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肌肉痙攣)是指肌肉長時間不自主收縮的現象。抽筋時局部肌肉疼痛,有僵硬感覺。常見的是腿后面的肌肉抽筋,腳底下的肌肉也容易抽筋。
為什么會引起抽筋呢?
引起抽筋的原因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正常生理性抽筋。引起正常生理性抽筋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幾種:
1. 身體局部所含氯化鈉過低 例如在高溫環境中勞動或運動,由于大量出汗,氯化鈉隨汗水大量流出體外,造成氯化鈉含量驟然減少,引起抽筋。
2.身體過分疲勞 勞動、運動和長時間走動,會使肌肉收縮的能力變差,引起抽筋。
3.寒冷的刺激 在寒冷的環境中工作、勞動或運動(甚至嚴寒季節在床上睡覺)時,由于冷空氣或潮濕的刺激,降低了局部溫度,并對皮膚內的感受器(神經末梢)起了刺激作用,影響了肌肉的活動,也會引起抽筋。
如何預防腿抽筋呢?
平時應注意飲食中的鈣和氯化鈉(食鹽)的充分供給。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運動或勞動時,應多喝些鹽水(鹽汽水更好);不能喝白開水,因為喝白開水不但不能增加氯化鈉的含量,反而更會沖淡氯化鈉,這對抽筋的消退是沒有好處的。身體過度疲勞時,要注意休息。在寒冷環境中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在換季時期,更要根據身體情況增減衣服,防止身體受涼。只要我們注意這些問題,抽筋的現象就可以避免了。
發生了抽筋,首先不要慌張,應立即將抽筋的腿站立,抽筋的現象就會消退。如果還不消退,應平臥休息,使抽筋部位保暖,并拉引抽筋的肌肉,也可使抽筋消失。腿后面或腳底的肌肉抽筋時,可用力使腳掌上翹向上勾腳尖,同時按摩患部,可用推、揉、捏和扣打的方法,使抽筋現象消退。
如果經常發生抽筋現象,最好請醫生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