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結腸破裂;一期手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6)03-0295-01
中圖分類號:R 656.9文獻標識碼:B
本院自1985年5月至2005年9月有選擇性地行一期手術治療外傷性結腸破裂患者30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齡45(10~60)歲。其中刀刺傷9例,槍擊傷3例,人踢傷3例,高處墜落傷2例,車禍10例,結腸鏡檢查傷3例;升結腸5例,橫結腸5例,降結腸10例,乙狀結腸8例,直腸2例;破口<1 cm者5例,1~3 cm者16例,>3 cm者9例;兩處以上破裂者3例。損傷至手術時間:<8 h者19例,8~24 h者11例。
2.手術方式單純結腸破口修補26例,部分結腸切除3例,1例降結腸破裂,術中發現降結腸腫瘤行左半結腸切除吻合術。本組均未行結腸造口術。
3.治療結果本組30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平均15(10~26)d。發生切口感染3例,其中1例切口裂開。無腹腔殘余感染,結腸吻合口或修補口漏等并發癥發生。
討論
結腸壁薄,血液供應差,細菌含量大,傳統認為一期縫合結腸破口后容易形成漏,多采取結腸造口或損傷結腸外置,待病情好轉后再行二期手術[1]。結合本組病例,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1.把握好一期手術的適應證具有以下特點可行一期手術:①體質較好,年齡小于60歲;②傷后至手術時間小于8 h,或腹腔污染輕,傷后不超過24 h;③結腸破口小于結腸半周或多處損傷比較集中;④無嚴重多臟器損傷;⑤不伴有相應結腸系膜嚴重挫傷。
2.做好術前準備首先進行有效的胃腸減壓,同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靜脈滴注抗生素。有報道,結腸內需氧菌對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敏感率高[2],厭氧菌對甲硝唑、氯霉素敏感率也高。本組于病人手術開始后2 h內將慶大霉素24萬單位加5%葡萄糖250 ml、0.2%甲硝唑500 ml快速靜脈滴注,除3例發生切口感染外,未發生腹腔殘余感染。
3.加強術中術后處理開腹后探查結腸損傷情況,破口小者可修剪破口后直接常規細絲線修補破裂口,破裂口較大或多處損傷者可切除部分結腸。槍擊傷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腸壁及周圍組織的燒灼傷,損傷嚴重,單純修補難以愈合[3]。本組3例為2處以上損傷,均行部分結腸切除術。吻合兩結腸斷端時應保證無張力,然后用小圓針1號絲線全層間斷縫合后再縫漿肌層以加強吻合口。禁用全層鎖邊縫合。縫合系膜時,切勿損傷邊緣動脈。修補或吻合結束后,臺下人員擴肛,臺上人員協助進行經肛門結腸腔減壓。最后在回腸末端造口插入導尿管,經此管向腸腔內注入甲硝唑、慶大霉素溶液,反復沖洗結腸,沖洗液經肛門排出。拔出導尿管后縫合回腸破口。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待沖洗液清亮時,再用0.2%甲硝唑1000 ml加慶大霉素40萬單位沖洗腹腔。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后常規關腹,抗生素溶液沖洗切口各層。術后及時擴肛能減輕病人腹脹,使腸功能早日恢復,防止因腸脹氣導致吻合或修補口漏。手術當日及術后前3 d每8 h擴肛一次,并留置肛管,直至病人肛門排氣排便,腹部不脹為止。另外術后仍須持續有效的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靜滴有效抗生素及良好的營養支持治療。
參考文獻
[1]裘法祖.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412.
[2]黃顯凱,張濤.左側結腸癌急性梗阻腸道細菌的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1994,11(2):116-117.
[3]李海濤.結腸損傷的診治體會[J].四川醫學,2002,12(6):96.
(收稿日期:2006-02-27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