞、流涕消失,鼻粘膜充血腫脹消退,下鼻甲回縮到正常大小,不需再使用血管收縮劑。有效:鼻塞、流涕好轉,鼻粘膜充血、水腫減輕,有少量粘性分泌物,應用麻黃素類滴鼻劑。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鼻粘膜充血、水腫無明顯改善,鼻分泌物無減少,仍然需要使用強效血管收縮劑。
4.結果痊愈85例,有效5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5.3%。治療1個療程51例,2~3個療程81例,4個療程以上18例 。大部分患者應用1~2天鼻塞等癥狀就有明顯好轉。
討論
目前臨床應用的血管收縮劑有三類,①環胺類:麻黃素、偽麻黃素、新福林等;②鏈胺類:氟拉明、托明等;③咪唑類:羥間唑啉、萘唑啉(鼻眼凈)。前二類是抑交感胺,可產生迅速的縮血管作用,咪唑類是半抑交感胺,有強烈而持久的收縮血管作用,作用于鼻粘膜血管,由于嚴重持續的收縮,引起血管壁缺氧,產生反跳性血管擴張,而出現持續性鼻塞,分泌物增多等癥狀[1]。組織病理學檢查:鼻粘膜上皮細胞破壞,纖維脫落,排列不齊,上皮下毛細血管內皮增生,血管擴張,炎癥細胞浸潤,腺體數目過度増多,腺管擴張等改變[2]。粘膜可出現鱗狀上皮化。復方丹參液能恢復毛細血管舒縮的功能,解除局部血管梗阻和瘀血狀態,從而改善藥物引起的異常狀態。丹參可改善微循環,增強血管通透性,促進細胞修復。同時丹參有明顯的抗炎作用,調節免疫,減少炎癥滲出而發揮作用。因此能有效地治療藥物性鼻炎。
藥物性鼻炎是濫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引起的,大部分是病人不經專科醫生檢查自行購藥濫用引起,少部分是非專科醫生對藥物性質缺乏了解濫用引起,或者專科醫生不詳細詢問用藥史而濫用。臨床醫生應加強對鼻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與指導,防止濫用鼻腔血管收縮劑。目前文獻對藥物性鼻炎的治療方法較多,均取得一定的療效[3]。主要有生理鹽水替代治療,局部激素治療,微波、激光物理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生理鹽水替代治療療效一般。激素能減輕局部水腫,改善局部循環,因而能治療藥物性鼻炎,但是長期使用激素可產生激素的副作用及對激素的依賴性,停藥后反跳,鼻腔出血等副作用。微波、激光等物理治療使鼻粘膜凝固形成瘢痕,影響鼻腔粘膜功能。有資料證明,藥物性鼻炎引起的病理改變可因停藥而恢復正常。因此過度治療不必要。用復方丹參液治療藥物性鼻炎,操作方法簡單,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病人無痛苦,且療程短、療效好,無任何毒副作用等優點。特別適合基層醫院開展治療。
參考文獻
[1]卜國鉉.鼻科學[M].第2版.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94-295.
[2]王靜清,郭曉峰,卜國鉉.藥物性鼻炎[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0,25(1):38-39.
[3]何甫成,余少華,孫昌本,等.藥物性鼻炎治療方法的選擇[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16(5):250-251.
(收稿日期:2006-02-13修回日期:2006-04-25)
(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