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松茸這種野生菌,算不上是什么稀罕之物。因為出土的松茸,就像披了一件丑陋的蓑衣,很是難瞧,我們上山找菌子時看都不看它一眼,見了它只會繞著走,就是偶爾走到了一窩松茸旁,也只會嫌它無用、難吃,礙手礙腳,抬起腿幾腳就把那些毫無經濟價值的松茸給踢飛了。那時的我們并沒有松茸這種叫法,我們都叫它山雞、土雞、藥雞。雖說是雞,但它卻沒有一點雞的味道,吃著就只有一股藥味,一點都不好吃。
我們看不上眼、懶得吃的野生菌日本人卻稀罕,把它視為山珍佳肴。頭天還從我們云南山林中找來的松茸,第二天早晨就出現在了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的購物超市里,這多少有點讓我目瞪口呆。不可想象,昔日無人問津的土雞,竟然會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身價百倍,頗有些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味道。
說起來,松茸這種野生菌一鳴驚人、飛黃騰達也只是近二十年來的事情。1984年的夏天,幾個嘰哩呱啦的日本商人來到我們云南考察野生菌,他們開著車沿滇緬公路來到滇中楚雄一個叫做一平浪的地方,停車鉆進路邊的一片松樹林子,不到10分鐘,就又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公路上,手里就愛不釋手地拿著幾朵我們所說的土雞。隨后,他們又沿路來到了我們南華縣城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在那亂麻麻的各種雜菌中尋覓到了這種叫做松茸,學名叫松口蘑的野生菌。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們云南的新鮮松茸坐飛機漂洋過海出口到了日本,賺取外匯。目前,小日本每年從我國進口松茸1300多噸,僅我們云南出口到日本的鮮松茸就達1000多噸,占全國出口日本松茸總量的77%,云南成了名副其實、享譽海內外的松茸之鄉。
松茸這種野生菌的確當刮目相看,它與其它野生菌還真的不一樣。這種名貴奇特的野生菌,原來是一種與樹根相依相存的共生菌,即與云南松、華山松、麻櫟樹的樹根發生共生關系。也就是說,只有生長松樹或櫟樹的地方,才有可能生長松茸。而這些樹一般生長在海拔1600米至3200米的山林中,要使其生長出松茸,還要有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有點復雜。但只要熟悉松茸這一生長習性的人,進了山林,一眼就能判斷出那片林子里生長松茸,而那一片林子里是不可能生長松茸的。
早些年,特級松茸的價格在我們這里高達七八百元一千克,最高的時候曾達到了一千二百多元一千克,被人們譽為軟黃金。天價松茸惹得不少人發瘋發狂發癲,成千上萬的山民帶著釘耙、鐮刀、條鋤涌上山一陣狂挖濫刨。那些生長松茸的地方,就像種田人翻耕土地一樣,被人們仔仔細細地翻找了一遍,樹根被挖了個底朝天。一些還未冒土的童松茸就這樣被提前采收了,那些還沒有開始生長松茸的菌根則慘遭破壞。整個松茸生長地滿目瘡痍,令人觸目驚心。你可能有所不知,松茸的菌根,如果保護得好,年年都會在此處長出松茸,讓你每年都有收獲。雨量充沛,氣候適宜的山林,同一個松茸菌塘如果不采或菌根保護得好的話,一個雨季會先后生長出三四批松茸呢,每批間隔一個多月,一年就讓你采收三四次。就是到了十一月份,天氣已經很冷了,其它野生菌在十月份就幾乎絕跡了,而這時的松林中還會有少量的松茸生長。但這種瘋狂野蠻的濫挖濫刨,是一種鼠目寸光的短期行為,最終導致的是松茸源慘遭破壞,產量一年比一年低。有幾年,我們這里的松茸產量一度跌入低谷,致使松茸出口元氣大傷。再加之一些人缺德,心黑,為了增加松茸重量,竟敢在松茸的菌柄里塞入鐵釘。這恐怕是世界上最為昂貴的釘子了,氣得那些日本食客一愣一愣的,出口信譽也同那些林中遭遇濫挖的松茸一樣,慘遭重創。
直到1996年以后,痛失松茸財源的人們才沉下心來,痛定思痛,重整理性發展松茸產業的路子。如今,那些生長松茸的地方,統統封山育林,禁牧禁伐;有的村莊,還成立了什么松茸保護協會,到了雨季生長松茸的時候,還會派專人在林中巡邏守護。政府還派出林科人員,向農民們傳授松茸保育及規范采收技術。對那些剛破土的童松茸不僅不急于采收,而是在松茸上方用竹片搭一個小拱棚,蓋上塑料薄膜,以防鳥、鼠及昆蟲偷食松茸。一天要巡視好幾遍呢,那情景比服侍老爹奶奶還周到呢。直到童松茸在薄膜中生長3至4天,長成特級或一級松茸時才揭膜采收。在采收時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用鐮刀、鋤頭濫挖濫刨,而是用削好的木棍從松茸的根部輕輕撬起,盡量做到不損傷菌根。對于那些發現得較晚,已經開敗(過度成熟)的松茸,一般就不再像以前那樣一采了之,而是讓其留下來,將菌傘中已經發育成熟的松茸孢子作為種子在林內播撒,使其與林中的樹根結合形成新的菌根,產生新的菌塘。松茸目前還無法實現人工繁殖,但經過如此保護措施,能使林中的松茸菌塘增加20%至30%呢。經過數年的努力,一些地方的松茸產量已經恢復或超過了二十年前的水平,且特級和一級松茸的比例占了多數,品質也有了很大提升,松茸成了僅次于烤煙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在這里,我講幾件事情出來也讓你感受一下松茸的魅力:一、我們一個人口不到23萬的南華縣,僅2005年就出口松茸、牛肝菌3000多噸,創外匯 1000多萬美元。二、一個小小的五街鎮,不過是彈丸之地,去年僅松茸的產量就達30多噸,產值700多萬元,松茸之多可以想象。三、一個有77戶人家,叫做開們村的小村莊,去年僅賣松茸的收入就突破了100萬元,戶均達1.3萬元,最多的一戶達3.6萬元;全村一次性就購買了89輛摩托車。這些摩托車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把山里出產的松茸及時地運送到百里之外的縣城。
林中的松茸,就像是一個財神爺,每年都實實在在地給農民們帶來財運,改變著農民們的生活面貌,制造出一個個美麗的神話。農民們因此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也增強了不少,不再濫砍濫伐。過去說干唾沫也無動于衷的環境保護,如今也變得容易多了。人與自然和諧,松茸和那些野生菌唱起了春天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