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大師常說“你命中缺乏貴人”,或“你今年會遇到貴人”。在職場打拼,少不了“貴人”相幫,這里所說的貴人就是人脈關系。
那么對于處于人脈缺乏、職場生涯剛起步的新人來說,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培養“貴人”呢?還是先看看前輩們是如何做的吧!
真心與人相處
向來擁有好人緣、深度洞悉職場人際互動的104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就強調,是否是未來的貴人,其實無法一眼就看出,因此認識人還是不要從太功利的角度出發。
貴人可能是你的上司、你的同事,甚至是你的下屬。因此,絕對不要小看你身邊的人,事實上,廣結善緣、讓大家喜歡,是培養貴人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把專業做到最好。
在中國廣告圈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奧美廣告三大董事長宋秩銘是莊淑芬的貴人、莊淑芬又是白崇亮的貴人,都是在專業的頂峰進行世代交替。
一定要多花點時間
人際交往是一段需要投入交流的過程,花時間,才有機會讓貴人看見你。孕育幾米等無數暢銷作者的出版界奇人、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邀約作者從來不立即簽下合約,總是細細觀察,先了解一個人的才華、天分、性格,再找到適合合作的方法,許多寫書計劃都可以一等再等,直到最好的作品出現。
常懷一顆感謝的心
很少人喜歡被人利用,從人性來分析,貴人幫助你,多少也都希望能獲得適當的感謝。因此若你從頭到尾都懷有利用別人的目的,通常也都會被識破。
樂于幫助他人
“先不要問別人能為我們做什么?要先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什么?”這是暢銷書《別自個兒用餐》的作者啟斯· 法拉利摸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識貴人之道。啟斯· 法拉利從一個勞工家庭出身的球場桿弟,一路成為頂尖企業的領導人,憑借的就是這個方法。
不被自己的身分綁住
目前擔任南僑集團家品事業部總經理的李孟娜,原本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外商,從未考慮過本土企業,卻被南僑董事長陳飛龍欣賞進而延攬,一句“你一輩子都在幫外人工作,什么時候才來幫中國人工作?”才一語驚醒夢中人。如今李孟娜在南僑的挑戰與發展,都超越了原本在外商的心態與格局,讓她有跨級的成長,也讓她深覺陳飛龍是她生命中的貴人。
積極參加社團
許多從事內勤工作的新人,認為自己無法接觸廣大的職場人面,自然與貴人隔絕。壹杰行銷學院創辦人劉國偉就建議,每個人至少應該參加兩個以上的社團:一個與專業相關、一個與專業無關。“到目前為止,回想對我貢獻度最大的人,都與我的行業不相關。”劉國偉回顧這些意外的貴人,包括教會里對他諄諄開導的長老,都不是自己在職業圈所能遇到的。
名片管理專家楊舜仁大學時代曾經參加多達十三個社團,以平常心自然結識的同學,后來都成為大企業總經理級的人物。一些玩樂的場合,也都是認識貴人最好的機會。
最后要提醒的是,千萬別拘泥在“貴人”二字上。因為不管有道理、沒道理,好人、壞人,能教導你領悟一些事情的人,就是貴人!
小貼士:貴人也是要挑人的
貴人本來就有助人的欲望,只是缺乏標的物,說穿了,貴人也在挑人。因為貴人的時間寶貴,你到底是不是值得投資變得很重要,貴人其實會選擇幫一個值得幫助的人,而非需要幫助的人。
什么樣的人是值得投資的人呢?不外乎讓貴人覺得可以從你身上看到未來的希望,讓他覺得與有榮焉,當初沒看錯人!近年不斷擴展市場成就非凡的亞力山大董事長唐雅君,出道以來一路有貴人扶持。她的兩位貴人李成家與戴勝通說:“她有潛力,教她我會有成就感!”
因此,我們可以歸納出什么樣的人身邊貴人特別多。第一,有一顆渴望的心。若你是一個愿意去相信人的人,貴人有可能真的會從天上掉下來。第二,你是虛心的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都不懂,承認且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以謙卑的心向人請教,貴人會自然靠近。第三,學習的熱忱。先不要判斷貴人會對你有什么幫助,而要問自己愿不愿意按部就班多方學習,復制他人頭腦里的智慧。
最后,通常會吸引貴人的,則是具有創新能力,勇于接受挑戰的人。換言之,如同暢銷書《與成功有約》《第8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一再強調的那樣:不管面對挫折挑戰,都能擁有積極正向力的人,“如果自己都不想超越自己,怎么能期待別人來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