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國美的品牌建設實踐
通過國美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品牌的培育絕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通過包裝企業,依靠媒體強勁攻勢炮制出的品牌是經不起時間挑戰的,在競爭對手面前也將是不堪一擊的。一個優秀的品牌來源于一個企業通過長年的努力、創新和不斷的積累所掌握的一套核心技術,形成的一種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這樣的品牌,涵蓋了企業的獨特管理思想以及理念,還有他的服務意識以及企業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經得起對手的挑戰,順應市場多變的情況,以及更長時間地被顧客所接受,甚至能夠成為這一行業的代名詞。對一個中國商業企業而言,就是要通過對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消費者進行了解,結合國際先進經驗,做到中國特色的營銷和服務的理念,通過這些來樹立企業的品牌。國美電器的成功,是因為我們從始至終持之以恒地堅持薄利多銷,服務當先的企業經營原則,同時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并通過不斷的創新,來向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以最低的價格和最優的服務來向消費者提供我們的產品。(黃光裕:國美集團董事長)
牛根生:制度創新最關鍵的是分配制度能不能有所突破
因為董事長的股份不可能變現,只有增持和減持的可能,一般不做減持的還有紅利的分配權。過去我對財聚人散有很深的體會,紅利讓新的掌門人把它散出去,除了工資,除了獎勵,除了期權,除了按勞和按資分配所有的分配之外每年又多了一個CEO有了一部分繼續散財的權力,有這樣的一個權力,有這樣一個業務,有這樣一個散財的場所,每年有法定的散財,這樣就符合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因為無論多么好的員工,我們三個月不發工資了,可能大家都得離開這家公司。國外的跨國公司,已經有百年歷史,幾十年歷史的,我們怎么樣才能超過他們?首先我們制度要創新。制度創新最關鍵的是分配制度能不能有所突破。我在企業的捐贈股份,想的是實現兩個目的。第一,在新的掌門人來之前,或者是CEO來之前一定要他既要參與分配又要參與決策,不能只干活不參與;第二,他有一種其他CEO,其他公司目前還不能具備的散財的能力。我散財習慣發現對企業管理有好處,而且能吸引好的人才過來,怎么制度化,我想捐出去的第二個權力,除了本身的資本權之外還有一個紅利的分配權。(牛根生:蒙牛集團董事長)
郭家學:做事業最核心還是人
東盛通過這幾年發展,個幾年醫藥行業的打拼,核心團隊和企業管理已經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風格。在企業團隊建設方面,在整個集團里邊,目前有20%左右管理團隊來自海外,80%的高層有世界500強或者中國大的醫藥集團從業經驗。他們把各自在自己企業里邊優秀的文化和優秀的管理帶到東盛,與東盛共同融合,促進東盛的發展。好多人說東盛在醫藥行業管理團隊是中國醫藥行業的夢之隊,我認為對我們是一個褒獎。做企業,做事業最核心還是人,如果沒有人,什么事都做不成,只要有了人,你沒有項目,通過人可以找項目,沒有資金找資金,什么都可以做,只要有一批人什么都可以做。(郭家學:東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書福:創新就是通過整合資源創造新價值
證券是怎么來的?證券就是靠企業家的一種想象,一種創新把世界上的資源通過這種方法進行組合,所以世界證券市場就形成了。假如這種創造發明在30年之前、40年之前,或者是25年之前的中國就不能形成,這種創新因為中國沒有這個氛圍,沒有這個條件,要想搞證券就搞不成,可是在美國,在歐洲就能搞出來,在英國、在美國就能搞成。我們搞汽車,大規模的生產流水線,汽車概念的這些東西,也都是用了豐田的生產方式。比如說這個飛機,它本來屬于自然領域,是一個工程師發明的,可是沒有波音,這個飛機就不能給世界帶來今天的榮譽。波音不懂發明飛機,他只是一個木匠老師,只是家里有錢,只是從事家具工廠生產家具,資源組合起來才有了今天的飛機。還有比爾·蓋茨,他現在很有錢,他以前的錢也不多,比我們在座的各位都要少得多,企業家的核心職能不是從事繁雜的經營格局,而是看他能不能發現一種新的組合,企業家只有當他發現了這種新的組合,或者實現了某種創新,把各種資源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價值了,才獲得創新。我想企業家就是去干這個事的。(李書福: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張興旺21zx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