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硬膜外低濃度布比卡因復合芬太尼行分娩鎮痛的臨床效果及對產程的影響。
方法42例產婦隨機分為鎮痛組和對照組;鎮痛組在第一產程宮口開至1~3 cm開始行硬膜外(L1~2)穿刺向頭端置管3~4 cm,注藥方式采用首量+持續背景量模式,鎮痛藥為0.12%布比卡因(每毫升含芬太尼1.6 μg),至胎兒娩出停藥。對照組按產科常規處理。結果硬膜外鎮痛對產婦的生命體征、產程無影響,新生兒Apgar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無意義,疼痛感比對照組顯著良好,運動不受影響,無感覺缺失,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0.12%布比卡因復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鎮痛分娩既不影響產程又能取得良好的鎮痛效果,也是可行走式分娩鎮痛理想的用藥方案。
【關鍵詞】布比卡因;芬太尼;分娩鎮痛;硬膜外阻滯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264-02中圖分
類號:R 714.3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產婦迫切希望分娩時無痛,而良好的分娩鎮痛方式不僅能有效控制或消除分娩時疼痛,且需兼顧母體和新生兒的安全。本研究觀察以低濃度的布比卡因與芬太尼混合液行硬膜外鎮痛分娩,與自然分娩進行比較,其臨床效果好,對產婦影響小[1],產婦恢復快。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42例自然足月分娩的產婦,ASA為Ⅰ~Ⅱ級,排除臀位或胎位不正,隨機分為鎮痛組(21例)與對照組(21例),兩組產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方法鎮痛組在宮口開至1~3 cm時進行硬膜外(L1~2)穿刺向頭端置管固定,抽吸無腦脊液及血液后注入0.5%利多卡因5 ml,觀察5 min無異常反應即給予配制好的藥液8~10 ml作為首劑量,接一次性麻醉止痛泵(流量4 ml/h)行連續性硬膜外鎮痛,所用藥物為0.12%布比卡因(每毫升含芬太尼1.6 μg),當胎兒娩出后再單次注入1%利多卡因5~10 ml,以利產道檢查及會陰切口縫合,手術結束拔除導管。對照組按產科常規處理,不給任何鎮痛藥物。
3.監測指標①疼痛指標:采用視覺模糊評分法(VAS),以產婦評價疼痛程度為主;②用胎心監護儀連續監測胎心和宮縮強度,間斷監測產婦的血壓、心率、SPO2;③運動指標;④產程及Apgar評分。
4.統計學分析對各產程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顯著性意義。
結果
1.鎮痛效果比較兩組產婦的心率、血壓、SPO2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鎮痛組鎮痛效果優良,三個產程VAS評分鎮痛組分別為2.3±1.1、2.8±1.3、0.5±0.2,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硬膜外鎮痛有效,見表1。2.兩組運動指標、產程及Apgar評分比較鎮痛組運動能力幾乎無變化,能下床行走(在用藥20 min后且在醫護人員視線范圍內或者有家屬陪同下可自由活動),無下肢麻木等不良反應,產婦在第一、第二產程感受到宮縮,有便意感,和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兩組產婦總產程時間和第一、第二產程時間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兩組產婦都是經陰道分娩,無器械助產。Apgar評分:1分鐘和5分鐘評分為9.8±0.4分和10±0.2分,兩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討論
分娩疼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第一產程是以子宮收縮為主的脊髓節段(T10~12)內臟痛,第二產程是以產道、外陰(S2~4)擴張、牽拉為主的疼痛,分娩鎮痛的主要方法是硬膜外鎮痛和靜脈阿片類藥物鎮痛。與硬膜外鎮痛比較靜脈阿片類藥鎮痛在第一、第二產程的VAS評分都較硬膜外鎮痛高,但產婦的呼吸抑制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明顯提高[2]。本研究的資料顯示應用0.12%布比卡因復合小劑量芬太尼鎮痛分娩的產婦第一產程比無鎮痛分娩的產婦有明顯縮短,這可能與產婦由于疼痛減輕,使子宮盆底肌肉、陰道松馳以及局部肌肉無運動障礙有利于產婦用力有關,因而宮頸擴張加速使第一產程縮短[3]。此外疼痛的減輕,更進一步增強了產婦順利分娩的信心,使產婦能很好地在分娩過程中進行配合,有利于加快分娩的過程。鎮痛組的第一、二產程時間及宮頸擴張速度雖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但均快于對照組,提示鎮痛分娩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產程的進展。
低濃度的布比卡因復合小劑量的芬太尼是目前認為理想的硬膜外鎮痛液的配方[4]。低濃度的布比卡因鎮痛時間長,對腹肌及下肢肌力影響小,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微,芬太尼鎮痛起效快,時效短,其劑量遠低于Collis等[5]所推薦的劑量,聯合用藥可發揮鎮痛協同效果,產婦可以下床自由行走或活動,可進食進水,配合分娩,使產婦在不影響正常生理活動的情況下順利分娩,并且還靈活提供了剖宮產和器械助產的麻醉需要,從而縮短了麻醉時間,有利于母嬰搶救[6]。而行走并不能使產程時間縮短[7]。可行走式分娩鎮痛最大的優點是對分娩的影響輕微、并發癥少、對母嬰影響小且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是一種安全的配方,而且價格低廉,對于基層醫院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馮丹,姚尚龍,張小銘.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婦子宮收縮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4,12:893.
[2]周本瑜,徐建國.大力開展產科鎮痛[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1:537.
[3]應詩達.分娩鎮痛的國外進展[J].醫學綜述,1996,2:200.
[4]毛菊芳.硬膜外阻滯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1997,13:122-123.
[5]Collis.RE,Davies D, Areling W.Compaison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d standard 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ur[J].Cancel,1995,345:13-16.
[6]曲元,吳新民,趙國立,等.規模化分娩鎮痛的可行性[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3,4:268-271.
[7]Vallejo MC,Firestone LL,Finegold H,et al.Effect of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ambulation on albor durition[J].Anesthesiology.2001,95:857-861.
(收稿日期:2006-04-27修回日期:2006-05-31)
(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