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2005年5月雀巢公司生產的“雀巢”牌金牌成長3+奶粉因碘含量(198 微克/ 100克)超過國家標準,有關部門已要求不合格產品撤柜,并對同類不同批次產品撤柜送檢。
這一新聞引起了廣大市民和學術界的關注。那么,碘超標是否會有害健康呢?
人體內約含碘20~50毫克,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甲狀腺組織中。碘在體內主要參與甲狀腺素的合成,而甲狀腺素在生物氧化、蛋白質合成、糖和脂肪的代謝、水鹽代謝、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據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碘與健康”課題組近年對上海沿海地區兒童與高碘攝入的監測證實:碘在人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人體在發育與生長不同時期缺碘會對健康造成損傷,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脖子病)和克汀病。人體主要依靠食物、水等途徑獲得生理需要的碘。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碘供給量為成人每天150微克,孕婦、乳母200微克。為消滅碘缺乏病,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均采用了普遍食鹽加碘化的策略,以在全球范圍內控制該疾病的發生。同時各種名目繁多的加碘食品,諸如富碘雞蛋等也應運而生,進入市場,加碘飼料的使用也影響了動物食品中的碘,這就造成了人群重復補碘、過量補碘等現象。
事實上,碘對人體的作用是雙向的,碘過多同樣會對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無論是一次大劑量攝入還是長期持續性攝入較高劑量的碘,均會危害人體健康。我國學者研究發現,每天攝入碘超過1 000微克時,就可能引起甲狀腺形態改變,但不如缺碘時嚴重。碘過多還可引起高碘甲狀腺機能亢進、高碘甲狀腺機能低下、高碘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癌等多種疾病。此外,人體還可能因為碘過多而產生急、慢性中毒,智力損傷等。
造成人體碘過多繼而損傷健康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水源性的,另一種是食源性的。1962年日本學者首先發現長期進食富含大量碘的海產品是導致當地居民甲狀腺腫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碘對甲狀腺損傷的理論,此后世界上許多國家先后報道了有高碘甲狀腺腫的存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先后在河北、山東、新疆、山西、河南、內蒙古與江蘇7個省、市、自治區證實了高碘甲狀腺腫的存在,只是我國目前報道的病例均為水源性高碘性甲狀腺腫,病區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內陸沖積平原地區,當地居民的飲用水含碘量多在每升300微克以上,而目前尚未見有關食源性的高碘性甲狀腺腫的報道。如果奶粉中碘含量在198 微克/100 克左右,每人每天服用50克碘含量超標奶粉,則其碘的攝入量仍在人體的耐受范圍內,尚不足以對健康造成損傷。
碘過多引起健康的損傷目前是可以預防的。要杜絕疾病的發生,必須合理飲食,控制碘的攝入。碘對人體的損害是一個長期的累積效應,應加強市場的長期監測,確保人群食用合格、安全的食品,提高人群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