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非諾貝特對2型糖尿病并發高甘油三脂血癥、高尿酸血癥或高尿酸血癥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的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
方法選擇2型糖尿病并發高甘油三脂血癥、高尿酸血癥或高尿酸血癥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32例,給予口服非諾貝特0.2 g/次、3次/日治療,采用治療前后自身對照法,一療程(12周)結束后進行用藥前后血甘油三脂、血尿酸的療效評價。結果32例患者服用非諾貝特治療后,血清甘油三脂(TGL)由3.85±0.64 mmol/L降至1.57±0.53 mmol/L;血尿酸(UA)由518±34 μmol/L降至315±21 μmol/L,治療前后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非諾貝特對于2型糖尿病并發高甘油三脂血癥、高尿酸血癥或高尿酸血癥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癥的治療是有效和安全的。
【關鍵詞】非諾貝特;甘油三脂;血尿酸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250-02中圖分
類號:R 587.105.89文獻標識碼:A
非諾貝特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調脂藥物之一,它通過競爭性抑制膽固醇合成酶系中限速酶甲基羥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使膽固醇合成減少;同時通過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目以及增加脂蛋白酶活性使極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增加等以取得較好的治療高脂血癥的作用,尤其對于單純的高甘油三脂血癥或以高甘油三脂升高為主的混合型血脂異常常作為首選藥物[1],現有研究證實,非諾貝特可以通過促進尿酸排泄來降低血尿酸濃度[2]以達到治療血尿酸的目的,本文觀察了2型糖尿病并發高甘油三脂血癥、高尿酸血癥或高尿酸血癥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2004年3月~2005年8月在我科住院患者32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脂、高尿酸血癥20例,痛風(高血尿酸合并高甘油酯)患者12例;年齡為41~62歲,平均年齡為43±9歲;男性18例,女性14例;病程3~25年,服藥期間有明顯肝、腎功能不全及未堅持全療程者均排除在外。
2.入選標準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經飲食控制后血脂水平在以下范圍:總膽固醇(TCL)5.50~8.00 mmol/L,甘油三脂(TGL)≤4.49 mmol/L;高血尿酸合并高甘油酯患者血尿酸與甘油三脂水平在以下范圍:甘油三脂(TGL)≤4.49 mmol/L,血尿酸(UA)≥420 mmol/L,所有入選患者均排除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急性心血管病患者、活動性肝炎、大量飲酒以及絕經或懷孕婦女、正服用阿司匹林以外的抗血凝藥物治療的患者。
3.服藥方法及血脂、血尿酸測定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飲食、給予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把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亞洲、太平洋地區2型糖尿病政策組:糖尿病的控制目標為FBG< 7.0 mmol/L、PBG<10.0 mmol/L的同時,停用其他降脂藥物2周后、痛風患者在停用其他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后給予口服非諾貝特(micronized fenofibrate, 商品名力平脂,每片100 mg,法國Imp Labo Fournier),早餐時2片,晚餐時1片,連續服藥12周,治療前后所有入選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8 ml行血清分離后測量TCL、TGL、HDL-C以及UA等生化指標(藥盒購自浙江寧波市慈城生化試劑廠)。
4.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自身前后對照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
1.高甘油三脂和高血尿酸患者治療前后變化結果用藥12周后甘油三脂、血尿酸改變有顯著差異性(P<0.01)。血清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無顯著性改善(P>0.05)。見表1。
2.不良反應治療組在服藥過程中有4例出現轉氨酶(SGPT)升高,但未超出正常上限2倍,未終止用藥,停藥以后復查已恢復正常,有3例出現惡心、腹脹,但程度輕微,均能耐受全程治療。
討論
1.高血脂、高血尿酸這些代謝異常大多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及周圍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為血脂異常直接損害動脈內皮功能及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發展。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多伴有甘油三脂升高,能加劇粥樣硬化的發展[3]。近年來國外大規模流行病調查發現,血TG增高也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發現,血清TG異常增高是造成低HDL-C血癥和產生過多小而密的LDL亞組分的原因,而后者是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并有促粥樣斑塊破裂作用,所以對高TG血癥的治療已逐漸受到重視。
2.尿酸為黃嘌呤氧化酶,黃嘌呤脫氫酶降解嘌呤的代謝產物,現已發現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加可引起自由基釋放,內皮損傷,并激活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血小板[4]。研究顯示,血清尿酸水平和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及其病死率之間呈獨立相關關系[5]。高尿酸血癥也是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一個標志,常合并高血壓、高胰島素血癥和甘油三脂代謝紊亂等,尿酸可能通過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心血管系統[6]。
3.本組研究結果表明非諾貝特在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及血尿酸方面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而對血清膽固醇的降低無明顯影響(P>0.05)。非諾貝特為第二代苯氧芳酸類藥物,它能同時激活PPAR-α及PPAR-r,對前者的選擇性為后者的10倍,被認為是低降甘油三脂(TG)的有效調脂藥物。長期應用后可使TG降低30%~40%[7]。日本一項研究對40名ⅡA或Ⅱ型高脂血癥患者用非諾貝特治療12周,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顯下降,同時尿酸/肌肝清除率明顯上升,提示非諾貝特可以通過促進尿酸排泄來降低血尿酸濃度[2],其機制可能與非諾貝特衍生物通過腎臟旁路途徑增加嘌呤及尿酸碎片的清除,從而降低血尿酸的水平有關。Feher等在10名高尿酸血癥且已服用別嘌呤醇治療的患者應用非諾貝特治療3周,結果血尿酸水平明顯下降。停用非諾貝特治療3周后,作用消失,提示非諾貝特有快速且可逆的降尿酸作用[8]。
4.本組觀察結果初步說明非諾貝特不僅是一個針對多種脂質危險因素的調脂藥,同時還可以通過降低血尿酸濃度等作用來改善代謝綜合征的各種異常。因此,對于以TG升高為主的血脂異常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伴高血尿酸和高TG患者,非諾貝特不失為理想的選擇藥物之一。
參考文獻
[1]陸宗梁,頊志敏.血脂異常的防治[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0.
[2]吳靜.調脂藥物的一枝獨秀——非諾貝特作用及臨床應用[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5,1(5):59.
[3]徐成斌.糖尿病血脂異常治療進展[J].中國醫刊,2004,39(9):5-6.
[4]田乃高,陳紹良,馬王玲.血清尿酸和膽紅素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變化及意義[J].臨床薈萃,2005,20(7):380.
[5]王文標,沈衛峰,張建盛,等.高尿酸血癥于冠心病的相關性[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2,10(1):56-58.
[6]MORIWAKI Y, YAMAMOTO T,TSUTSUMI Z,et al.Effects of angiotensin Ⅱinfusion on Renal excretion of purinebases and oxypurinol[J]. Metabolism,2002,51(4):893-895.
[7]Noguhi Y,Tassuno I,Suyama K,et al.Effects of fenofibrate on uric acid metabolism in Japanese hyperlipidemic patients[J].J atheroscler thromb 2004,11:335-340.
[8]Feher M.D,Hepburn A.L,Hogarth M.B,et al.Fenofibrate enhances urate reduction in men treated with allopurinol for hyperuicaemia and gout ……Rheumatology,2003,42:321-325.
(收稿日期:2006-03-01修回日期:2006-05-29)
(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