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氫化可的松;過敏反應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283-01
中圖分類號:R 593.1文獻標識碼:B
病歷介紹患兒,男性,7個月,因“發熱、全身皮膚出血點2天”入院。入院前一天PLT 15×109/L,入院查體:T 36.5℃,P 114次/分,R 24次/分,WT 7 kg。全身皮膚可見散在針尖大小新鮮出血點,以頭頸、胸背部為甚,壓之不褪色。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入院診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入院查PLT 46×109/L,后予靜滴“氫化可的松100 mg+5%GS 50 ml”,靜滴完后予5%GS沖管約20 ml時,患兒出現煩躁哭鬧,頭面、四肢肢端呈斑片狀紅斑,不高出皮面,壓之褪色,考慮氫化可的松致過敏,即予吸氧、肌注非那根5 mg、靜脈推注地塞米松3 mg等抗過敏治療,10分鐘后患兒安靜,紅斑逐漸消褪。第2天停用氫化可的松,改用地塞米松7 mg(1mg·kg-1·次-1),其余藥物不變,未再出現上述癥狀。
討論藥物的矛盾效應是指藥物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與其作用完全相反的矛盾現象[1]。抗過敏藥物導致過敏,就是藥物矛盾效應的表現之一。醫務工作者在使用任何藥物之前,均必須首先詳細詢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對用藥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要考慮以藥物矛盾效應來解釋,以免誤診、誤治。在應用抗過敏藥物治療過敏性疾病(特別是治療Ⅰ型變態反應性疾病)時,要密切觀察用藥后患者的病情變化。若用藥后患者病情遷延不愈或加重,或出現新的過敏癥狀和體征,就要考慮是否有抗過敏藥導致過敏發生的可能,并應及時停用該藥。氫化可的松為天然短效糖皮質激素,抗炎作用為可的松的1.25倍,其潴鈉活性較強[2],且可直接注入靜脈而迅速發揮作用。用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嚴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血液系統疾病、激素合成障礙所致的各型腎上腺增生癥以及其它一些炎癥疾病的治療。本品可直接發揮藥理作用,不像醋酸可的松需經肝臟活化,故現已逐漸替代可的松,廣泛用于臨床治療。本藥在應用生理劑量替代治療時無明顯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發生在應用藥理劑量時,而且與療程、劑量、用藥種類、用法及給藥途徑等有密切關系。當靜脈迅速給予大劑量可能發生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包括面部、鼻粘膜、眼瞼腫脹,蕁麻疹,氣短,胸悶,喘鳴[3]。可出現精神癥狀:欣快感、激動、不安、譫妄、定向力障礙[4],也可表現為抑制。此例患兒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入院時血小板明顯降低,有用大劑量氫化可的松及靜脈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指征,但在用藥過程中,患兒出現煩躁哭鬧,頭面、四肢肢端呈斑片狀紅斑,不高出皮面,壓之褪色的表現,經抗過敏處理,癥狀緩解,停用后未再出現類似表現,且過去從未用過氫化可的松,應考慮為氫化可的松的過敏反應。曾有過氫化可的松致過敏反應的報道,因此臨床上在應用糖皮質激素的過程中,同時也要警惕其本身所導致的過敏反應。
參考文獻
[1]解斌,朱惠芳.合理用藥問答[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92.
[2]劉錫鈞.實用藥物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153.
[3]張克義,趙乃才.臨床藥物不良反應大典[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41.
[4]唐迪生,毛娟虹.臨床實用藥物及其藥理基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174.
(收稿日期:2006-03-04修回日期:2006-04-25)
(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