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于2006年7月1-2日在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召開。來自北京、黑龍江、遼寧、陜西、上海、江蘇、香港以及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的35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并提交論文32篇。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在開幕詞中說,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對于外國人學習漢語非常重要;一部好的辭書,不僅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語言水平,還可以幫助他們了解目的語的文化、風俗習慣、歷史等等。因此他希望有更多的學者關注這門學科,研究這門學科。
會議采取大會發言和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學術氣氛熱烈而活潑。會議一致認為,面向外國人的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應該努力擺脫內向型辭書的傳統編纂理念,努力突出外向型特點。如香港城市大學鄭定歐指出:“內向詞典不是編寫外向詞典理所當然的藍本,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漢語的事實另辟蹊徑,這是其一。其二,外向詞典不應該是內向詞典的縮寫本。……其三,外向詞典也不應該是內向詞典的翻譯本。”北京語言大學張博、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靳光瑾等表示了相同的看法。
會議的交流和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型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理論。與會人士認為,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應該在科學性、實用性、簡明性、趣味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時應該注意吸收社會生活中已經廣泛使用的新詞新語。北京大學李曉琪從詞典的定位、語言學習理論與詞典的編纂、語言學理論與詞典的編纂、語言教學理論與詞典的編纂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的基本原則,并提出了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應該具備的一些特點。
二、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釋義和例證。與會人士的很多發言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對于釋義的討論主要有三個角度:一是探討釋義系統和釋義模式,如對于具體名詞、動作動詞、性質形容詞等如何釋義,如何照顧到整個詞典的釋叉系統。二是從釋義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改進釋義的具體建議。三是研究義項取舍和義項排列次序。有關例證分析的論文。多在對已經出版的幾部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例句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改進、提高的角度提出一些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配倒原則和方法。會議認為,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配例應該包括詞例、短語例、句例三種,例句中的詞語用法應該有充足的語境,并且依據語料庫的頻度統計照顧到常用的語法搭配。
三、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的專項操作。主要涉及詞典的附屬功能,包括詞類標注、詞目或例句注音、詞語辨析、詞目排序等問題。對外漢語學習詞典不僅不可以忽視這些問題,而且要在這些專項項目上更多地體現外向型詞典的特色。
四、語料庫技術與學習詞典、專項學習詞典。與會人士認為,應該運用語料庫技術確定詞典的選詞、選例范圍,控制釋義難度、例句長度,保證常用搭配優先,合理排列義項,保證內容分布等等。只有這樣,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實用性特點才能得到體現,才會受到外國學習者的歡迎。
五、詞匯教學與學習詞典的編纂。與會人士從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詞典可以借鑒的方法。如北京大學李紅印從“字本位”的角度,提出對外漢語學習詞典應該從字、詞、語三級教學單位入手,完整反映漢語詞匯面貌和特點。北京大學張雁則從言語行為動詞的特點出發,考察這些特點是否在詞典中得到了反映,并由此為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提出了建議。
六、海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研究與編纂。海外從事華文教學的人士介紹了他們編寫漢語學習詞典的經驗,并分析了海外學生學習漢語的特點以及學生的需求,希望編寫適合某一特定國家的學習者使用的漢語學習詞典。與會的其他人士與他們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會議不僅為研究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的專家和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同時它也標志著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的理論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這對于指導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編纂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會議宣布,“第三屆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將于200r7年在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現代語言學理論對學習詞典編纂理論上、實踐上的指導;對外漢語詞匯學與詞典學的鏈接;對已出版的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的評述及建議;外向型漢英學習詞典的編纂;面向對外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的雙語(漢英)語料庫的構建。
(李祿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