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及凝血四項指標的變化與其并發(fā)血管性疾病的關系。
方法用LGR80自動沖洗血液粘度測試儀測定糖尿病病人與正常人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用PKA(I)血凝儀聯(lián)合檢測糖尿病病人與正常人的PT、APTT、TT、FIB含量,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與正常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全血高、低切粘度和血漿粘度這三項指標差異非常顯著(P<0.01);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四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PT、APTT都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F(xiàn)IB差異非常顯著(P<0.01)。結論通過觀察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變學及凝血四項指標的變化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性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
【關鍵詞】糖尿病;血液流變學;凝血四項;血管性疾病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268-02中圖分
類號:R 587.104.461.1文獻標識碼:A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內(nèi)分泌疾病,是一種終生需要治療的疾病,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胰島素及各種抗生素的應用,糖尿病患者死于酮癥酸中毒或感染的人數(shù)已明顯減少,而糖尿病血管病變隨之成為當前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觀察血液流變學、血脂、凝血四項等的變化則是一種早期有效的監(jiān)測手段。因此我們對129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及凝血四項進行聯(lián)合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材料與方法
1.標本來源129例糖尿病患者均為我院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門診及住院患者,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WHO標準[1],男性78例,女性51例,年齡40~72歲,病程為6個月~10年,均無其它系統(tǒng)并發(fā)癥,另從本院門診健康體檢者中隨機抽取15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齡分布與糖尿病組無顯著差異。
2.標本采集糖尿病病人及正常對照者均早晨空腹采血。血液流變學檢測標本用真空血液流變學管采血。血沉測定標本用真空血沉管采血。凝血四項檢測標本用真空血凝管采血,30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漿測定。
3.儀器及方法血液流變學檢測使用國產(chǎn)LGR80自動沖洗血液粘度測試儀(北京世帝科學儀器公司), 由專人操作, 測試溫度37℃,2小時內(nèi)測定完畢。凝血四項檢測儀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生產(chǎn)的PKA(I)血凝儀,PT、APTT、TT及FIB試劑為西安交大開元生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試劑,質控血漿為美國Pacific Hemostasis試劑。每日質控均在質控范圍內(nèi)。血沉檢測用國產(chǎn)動態(tài)血沉測定儀測定。
4.統(tǒng)計學分析測定結果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結果
1.兩組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比較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的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或<0.05),見表1。
2.兩組凝血四項檢測結果比較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T、APTT都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F(xiàn)IB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而TT的差異性不顯著(P>0.05),見表2。
討論
血液粘度是衡量血液流變學的重要指標,當血液粘度愈高,血液流動性愈小,反之愈大。血粘度增加導致血液循環(huán)及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組織灌血不足、缺血、缺氧、代謝功能失調等一系列后果。很多疾病的血液粘度改變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如心腦血管疾病的紅細胞濃度、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性升高,紅細胞變形性下降等。心肌梗死后,紅細胞、血小板聚集物明顯增多[2]。糖尿病較突出的病理改變是合并小血管病變和血管的動脈硬化,其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的失調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表1表明,糖尿病病人的血液流變學指標除紅細胞比積無顯著差異外,其余均高于正常對照組,這與朱慧琴的報道基本相符[3]。其中全血的高切、低切粘度及血漿粘度與對照組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全血粘度的的增高提示著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動性、紅細胞的聚集性、變形性的變化是很明顯的。血漿中脂質成份增高及纖維蛋白原的增高,使表面負電荷減少,從而導致血漿粘度增高及血沉加快。全血還原粘度高于正常對照組,亦表明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聚集能力、變形指數(shù)、硬性程度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血液粘度的增高會導致血流緩慢、組織缺氧、發(fā)生酸中毒等可促使紅細胞聚集,血液粘滯性進一步加重,且還影響胰腺β細胞的分泌功能,使病情加重。
表2結果表明,糖尿病病人與正常對照組的PT、APTT都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F(xiàn)IB差異非常顯著(P<0.01),而TT的差異性不顯著(P>0.05),由此可看出糖尿病人不僅引起血粘度改變,而且凝血四項也明顯異常。說明糖尿病人的血液不僅高粘而且還處于高凝狀態(tài)。高凝狀態(tài)的糖尿病病人極易形成血栓,發(fā)生心、腦、腎等的并發(fā)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凝血四項檢測亦可作為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的一種監(jiān)測手段。
以上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及凝血四項指標明顯異常,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高粘、高凝狀態(tài)[4],是導致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特別是血管性病變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故提倡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測血液流變學和凝血四項,對伴有高粘滯綜合征的患者,治療上除降糖、調脂外,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抗凝、抗聚集、降粘度的治療來改善血液循環(huán),以減少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及糖尿病腎病等的發(fā)生和延緩其進程,提高生命質量。因此檢測血液流變學和凝血四項對糖尿病具有預防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重要意義。但需要重視的是: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某一種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反之,一種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不可能只對應著一種疾病,尤其應杜絕看到某一種指標的惡化就診斷是某種或某幾種疾病的傾向[5]。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謝毅,等.內(nèi)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97.
[2]叢玉隆,王丁.當代檢驗分析技術與臨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22.
[3]朱慧琴.112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分析[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2,25(3):180.
[4]Prethromotic state of Chinese diabetic patients[J].Clin Chim Acta,2002(361):187-189.
[5]叢玉隆,王淑娟.今日臨床檢驗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17-219.
(收稿日期:2006-03-03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