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頭孢拉定;血尿;小兒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307-01
中圖分類號:R 969.4文獻標識碼:B
頭孢拉定注射液是臨床常用抗生素之一,因其價格便宜、抗菌作用較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而在基層醫(yī)院較受醫(yī)生歡迎,其副作用主要為胃腸道反應及藥疹等現象,但近幾年來導致血尿的報道逐漸增多。為此國家藥監(jiān)局近期發(fā)布的《藥物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醒醫(yī)生和公眾,警惕兒童注射頭孢拉定引起血尿。本文回顧我科在2000~2005年4月應用頭孢拉定注射液過程中出現血尿的9例患兒,分析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發(fā)生血尿的患兒中男6例,女3例,年齡2~5歲6例,>5歲3例。其中化膿性扁桃體炎4例,支氣管肺炎2例,頸部淋巴結炎1例,化膿性中耳炎2例。全部病例均用頭孢拉定靜脈滴注,劑量為50~100 mg/(kg·d),分兩次給藥,加生理鹽水20~50 ml稀釋,給藥速度1~1.5滴/(kg·min)。在輸注過程中出現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樣。3例為首日第二次給藥2小時內出現,其中既往未用過頭孢拉定2例;5例為次日第二次給藥1小時內出現,既往多次用過頭孢拉定;1例為用藥第3天第二次給藥2小時內出現,既往多次用過頭孢拉定。9例中7例每日兩次給藥間隔時間均不足6小時,2例間隔>6小時。追問病史及查體,用藥前均無泌尿系統(tǒng)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史,可排除其他原因或其他合并用藥所致血尿。
2.實驗室檢查所有病例均進行血小板、尿分析、腎功能、凝血功能、泌尿系統(tǒng)B超等檢查。尿分析示紅細胞+++~++++,尿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腎功能與B超均未見異常。
3.治療及結果立即停用頭孢拉定,改用其他藥物治療原發(fā)病,適當補液、VitK1止血、堿化尿液、護腎、臥床休息等對癥治療,肉眼血尿在6~12小時內消失者8例,12~24小時內消失者1例,鏡下血尿于24小時內消失者6例,48小時內消失者3例。隨訪1~6個月,尿常規(guī)及腎功能均未見異常。
討論
本組9例患兒應用頭孢拉定注射液之前均無血尿或腎病史,用藥期間出現血尿,停藥及對癥處理后血尿很快消失,符合藥物性血尿的診斷。頭孢拉定注射液是兒科臨床常用藥之一,其毒性低微,不良反應輕,以惡心、吐瀉、上腹不適等胃腸道反應及皮疹較常見,發(fā)生率約7%[1],少數可出現暫時性血尿素氮升高,血清氨基酸轉移酶、血清堿性磷酸酶一過性升高,出現血尿可能與頭孢類共同的副作用腎損害有關,也可能與頭孢菌素類抑制腸道菌群產生VitK,有潛在的致出血作用有關[2]。該藥靜滴時血藥濃度峰值在給藥5分鐘后出現,腎組織中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8倍,主要集中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和腎間質組織,對腎小管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其毒性主要與藥物劑量和血藥峰濃度呈正相關,靜脈給藥6小時后尿中累積排出量為給藥量的90%以上,大劑量時可致近曲小管壞死,導致急性腎衰[1,3]。有人統(tǒng)計應用頭孢拉定后出現血尿時間為2.5~4小時[4],本組患兒均為給藥后2小時內出現血尿,雖然治療過程中所用頭孢拉定劑量在說明書指定安全范圍內(小兒靜脈用藥每日50~100 mg/kg,分3~4次用),但出現血尿是否與給藥間隔時間過短(日用量只分兩次,多例患兒不足6小時)、短時內用量過大、加重單位時間內腎排泄負擔有關有待進一步臨床觀察。實際應用中多數門診靜脈給藥不易做到每天3~ 4次,有些醫(yī)生與病人為減少靜脈穿刺甚至每天劑量一次給藥,給不安全用藥埋下隱患。因此,如何解決靜脈用抗生素既能合理分次給藥,又能減少患兒反復靜脈穿刺痛苦,是需要醫(yī)患雙方共同克服的困難。為避免頭孢拉定引起血尿,臨床應用應嚴格按時間、劑量分次給藥,或者改為口服,甚至提倡兒童不使用該藥。
參考文獻
[1]國家基本藥物領導小組編. 國家基本藥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2.
[2]朱紅,王志同,顧示忠.全科醫(yī)生藥物手冊[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0-13.
[3]鄭祥林. 頭孢拉定致血尿26例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8(1):34.
[4]陳斌華. 小兒藥物性血尿36例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1,16(5):312.
(收稿日期:2006-02-25修回日期:2006-05-08)
(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