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理論界對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的研究主要存在三個薄弱點:一是對研究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的現實依據研究不夠,二是對人的發展的具體目標研究不夠,三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動力研究不夠。對人的全面發展問題進行研究的現實依據是中國人在現代化進程中暴露出來的奴性、虛偽性、封閉性、缺乏平等合作意識等弊端,且已經嚴重制約整個社會發展的現狀。當代中國人的發展的具體目標是主體性、真誠實在、開放平等交往合作意識。人的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動力是學習,但傳統的舊的學習觀念不能促進人的學習觀念要變革。學習就是力量,一個只有肯于學習并善于學習的民族,才能真正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才能走在世界文明的發展之前列。
關鍵詞:人的發展;主體性;學習的本質;現代學習觀念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6)01-0048-03
人的發展問題是近二十年來哲學理論界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特別是自江澤民同志2001年發表的“七一講話”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思想以來,關于人的發展問題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但是在筆者看來,目前對于人的發展問題的研究還存在許多薄弱點。為此,筆者將就其中的幾個問題談一些看法。
對當今人們為什么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問題的探討,理論界大多是從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依據,即人的發展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內容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角度來論述的。相當多的學者都引用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關于人的發展問題的論述來說明這一問題。有些學者還從人的發展角度界定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本質。應該說所有這些論述都是非常必要的。人的發展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特別是唯物史觀理論中的極其重要的內容。我們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教學和宣傳中,更注重研究和宣傳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關系的發展,制度的發展,而忽視了人的發展特別是人的全面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在進行偉大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我們實踐中極其重要的指導思想。
但筆者認為,我們今天之所以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及其研究除理論依據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它的現實依據。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的“發展是硬道理”和江澤民同志的“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人們大多把“發展”僅僅理解為經濟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具體到一個地區、部門、單位更是把“發展”單純歸結為“錢”的發展、規模的發展、領導政績的發展。特別由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錯誤理解,醫療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簡單被推向市場,醫院和學校則把賺錢多少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而高等院校除把賺錢作為目標之外,還把學校規模的大小和研究生點的多少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當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時,又單純把它歸結為制度問題。相當多的關于分析中國當前諸多社會問題的文章中都習慣使用“關鍵在制度”這句話,似乎建立一個盡善盡美的社會制度中國一切社會問題和矛盾都會迎刃而解。其實中國在發展道路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既與經濟狀況有關,與各種規章制度有關,同時也與國民的基本素質和人的發展狀況有直接的關系。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實踐中,也暴露出國人包括相當多的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自身的許多弱點和弊病。這同樣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一個客觀事實。
由于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以拜權主義為核心內容的封建文化影響根深蒂固。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西方進步文化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西方文化中以拜金主義為核心思想的腐朽內容也自覺不自覺地通過各種途徑、方式滲透到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這兩種文化雖然有其對立的一面,但作為剝削階級的文化內容的共同特征在中國目前的社會條件下統一起來,構成了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傳統、腐朽、沒落、糟粕性內容。文化的實質就是化人,就是塑造人,就是一個時代的做人的具體標準。而這兩種文化結合起來塑造的中國人目前弱點和弊病主要表現在:其一是奴性的人。這種奴性的人不僅拜倒在權力面前,讓權力牽著走,還拜倒在金錢面前,拜倒在名利面前,讓金錢、名利牽著自己走,無思想、無主見、無頭腦。一些人把“難得糊涂”作為座右銘正是這種奴性意識的重要表現之一。西方學者馬爾庫塞稱西方工業社會中出現“單向度的人”,同樣,目前中國社會中也存在讓權力、金錢、名利地位牽著自己鼻子走的片面性的、畸形的“單向度的人”。其二是虛偽性的人。這些人嘴上一套,思想和行動上又是一套,他們奉行“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不僅經濟活動中如此,政治、文化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他們學習一切理論不是為了發展和提高自己,而是單純裝扮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特別是在干部隊伍中流行的“潛規則”現象正是這種虛偽性人格的典型表現之一。其三是封閉性并缺乏平等觀念和合作意識的人。這種人思想封閉,不注重和不善于思想交往,不愿意與他人合作。有些人即使有所交往,但不是以平等的人格對待他人,對上卑躬屈膝,對下盛氣凌人。這種人喜歡窩里斗、欺軟怕硬、欺善怕惡。黎鳴先生說:“阿諛強者,欺凌弱者,或按通常所說的欺軟怕硬、欺善怕惡。這無疑是人類中最卑鄙、最下賤、最喪失人格自尊的品性了。馬克思在回答他的女兒的問題時就曾不假思索地說,他最厭惡的就是阿諛奉承。令人痛苦的是,我深感到,在我的同胞中,在我們中國人中,這種最喪失人格自尊的品性卻極容易見到。”[1]這種人還片面夸大市場活動中的競爭意識,否定市場經濟活動也是一種合作經濟,奉行“人對人是狼”,把競爭無限夸大到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領域,并作為交往的主要原則,導致整個民族的群體凝聚力低下。這三種特征在國人的各個階層中都有突出的表現,包括干部隊伍和知識分子中。而正是這種人的落后狀況已經嚴重制約、影響和阻礙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和發展。目前各級領導者和理論界對這種人的發展現狀的嚴重性缺乏清醒的認識。這種人的發展的客觀現狀是我們今天重視研究人的全面發展的最重要的現實依據。
二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人的發展也不是一個抽象的口號,而是有具體的發展的內容和目標。目前理論界在研究人的發展目標問題上,大多從《共產黨宣言》中一段論述談到人的發展目標是“自由”。從人類發展的歷史和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最顯著特征看,“自由”確實是人的發展中的最重要的目標。但人類的自由也是具體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講到,自由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人類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人類邁向自由的一步。問題是在今天的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人的發展的具體目標是什么。人要不要發展,人為什么要發展,這在理論上已經解決了。但人的發展的具體目標究竟是什么?
建國以后,應該說,毛澤東同志雖然沒有提“人的發展”這個概念,但他在社會發展問題上還是比較重視社會主義時期人的發展問題的。他一再提出要培養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樹立了王鐵人、雷鋒、焦裕祿等一系列的英雄模范人物,并號召人們向他們學習。應該說,這些人物的英雄事跡是可歌可泣的,他們確實是共產黨人的楷模。這些人物大多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在人生價值觀方面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他們在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進步方面確實起了極大的作用。但是,我們在宣傳這些人物時,往往片面夸大集體主義思想,完全否定個人的正當利益和權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的同時,現實生活中相當多的人又否定了共產黨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這個問題又與對中國人的發展和素質現狀的研究不夠有關系。筆者認為,結合上述對中國人的發展和素質現狀的認識和多年來理論界對實踐觀的研究,現實生活中人的發展的具體目標應該主要界定為三點:第一是主體性的人,就是要有主見,有頭腦,不唯書不唯上,能夠正確認識和行使法律賦予自身的做社會主人的正當權利,不做權力、金錢和名利的奴隸,做一名有正義感,有主見,能夠明辨是非,辨別美丑,敢于同錯誤傾向做斗爭的有骨氣的人。第二是要做真人,做誠實的人,做實事求是的人。陶行知先生談到教育目標時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段教誨恰恰正是針對國人的弊端和弱點提出來的。在今天我們所進行的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學做真人是人的發展理論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學做真人,簡單說起來,就是真誠實在,要敢于說老實話,做老實人,辦老實事。但現實生活中真正做到這一點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當今社會是一個交往更加深入的社會,人們交往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誠實,就是能夠給對方提供真實信息。這樣人們之間才能相互信任,才有凝聚力。第三是做一個開放性的、具有平等意識的、善于合作的人。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建立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就是人們的交往活動越來越深入、頻繁和擴大。交往活動促進了人的社會性的真正提高。這種交往活動就要求人們具有開放意識、平等意識、合作意識。現代人要敢于交往、善于交往。這種交往不僅包括物質上的交往,同時也包括思想上、精神方面的交往。在交往中相互學習,既吸取他人的積極因素,改正自身的落后的傳統的消極因素,同時也主動影響他人,促進他人的提高和發展。交往應該以平等意識、平等人格對待他人。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的經濟、地位、文憑、能力永遠是不平等的。但權利應該是平等的、人格應該是平等的。對真理的追求是平等的,規則面前應該是平等的。能否平等地對待他人,改變那種“對上是奴才,對下是主子”的封建等級思想,是現代人標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筆者非常欣賞某電視劇中的一句話“人在人上,視人為人:人在人下,視己為人”。只有建立在開放、平等意識上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才能增強群體和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才能真正體現作為社會意義上的人的本質力量的偉大。
人的發展的具體目標確定之后,人又應當如何發展呢?目前理論界關于人如何發展的問題研究的成果也相當多,但大多是從人的發展的外在條件談人如何發展,如發展的物質基礎、外部環境、制度建設、人才價值評價標準、對教育的重視包括教育制度的改革和重視素質教育等。但人的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內在動力是什么,作為主體的人自身究竟應該怎樣發展等問題理論界研究較少。筆者認為,人發展的內在因素就是人的學習活動。沒有人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活動,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全面發展。但哲學理論界始終沒有把人類的學習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僅僅把學習看作教育學或心理學的研究內容。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學習活動貫穿于人類活動始終,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學習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指出,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社會。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彼得·圣吉提出了要把現代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的思想。正是根據歷史發展的這種趨勢,黨的十六大報告把“學習型社會”作為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但是不能不正視,不僅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包括整個民族、大多數的干部和知識分子的學習狀況存在的問題也相當多,大多數人學習方面付出的精力物力非常之大,但效率效果甚微。黑格爾說,熟知的東西并非真知的東西。人們對學習非常熟悉,但大多數人并不懂學習、不愛學習、不會學習。或者說大多數人的學習是處在缺乏科學的學習理論指導的消極、被動、盲目和感性經驗階段的狀況。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把學習理解為獲取知識或技能、獲取分數和文憑。心理學把學習理解為“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因為成熟、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現為外顯的行為。”[2]這些認識雖有一定道理,但過于簡單、膚淺、片面。其實,學習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哲學應該研究學習。李鐵映同志2004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哲學大會上所做的“哲學的解放與解放的哲學”的重要講話中說:“今天中國人需要學習的哲學。學習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境界。建設學習型民族、學習型社會,哲學和哲學家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要把學習作為哲學研究的對象。重視學習的人是不斷進步的人,重視學習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停止了學習,人的思想就老了;停止了學習,民族和國家就會落后。”[3]
從哲學角度認識學習,學習實質上是人們在實踐中自覺地通過多種途徑、形式、手段獲取知識并內化為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人的自我發展、提高、完善和改造的過程,是使人成為主體并不斷增強主體性的過程。[4]學習與人類的實踐活動不可分割,學習就是認識論,學習就是實踐中發展和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只有這樣認識學習的本質,才能認識學習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現代人的基本素質不僅包括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等,還包括學習素質。學習素質、學習能力是現代人才中自身造血的自我提高素質的素質、自我提高能力的能力,或者說是再生素質的素質,再生能力的能力,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元素質和元能力。學習觀念也有先進與落后之分,現代與傳統之分,正確與錯誤之分。毛澤東1942年曾針對黨內嚴重的教條主義學風寫了《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今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黨內的學習觀念、民族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同樣也需要改造,也需要解放思想和與時俱進,也需要用先進的學習觀念取代落后的學習觀念,用現代學習觀念取代傳統學習觀念,用正確的學習觀念取代錯誤的學習觀念。在傳統學習觀念支配下的學習,不可能達到人的真正發展。只有樹立現代學習觀念,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現代生活中,學習觀念、學習方式要在十個方面進行改造與解放:一是從純功利化的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責任學習的觀念;二是從單純的學校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三是從純知識性的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素質、能力學習的觀念;四是從被動性的形式主義的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自主性學習觀念;五是從形形色色的教條主義的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實踐學習觀念;六是從單純經驗主義的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理性學習觀念;七是從實用主義的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全面系統的學習觀念;八是從權力真理的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向群眾學習的觀念;九是從盲目性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科學學習觀念;十是從維持性和重復性學習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創新學習觀念。沒有學習觀念的解放和改造,沒有現代學習觀念的指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全面發展。學習不單純是個人行為,也是群體行為,是社會行為。現代社會要求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首先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形成一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思想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包括人的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就是人的終身發展,就是人的可持續發展。
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今天,我們就應該提出一個包含“知識就是力量”但比“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內容更豐富、更深刻、更具有時代性的口號,那就是“學習就是力量”。一個只有肯于學習、善于學習的民族,才能促進民族自身的真正發展,才能在世界文明的發展之路上走在前列。
責任編輯 劉鳳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