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飲食是維系我們生命和生長發育的必需,也是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我們卻開始為食物擔憂。食物污染造成的疾病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最廣泛的衛生問題。
衛生,衛生,保衛生命。普通百姓應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識,學會甄別,不貪圖便宜,從正規商場、超市購買食物。下面就簡單介紹幾招識別常見不安全食物的小竅門。
辨別污染的魚
一看魚形。受污染嚴重的魚形體顯得比較怪異,與正常同類魚相比,往往顯得頭大尾小,脊椎出現彎曲甚至畸形,嚴重者外皮發黃,尾部發青;
二看魚眼。病死魚眼睛混濁,黯淡無光澤,甚至向外鼓出;
三看魚鰓。毒物容易蓄積在魚鰓里,所以受到污染的魚鰓表面較粗糙,呈暗紅色;
四聞氣味。正常魚有魚腥味,受污染的魚則氣味異常,呈煤油味、氨味、大蒜味、火藥味等。
辨別注水肉
正常瘦肉外表呈風干狀,顏色略微發烏,注水后的瘦肉像冼過一樣,看上去水淋淋的發亮。注水肉粘刀,不注水的肉不易粘刀。用干凈的餐巾紙貼在瘦肉表面,稍壓片刻,待紙略濕后揭下來,正常豬肉上的紙只是略濕,能基本完整地揭下來,并且可以點燃;若是注水豬肉,由于餐巾紙吸水過多,不容易揭下來,而且不能點燃。
識別“加料”面粉
很多人以為面粉越白越好,孰不知特別白的面粉往往使用了超標的增白劑,對人體有害。從色澤上看,未增白面粉和面制品為乳白色或微黃色,使用增白劑的面粉及其制品呈雪白或慘白色。從氣味上辨別,未增白面粉有一股面粉固有的清香氣味,而使用增白劑的面粉淡而無味,甚至帶有少許化學藥品味。增白劑過多的面粉蒸出的面食異常白亮,但會失去面食特有的香味。
識別硫磺薰過的銀耳
從色澤上看,正常銀耳是很自然的淡黃色,如果顏色很白就要小心了。從形狀上看,好銀耳的氣味應該是自然芳香,如果能聞到刺激的氣味,建議不要購買。銀耳本身應無味道,選購時可取少許試嘗,如對舌有刺激或辣的感覺,很可能就是用硫磺熏蒸過的。
識別甲醛泡水發貨
為了更好的賣相,一些攤販會用甲醛溶液(福爾馬林)浸泡蝦仁等水發產品。食用這些特殊美化的水發貨,會損害肝、腎,甚至誘發癌癥。
甲醛浸泡之后蝦仁蛋白質疑固,因而整個蝦仁變得堅韌、富有彈性,不易破碎,表面晶瑩透亮,食之脆如海蜇,但嗅之有淡淡的藥水味,缺少海鮮特有的美味。
識別催熟的番茄
催熟的番茄多為反季節上市,通體全紅,手感很硬,外觀呈多面體,掰開后可見子呈綠色或未長子,瓤內無汁;自然成熟的西紅柿蒂周圍有些綠色,捏起來很軟,外觀圓滑,子粒是土黃色,肉質紅色、沙瓤、多汁。
識別化肥豆芽
用化肥或除草劑催發的豆芽生長快、長得好,但無清香脆嫩的口味。殘存的化肥等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生成亞硝胺,有誘發食道癌和胃癌的危險。在選購豆芽時,先要抓一把聞聞有無氨味,再看看有無須根,如果發現有氨味、無須根,就不要購買和食用。
識別假奶粉
假奶粉最明顯的特點是有結晶,無光澤,呈白色或其他不自然的顏色,奶味淡或無奶味,粉粒粗,甜度大。
識別色素葡萄酒
假“干紅葡萄酒”實際上是用色素加酒精勾兌而成的,多喝對身體有害。取一張干凈的白色餐巾紙鋪在桌面上,把裝有“干紅葡萄酒”的酒瓶晃動幾下,然后將酒少許倒在紙面上,如果倒在紙面上的酒的紅顏色不能均勻地分布在紙面上,或者紙面上出現了沉淀物,就是色素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