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條哈達的流年

2006-01-01 00:00:00
十月 2006年3期

既然愛無處不在,為什么還要在它看上去顯然存在的地方尋找它呢?

李航就是一個躑躅荒漠的尋愛者,一個在遠離親人的地方尋找到愛而且妥善收藏的平凡男人。1979年離家到現在,他在西藏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為了搞好藏區的科技推廣,為了幫助當地藏胞脫貧致富,二十多年來,他的青春和智慧,他寂寞中不被消磨的幸福,都在這里埋藏并獲得滋養。

寂寞是感情的培養基,籠中的藏獒將積蓄更烈的野性。五十歲,本是該知天命的年齡,可李航仍是一只靠幻想飛翔的展翅鳥,一個我行我素的神游者。外人看到的溫和,恰是他私藏的倔強;外人看到的拘謹,恰是他內燃的熱烈。對于愛,他有著本能的悟性,孤旅漫長,他從未減弱與自己生命中兩個女人的情感牽系。

1

初見李航,是在中國科技會堂光線柔和的咖啡廳里:沙發舒適,地毯松軟,廳堂里彌漫著咖啡的苦香。若在街上,李航屬于那類容易消失在人群里的人,但是只要與他談上幾句就會感到:這是一個深藏了故事的人。

作為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科技局局長、科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航此次赴京是來參加中國科協的會議。從西藏到北京,山重水復的距離在他身上折射出某種時空的錯位:質樸的憨笑帶著紳士的謙恭,在流光溢彩的環境里,他的面孔就像一個村在摩登背景上的部落圖騰。李航是個敦實健壯的陜西漢子,臉膛黝黑,頭發稀疏,額頭寬展,目光炯然有神,說話時總帶著笑意。盡管他的頭發梳理得齊整,西服熨帖,談吐溫文爾雅,仍掩飾不住那從肌骨里散發出的甚至帶點土氣的高原淳樸。

李航一再謙遜地強調:“在學問上我一無所成,實在沒什么可以炫耀。我算不上科學家,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們在藏區推廣的技術,沒有一樣稱得上‘高科技’,甚至連城市意義的‘科普’都算不上……”但正是這位自稱“無所作為”的人,為世界屋脊傳去了科技的連綿福音。

也許在李航的故事里,最令人感動的不僅是援藏業績,更是一個凡夫俗子身世的坎坷和呈現在一位普通科技人員身上的執著精神和豐富情感。

1956年冬,李航出生在陜西白水縣大楊鄉的一個貧寒人家。李航四歲被人領養,不僅至今不知親生父母的名字,甚至連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F在李航在履歷表上填寫的生日——12月19日,實際是他被父母送人的日子。

李航的生父是個白皙清瘦的江浙書生,年輕時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結果做了陜西人“倒插門女婿”。他默默教了一輩子書,性情敦厚,為人拘謹,家里家外全靠妻子支撐。

李航的生母是陜西人,由于家境貧苦,很早投身革命,是1948年入黨的農會干部。女人有著剛硬的西北人秉性,做事風風火火,信仰虔誠執著,解放后先是擔任公社領導,后來被調到西安市政協,工作勤勉,極少顧家。她總共懷過十胎,活下來的只有六個。

1960年中國正困于嚴重的“三年自然災害”,就在這年,李航的父母又生下了一子,本來就很拮據的日子變得雪上加霜,兩口子要靠每月六十元的收入養活八口之家。為給孩子求一個活路,生母忍痛將排行老八的李航和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兒分別送到別人家撫養,并且承諾人家“永不領回”。被父母遺棄的李航,注定要比同齡人經歷更多的坎坷,并且養成了既倔強又脆弱、既自尊又自憐的復雜性格。

領養李航的是家住白水縣城關鎮的一個中年寡婦,名叫楊紫賢。婦人已經五十歲,說是孩子的“遠房姑媽”,其實沒有任何血緣。后來,就是這位并無血緣的陌生寡婦,不僅將李航拉扯成人,而且給了他世上最博大的母愛。

回想起當年被抱走的場景,年近花甲的男人沉吟了片刻,然后只說了三個字:“一片白?!北活I走那天是臘月初八,天寒地凍,白雪皚皚。房上地上墻上樹上,到處是冰是雪是霧是霜……一片白!這就是李航四歲時僅存的孩提記億,一種凄冷刺骨的悲涼記憶,凝固成蒼白永恒的痛苦記憶?;蛟S為了回避痛苦,李航被養母領走時,他的父母都沒在家,而是委托一位表親代為“交接”。父母雖窮,但還是給即將離別的兒子穿了身新衣。

那天,楊紫賢先借了輛“解放牌”大卡車將孩子拉到了白水縣城,然后又雇了一架馬車,將他馱回了城關鎮,馱進一個冰封雪覆、死氣沉沉的深宅大院。

楊紫賢生于1911年,是浙江富戶的大家閨秀。在兵荒馬亂的戰亂歲月,她愛上一位風流倜儻的國民黨軍官,并跟著他搬到了西安。夫妻倆過了十年的恩愛日子,并且生有一雙兒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任國民黨正規軍營長的男人別妻離子,浴血救國,在著名的“中條山戰役”中不幸陣亡。

飛雪埋尸,寒風報喪,楊紫賢哭得昏天黑地,也喚不回愛人的一塊尸骨。她悲痛欲絕,神志錯亂,帶著一雙幼小的兒女出了古城……結果,狀態恍惚中的楊紫賢在途中弄丟了孩子。雪上加霜的打擊讓楊紫賢一蹶不振,她難以抵抗內心的悲痛,染上了大煙癮消愁度日,把所有家當都換成了煙土。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第二個男人。說是“遇到”,實際是“騙婚”:白水縣有個有錢有勢的保安團團長,看上了這個西安城有名的漂亮寡婦,于是乘人之危,在她生活窘困的關口派了個替身代自己相親,并且送去彩禮。見過前來相親的英俊后生,楊紫賢答應了。可等上了花轎、拜了天地、揭開蓋頭之后,她才發現新郎使了調包計,真正娶她的,是一個相貌丑陋、粗野專橫的老男人。但是,新娘怎么哭鬧都已經晚了,硬被家丁架入了洞房。

楊紫賢是個烈性女人,不愿接受這樁伎倆下的婚姻。于是,她伺機偷了一套保安團兵服,將一雙小腳藏進馬靴,女扮男裝地星夜出逃。楊紫賢在南方流浪了幾個月,最后在上海被丈夫抓回。不幸中的萬幸,比她大十五歲的丈夫確實喜歡她,為了表明誠意,他將包括兄弟在內的家族財產,全部交給了女人掌管。男人是縣里有名的豪紳大戶,不僅有一套氣派的私宅和五百畝土地,還開了幾家大染坊,雇傭的長工就有二十個。盡管楊紫賢并不愛丈夫,但她最終認命了:逃出那么遠都能被他找回來,看來這次婚姻也是命中注定。她心灰意冷地留了下來,當上了家族的“大掌柜”。然而女人命苦,十九年過去后,第二個丈夫在1950年“鎮反”中被拉出去槍斃,只給她留下一個鬧鬼的宅院和孤寡的日子。

根據李航描述,楊紫賢是位既有容貌、又有韻味的南方婦人:身高一米六五,體重從來不過百斤,是位高額頭高顴骨、嘴大耳大眼睛大的美人。她皮膚細潤,頭發總是梳得油光水亮,盤在腦后,習慣穿青色或淺灰的綢緞上衣,黑色的褲腳利索地綁緊,棉襪總是干凈雪白,藍面的緞子鞋上繡著艷麗的海棠花。冬天,楊紫賢喜歡穿平絨夾襖,即使穿棉鞋,里面也穿著繡花鞋。婦人一生都大方得體,傲慢自信,就是活到九十歲,都腰直背挺,思維敏捷。

“養母的手很巧,我們娘兒倆的衣服幾乎都是她親手縫制。小時候,養母疼我疼得不知道拿我怎么辦好,恨不得把箱子里所有的漂亮布片都裹在我身上?!崩詈絼忧榈鼗貞浾f,“我的衣服破了,養母先補上一小塊白布,然后再在白布上繡紅花。為了這個,當時我常跟養母鬧,覺得她把我當女孩子養。剛邁出院門,就立即把養母剛繡好的花撕掉……現在回想起來,那一針針一線線,她把對兒子的愛全都縫了進去?!?/p>

楊紫賢是位既有教養、又有棱角的潑辣女人,有一副耿直的秉性和洪亮的嗓門。她的心善而不弱,細而不柔,濃情暗斂,內柔外剛。對兒子愛歸愛,但決不嬌寵,失望的時候破口大罵,生氣的時候用放牛鞭抽。

童年的李航內向敏感,倔強好強。由于自己的身世和養母的“地主”身份,常遭學校和街坊的孩子欺負,漸漸養成了自尊自憐、孤僻任性的復雜性格。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童話的顏色和歡娛的節奏,空宅大院里的訓教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孩提時代的李航,總是憧憬墻外的天空,他常趁人不備,偷偷逃出,每次被養母找回,都免不了遭到一頓狠揍。李航記憶最深的一次,是他抹著眼淚沖出家門,鉆進場院的麥秸垛里,心驚肉跳地數著星星躲了一夜。

楊家的宅子雖大,但早已敗落,家里的財產所剩無幾,銅盆鐵鍋也都在“大躍進”時捐出去煉鋼了。60年代又遇饑荒,幸好女主人囤了些麥子埋在地下,餓的時候挖出來,偷偷搗碎,放在砂鍋里用炕火熬粥。就這樣,家里盡管沒有勞力,母子倆也饑一頓飽一頓地挨過好幾年。

2

1966年“文革”爆發,五湖四海都沒有了安寧,就連李航居住的偏僻縣城,也頃刻化成了赤烈的海洋。在一場場接踵而來的運動風暴里,繼承了丈夫“地主帽子”的楊紫賢自然成了眾矢之的:一夜之間,楊家門外的墻上糊滿了一張張大標語大字報,楊紫賢三天兩頭被專政組織揪去提審,謾罵,批斗,審查,游街……要她交代前夫的罪孽,交代自己的“破鞋歷史”。一個養了個“野種”的地主寡婦,無疑激發了當地人壓抑扭曲的淫蕩想象,楊紫賢不僅成了反面的公眾人物,而且變成男人們意淫的對象。然而,婦人耿直剛烈,寧折不彎,盡管所有人都知道兒子是她領養的,但她至死都不承認。

“狐貍精,你要老實交代!你連個男人都沒有,自己怎么能生出孩子?”

面對厲聲質問,婦人即使被掛牌子戴高帽批斗游街,也會用不屑的口吻一遍又一遍輕蔑地回答:“這孩子就是我親生的!我是女人,我想跟誰睡就跟誰睡,想跟誰生就跟誰生!”

楊紫賢是個經歷風雨的剛強女性,此時她所痛苦的并不是自己“掛不掛破鞋”,而是擔心無辜的孩子和他的未來。在那個年代,成分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運。于是,在“文革”的第二年,已經守寡十六年的婦人突然作出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改嫁!

1967年開春,五十六歲的楊紫賢選了一個桃花盛開的暖日,“娶回”了一個比她年輕五歲的貧下中農:一個游手好閑、其貌不揚的單身漢。婦人自有婦人的盤算,結婚時她說得很明白:“我一把老骨頭了,摘不摘‘地主帽子’無所謂,但我不能把這個壞成分傳給兒子!”

促使楊紫賢下決心“改嫁”,其實還有個重要原因:當時李航的生母在政府工作,家境也稍微好轉,一想到自己本來“根紅苗iE'’的兒子如今在外鄉當“地主崽子”,心里就覺得愧疚萬分,有心把兒子領回來。楊紫賢是個明白人,她知道:在這個“成分決定命運”的年月,假如自己不橫下心來走這步,很可能就會失去兒子。

“寡婦改嫁”的消息傳開,街坊鄰居都說“這老婆子肯定瘋了”,嫁人不就為找個靠山?就憑她的風韻和那套讓當地人垂涎的大宅子,就是再戴十頂“黑帽子”也不愁找不到一個有本事的男人。可楊紫賢寧可白養一個好吃懶做的閑漢子,也不愿讓一個能干男人今后跟兒子分家產。她的心里只有兒子,根本不可能忍受在自家宅院里出現一個對自己指手畫腳的外人。

從結婚證辦好那天起,這就是一對“名義夫妻”。楊紫賢把臨街把角一間低矮廂房騰出來讓“新郎官”住,不許丈夫跨進正房。就這樣,李航十一歲那年,不僅把身份改成了“貧下中農”,而且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李”姓。

養母嫁給了貧下中農,雖從表格上改寫了兒子的“地主成分”,但在同學眼里,李航不僅是“地主崽子”,還成了“野崽子”,經常成為孩子們取笑的對象。有一次,李航又在學校跟一個罵他“野種”的小子打起來,他一氣之下抄起了椅子,砸壞了人家的一條胳膊。養母氣得罰他下跪,并且又揮起放牛鞭;打完后,卻又心疼地抱住他痛哭。后來,當她得知兒子打架的原因后,立即沖到鄰居家跟人家大吵……不過吵歸吵,楊紫賢畢竟是女人心腸,她花了六十塊錢將受傷的孩子送到洛陽的白馬寺骨科醫院請名醫接骨,并且不再責備兒子。

楊紫賢脾氣暴烈,她不僅用掛在門后的放牛鞭抽過兒子,還抽過自己的懶漢丈夫。平時,女主人對丈夫十分輕蔑,只要男人在她面前稍顯劣相,她輕則辱罵,重則揮鞭,經常幾個月不跟他搭話。吃飯時,婦人叫兒子把飯送到下房,母子倆一起在上房用餐。由于養母的態度,李航和男人的關系也非常冷淡,直到后來養父去世,他連“伯父”都沒有叫過。

1970年,懶漢也受不了老婆的態度,情急之下,離家出走。大宅子重新平靜下來,又剩下相依為命的母子二人。

李航自從被養母抱走,再沒跟親生父母來往過,要不是因為父親去世,恐怕他還不會知道身世。1969年10月下旬,秋風瑟瑟,陰雨綿綿,在李航生母的央求下,楊紫賢同意讓孩子去西安奔喪,但要堅持親自陪同。

“我們娘兒倆花了兩塊六的票錢坐車到西安。”李航敘述說,“養母堅決不去生母家,而是帶著我住在解放路的一家小旅社里。見到生母,她本想摟我,但養母的手像鉗子一樣拽住我,生母忍不住摸了一下我的臉,傷心地落了淚?!边@短暫的觸摸,就是李航從生母那里感受過的所有母愛。在西安的幾日,養母跟兒子寸步不離,從火葬場出來,直接拉他去了車站。

就這樣,李航在被送養的九年之后,第一次在殯儀館里見到了父母。一個從沒有過父愛的十三歲少年,面對一具陌生的冰冷尸體,雖然知道了父親是誰,但也明白:自己永遠不會再有父親。那年李航初中畢業,人很瘦弱,是個只有一米五的小個子。

知道了身世,雖沒改變李航對養母的感情,但激發了他青春期的第一次反叛。李航說:“在上高中之前,我一直跟養母睡在一個炕上,她睡窗下,我睡在靠箱子的另一頭。要知道,直到上小學,我一下學回家,養母就把我摟在懷里叫我吃奶……想想真是羞死人,她一個老太太哪里有奶!可是,我在養母跟前從不敢反抗?!睆奈靼不貋?,李航開始讀高中,男孩第一次違背了養母的意志,死活要從正房搬出來。老人最后同意了,一聲不吭地打掃出積滿灰塵的西廂房,搬來最好的綢緞被褥。每天清早,養母剛一掃完院子,立即到兒子房間給他倒痰盂。

有了自己的房間,李航也有了相對的自由,他明知養母不喜歡外人,但還是經常帶來同學,偶爾還讓同學在家留宿。這種時候,同學前腳出門,養母后腳就動手拆洗被褥,煮水消毒杯碗。

楊紫賢有潔癖,而且從不會在穿著上節儉,她認為:“飯可以跟人家分,但衣服要留給自己穿。衣服穿體面了,既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尊重?!?/p>

楊紫賢雖然脾氣暴躁,常跟鄰居爭吵,但是為人大度,并不記仇。由于她見過世面,又會算賬,不管誰家有了紅白喜事,多要請她幫忙操持。“養母的窗花剪得很好看,而且剪什么像什么,剪出蝴蝶都會飛……”在李航心目里,養母是天下最能干的人。

1972年李航高中畢業,為了掙錢糊口,十六歲的少年跟成年人一樣干起了農活。由于身體羸弱,無論干得多苦多累,李航也只能掙到婦女的工分。別人一天掙10分,他最多只能掙8分,隊里窮,年終本該分到的糧食,又被“一斤折五斤”地換成了紅薯,靠這點分到的紅薯,母子倆精打細算,相依為命。

這年冬天,李航被派到延安洛川的石堡川水庫拉土方,工地離家有兩百公里。沒想到,李航剛到不久就發生了事故:單薄的他架不住車轅,下山途中翻了車,整個人被砸在了土方下面,造成多根肋骨骨折!出事后,養母急了,跑到隊里大吵大鬧,說什么也不準兒子再去勞動。

兒子是回來了,可是家里沒人出工靠什么糊口?楊紫賢把心一橫,毅然扒掉兩間鄰街的房子,賣掉木料維持生計。就這樣,李航在家窩了一年工,一邊自學醫術想做郎中,一邊順著養母的性子學做木工和泥瓦匠,有時也到隊里做些摘棉花、看倉庫的輕活兒。兩年后,他被任命為民兵連長,再次被派到水庫工地。十八歲了,李航想考大學,但是由于養母的地主成分,生產隊不可能推薦他。

1976年毛主席去世,高考改革,上級在原有的“貧下中農推薦指標”外,新添了一個“可教育好子女推薦指標”。就這樣,當過“民兵連長”的李航被生產隊推薦參加了高考,養母也托了不少的人情。楊紫賢是個明白人:兒子只有考上大學,以后才能“吃公飯”。當時家里窮,老人連每月五角的電費都掏不起,于是督促兒子早起晨讀。

本來,李航很想報考師范,覺得能像父親那樣教書才最體面??墒悄悄甑桨姿h招生的學校只有陜西農林學院一所,李航別無選擇。學校位于離家三百公里的楊林鎮,李航在林學院讀林業工程專業,養母省吃儉用每月給他十三元生活費,學校只補助六塊錢。

197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年份,也是李航一生中的重要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確定了全國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并且決定增強援藏力度——除了繼續提供各種政策優惠、財政補貼和工程援助,還要為西藏輸送新鮮的技術血液。

同年12月,李航大學畢業。中央組織部到學校調干,決定將品學兼優的李航派往西藏。對一個離開家就進校門的年輕人來講,西藏是一個遙遠神秘、離太陽最近的浪漫地方。李航關于西藏的所有知識,都來自地理課本里的贊美描述和影視報刊的縱情謳歌。他知道青藏高原是兩千萬年前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劇烈碰撞生成的世界屋脊,知道那里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兩岸牛羊成群的雅魯藏布江;他從圖片上欣賞過藍天白云下的布達拉宮,聽老師講過《格薩爾王》是世界上最長的民族史詩。另外,“鞏固民族團結”的文成公主,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英雄潘多,唱《j匕京金山上》的才旦卓瑪,還有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里翻身道情的盛裝男女,便是他對藏族人的全部了解。

對于赴藏支邊,意氣風發的李航并無怨言,但是考慮到年邁的養母將孤身在家,李航心里實在放不下。他很為難:如果不服從組織,自己將被取消分配資格。楊紫賢老人深明事理,不愿斷送孩子的前程。于是,老人把心一橫說:“你走吧,反正我也不能帶你一輩子。家里有媳婦在,你就去安心工作吧!”

其實,李航當時并沒結婚,老人說的“媳婦”,是她兩年前為兒子相中的女孩,叫王寶珠。寶珠比李航小兩歲,就住李航的斜對門,十六歲高中畢業,在當地學校教初中,性格持重,賢惠淳樸。兩家人是老相識,知根知底,早早替孩子定了親。分手那天,老人不僅讓兒子背走那床為他結婚準備的一床被褥,而且苦口婆心地囑咐他不要變心:“寶珠跟你訂了婚,就已經是咱們家的人了。”

政府雖然撥了每人百元的安家費,但是扣掉御寒費后,拿到手里只有六十元。出發前,李航給養母留下十元,懷里就揣了五十元人民幣和自己青春的本錢,開始了高原上的奉獻。兒子的腳剛跨出門道,養母就“哐當”一聲閉緊了院門;李航眼里頓時溢滿淚水,他知道:不是老人心硬,而是不愿兒子看到她傷心。

特別的身世,給了李航特別的財富,不僅使他長成一個內心豐富、敏感易傷的感性男人,而且有勇氣成為孤獨一生、夢想一生的苦行者。

3

1979年3月2日,李航和同行的兩百多同學一起從西安出發,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經蘭州、酒泉、武威和嘉峪關,到達甘肅與新疆交界的柳園小站。

剛動身時,車廂里人聲鼎沸,意氣昂揚,唱歌,辯論,打牌,談天,轟隆的車輪滿載著理想主義的憧憬。李航獨自縮在車廂的角落無聲落淚,他并不怕艱苦,而是掛念養母,掛念他從未離開過的親人。

列車進入甘肅,像一只斷翅的昆蟲,爬在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上。朝暉中的荒涼大漠,夕陽下的秦城殘垣,高原沙暴,塞外飛雪,越來越冷的荒涼漸漸將大學生脆弱的浪漫撲滅了。車廂里終于安靜下來,再出聲時,是男同學無措的責怨和女同學啜泣的哭腔。

李航他們在柳園停宿一夜,然后搭乘公交車一路煙塵地趕赴敦煌。到達目的地時,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變成了能喘氣的兵馬俑,沙漠風暴不僅卷走了頭頂的棉帽,而且吹得李航直打趔趄。在敦煌困了兩天,西藏派來接的人才到,年輕人由此兵分幾路,李航和另外三十幾名分到山南的同學一起又上了路。戈壁大漠,見不到一個生靈。汽車經過青海湖畔的大柴旦,穿過格爾木和納赤臺,駛上了巍峨的昆侖山。

五道梁是昆侖山主峰,海拔5700米。司機王師傅擔心孩子們害怕,所以決定開夜車翻山。沒想到,汽車的剎車出現了故障,幸好崖邊有塊巨石攔擋,一車人才僥幸撿了命。汽車好不容易挪到沱沱河兵站,王師傅要留下來等人修車,只得攔了幾輛過路的油車,分批將三十三名同學送到那曲。這時,孩子們的高原反應已非常嚴重,渾身無力,頭痛欲裂,饑寒交迫,困倦不堪,跟李航同車的女生痛苦得哭了又哭。李航也想哭,但是作為男人,他必須忍著。

那曲是藏北地區的貧困小鎮。油車開進了那曲小站,說是車站,其實只有兩間土房和半道殘墻。當時天還很黑,還是寒風呼嘯、星月高懸的高原凌晨。

落后,蠻荒,是西藏給李航的第一.印象。李航的心涼了!對一個未曾涉世的大學生來說,縱有“獻身祖國建設”的時代熱情,畢竟沒想做拓荒屠龍的救世英雄。

又經過幾天長途顛簸,李航又搭了一輛運柏油的卡車經過當雄抵達拉薩。由于一路躺在柏油桶上,李航的棉大衣浸滿了烏臭的瀝青,頭發臉上滿是油污。接待他們的人看了直笑,說他們比藏人更像藏人。

70年代末的拉薩,面積只有三平方公里,還不足現在的十分之一,城里除了布達拉宮及周圍的雪村,再就是大昭寺周圍的八廓街,見不到其他的繁華街道。李航被安排在自治區第一招待所休整,看到街上的人腰挎藏刀,身材剽悍,怕得根本不敢出門。黃昏,李航站在二樓的窗口朝大昭寺方向張望:密密麻麻的人流圍著寺院高墻無聲地走著,好似一個逆時針卷動的黑色旋渦。

接待大學生的,是一位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時入藏的“老支邊”。他告訴孩子們:“你現在看到的西藏,已比我來時好多了!當初我隨部隊入藏,這里還是農奴制,城里沒燈沒水,貧困破敗。大昭寺西面就是個乞丐村,小昭寺前也是乞丐的聚集地。當時拉薩只有三萬多人,乞丐就有三四千。”盡管“老支邊”一再強調,西藏的生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眼前蕭條的街景,畢竟跟李航想象里的“太陽城”相去甚遠。對剛跨出校門的年輕人來說:歷史,畢竟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初到拉薩,李航看到的只是一幅轉經的街景,再去拉薩,則是半年以后的事了。1979年9月,分到山南地委的李航湊了三天假日去拉薩參觀,并請一位熱心的藏族朋友引導,去了神秘的布達拉宮。藏族小伙一再叮囑他:進宮后千萬不要隨便說話。當年的布達拉宮還沒有照明,幽暗的大殿里,只有一盞橘黃的酥油燈,只有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堂里,才能見到一小塊天光……對李航這樣從小接受無神論教育的漢人來說,短暫的一次參觀并不能幫助他很快了解西藏文化。

出了布達拉宮大門,李航被帶到宮墻腳下的“農奴制舊西藏的階級教育展覽館”。藏族朋友說:民主改革前,西藏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是農奴。他們世代為奴,沒有自由,官家、貴族、寺院三大領主不僅可以將他們隨意買賣贈送,而且掌握著他們的生殺大權。他們像牲畜一樣為奴隸主勞動,負擔幾輩子還不完的租稅,祖祖輩輩掙扎在死亡線上……這次參觀給李航留下的記憶銘心刻骨,“和西藏人民一起建設新西藏”的信念,則成了他自覺獻身的內在動力。

從離家到進藏,李航前后走了半個月。一到山南,敦厚文靜的李航就被農牧局的郭局長看中,把他留在身邊做文秘工作。

“西藏生活確實很苦,但人的適應性很強。等你待一段后,有了感情,恐怕讓你走你都不舍得?!惫珠L看出了年輕人失落的情緒,十分體貼地安慰他。他向李航介紹:舊西藏經濟停滯,社會落后,民生貧困,既沒有現代工業和交通,也沒有現代科技和教育。直到1959年民主改革,這里耕地還用“二牛抬杠”,這種土法子早在公元一世紀雅龍部落時就有了,木犁耕地,牦牛踩場,糧食畝產平均只有一百多斤。經過了二十年的民主改革和政府援建,雖然西藏經濟已經開始與全國接軌,但是當時科技為自治區經濟所作出的貢獻還遠遠不夠?!八裕銈冞@些年輕大學生來這里扎根,要比去別的地方工作更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郭局長樂觀地鼓勵他。

當時山南還很貧瘠,所謂的“地委大院”,不過是用一圈不擋風寒的低矮土墻圍著的幾排鐵皮房子。十平方米的單身宿舍,除了兩張吱呀作響的鐵床,就是窗外飛沙的風景。招待他們的飯菜,是不見油水的涼粉和小白菜。

幾個月后,李航盼來了第一封家書,未婚妻在信里告訴他:自從他走了以后,養母的話一天比一天少,經常哭得兩眼紅腫。盡管這樣,老人再三叮囑寶珠,給李航寫信只許報平安……捧著信,李航不知哭了多少次。回信中,他也從來不提藏區的辛苦。

到了西藏,李航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參加雅魯藏布江防風固沙林帶的勘察與規劃。半年后,他頻繁到與印度、不丹和錫金等國接壤的“南疆五縣”——朗縣、洛扎、加查、錯那和隆孜,進行原始林區的儲蓄量調查。李航回憶說:“南疆藏區人口稀少,有的鄉政府只有三個人。當時的邊民貿易十分自由,出國回國像走親戚,有的邊防站簡陋得連鐵皮房都沒有,軍人就在山洞里放哨!”

冬季的山南是冷酷的雪野,到了夏季,則是姹紫嫣紅的熱帶花園。藍天,白云,雪山,草地,陽光,斑斕的植被,珍稀的動物,悠閑的牛羊,盤旋的鷹鷲,奏出一曲和諧的天籟。隨著冰雪融化,李航骨子里的浪漫也逐漸復蘇。勞動之余,坐在山坡,他寫了不少樸素的詩歌:

這里飛不過老雕,因為這里的山高聳云霄。

山頂常年不化的積雪,是藏族人民的淳樸和坦誠。

山間萬紫千紅的杜鵑,像我們大學生的年輕臉龐。

我從六千米的雪山上走來,

來到喜馬拉雅山南坡的門巴小寨……

門巴族是藏南古老的群居部落,使用簡陋的生產工具、以極其原始的方式種一點兒產量極低的粗糧,一年中八九個月糧食不夠,而要靠采集野菜、野果和樹葉以及套獵維持生計。在燠熱的夏季,在野獸出沒的熱帶雨林,婦女只用樹皮圍腰,男人也皮膚赤黑,暴露在陽光里。當時那種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的原生風景,讓內地來的年輕人眼界洞開。

4

高原生活貧瘠原始,援藏工作充滿了艱辛。

1979年夏末,暴雨連天,渠水漲滿,一個八九歲的小學生在過木橋時落水,被正好過路的李航救起。渠里流的是雪山融水,冰冷刺骨,李航將孩子托上岸時,身體己凍得失去了知覺。下水救人,救的是別人的險,李航談到自己的遇險經歷,更令人毛悚骨寒。

李航說是留在機關工作,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基層。一次下鄉途中,李航搭乘的卡車在山坳里與迎面開來的軍車狹路相撞,對面軍車墜到山下,車身雖被禿樹擋住,但是司機飛出了窗外……這種恐怖的車禍場面,李航在西藏遇到了不知多少次。

1980年4月,李航到朗縣幫助安裝電動帶鋸,并且組織伐木場南遷。一次在去朗縣的路上,李航乘坐的吉普車突遇車禍。那天同行的除了藏族司機曲扎外,還有一位叫李慧蓮的女同事。李慧蓮四十出頭,是陜西老鄉,1970年進藏,是技術人員中的老大姐。

當吉普車翻越海拔5300米的加查山時,跟一輛滿載方木的貨車在陡峭的拐彎處緊急錯車。卡車的方木上坐了四位搭車的藏胞,駕駛艙里除了司機,還有一位名叫李秀英的“團結族”姑娘(“團結族”是指藏漢通婚的后代)?;顫娖恋睦钚阌⒅挥卸畾q,是很討小伙子喜歡的電影放映員。那天錯車時,行駛在外緣的貨車突然失重,翻下懸崖,滾到河灘。

三個人戰戰兢兢地跳下吉普,踩著碎石,爬下兩千米深的亂石灘尋找傷員。駕駛員雙腿摔斷,四位藏胞腦漿進裂,女孩雖然昏迷不醒,但是鼻孔里還有一絲熱氣。健壯的曲扎背起貨車駕駛員,體重不到五十公斤的李航背著奄奄一息的李秀英,李大姐跟在李航身后,幫他托著女孩的兩腳。山上根本沒有路,李航他們躬著腰,揪著枯草,腳踩碎石一步一滑。

大約爬了四個小時,他們才把兩個傷員背到公路。當李航將背上的女孩放到地上時,李秀英的身子已僵成了鋪板。李航這才想起剛才半途中女孩曾在他背上抽搐過兩下,估計當時就咽了氣。一想到這兒,李航恐怖得頭皮發麻,責備李大姐為什么不告訴他。李大姐苦笑著反問:“當時我要是告訴你,你還能把她背回來?”他們將傷員和尸首送到醫院,然后掉頭繼續趕路,三個人一路都不再講話。

或許,薩迦魔女還嫌李航他們遭遇的險情不夠,就在車禍當天晚上,他們的吉普車又在加查山下爆了輪胎。入夜,雅魯藏布江岸的風沙大得出奇,不出幾個小時,沙子就埋掉了半個輪胎。司機曲扎和李慧蓮大姐蜷在座位里打盹,李航驚懼地盯著窗外末日般的世界:漆黑的夜,呼嘯的風,狂沙打著吉普的擋風玻璃,發出暴風雨般的噼啪碎響。天上有月,但隱在云后,即便偶爾露出,也被風沙密密地纏裹。

“天哪,有狼!”李航的驚叫吵醒了兩個同伴。三個人定睛望去,果真看到黑暗中十幾只閃著熒光的綠眼正在朝車頭接近。它們削著耳朵,拖著粗尾,目光透著逼人的兇殘。曲扎是經驗豐富的藏族司機,他立刻打開了車頭的大燈。狼群朝后退了幾米,退到雪白的燈柱之外,但那幽幽的目光喚起李航一段孩提的記憶。

——那時李航還上小學,晚上跟養母睡在正房的炕上。一天半夜,養母一個骨碌從床上坐起,聽到后院有嗷嗷怪響?!安缓茫欣?”婦人警覺地翻身下床,敏捷地將長襖披在身上,一把抄起門后的鐵叉,并且嚴肅地叮囑孩子:“兒啊,要是娘沒回來,你一定把門關好!”說完,邁開小腳沖了出去。李航用被子蒙著頭,屏息靜氣地趴在后窗玻璃上,看到養母在后院揮叉追打……養母動作過猛,披著的衣服掉了也來不及撿,白皙的裸體在月光下泛著陶瓷般的光暈。男孩看傻了: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了美的意識。狼被打急了,越墻逃走。第二天有鄰居講:他們看到一條瘸腿的老狼逃出了村子……

公路上,一群狼頂著風沙焦躁地打轉,不時揚起脖,發出幽怨的尖嚎。奇怪的是,在這黑漆撕裂的狼吟里,李航恍惚聽到自己的聲音,一種發自臟腑的、黏稠感傷的悠遠呼喚。

就這樣,三個人坐在車里一動不動,屏息靜氣地和一群野狼對峙到天亮。

在朗縣蹲點的一年,對李航來說雖然很苦,但很新鮮飽滿。水路,他學會了劃牛皮筏;旱路,他學會了騎馬,并會用藏語哼唱跑馬小調:

朝著山頂走,白雪迎面飄。

崗巴拉山噢,何懼你的險。

有馬鈴陪伴,有金子馬鞍。

當然,藏族人的歌詞夸張了些:李航騎的馬背上不僅沒有金子馬鞍,甚至什么都沒有!因為林區人騎馬不用韁繩,也不用馬鞍。不出兩日,李航的屁股就被磨爛了,一沾馬背就火辣辣地疼。即使這樣,他每天也得騎馬趕回駐地,披星戴月地在野林穿行。屁股磨得起了老繭,身體摔得已經不知道痛,抓馬鬃的手也勒出了血……不過,二十四歲正是喜歡歷險的年齡,生理的苦痛,可以轉化成心理的激情。

后來,李航不僅喜歡上了騎馬,還和藏胞一樣愛上了馬的靈性。一個人騎馬走在林間,李航會突然拉開嗓門學一聲狼嚎,或唱一首撕心裂肺的《信天游》……

雨季的林區生活并不比冬季好過多少,白天悶熱,晚上潮冷,既要忍受四腳蛇在泥濘里驚躥,更要忍受蚊蟲的叮咬。一個月能穿破兩條褲子,一星期會穿爛一雙膠鞋,渾身餿臭,奇癢難忍,蓬頭垢面如同野人。很臟,但不能洗澡,臟得實在難受了,只能打盆井水在太陽下曬曬,趁同屋不在時擦一擦身。每天吃的,不是熬小白菜,就是煮野蘑菇,還要喝喝不慣的酥油茶、菜糊子,吃吃不慣的青稞面和糌粑。文化生活根本沒有,除了單位開會,就是政治學習,偶爾能看一場電影,肯定也是看過不下百遍的老片子,不是《苦菜花》,就是《黑三角》。書在西藏是稀罕物,即便找到報紙雜志,至少也是半年前的。十平方米的宿舍里住四個單身漢,實在冷了,就兩個人擠在一個被窩里相互取暖。

“白天累,晚上怕,睡了不怕,醒了后怕?!崩詈叫挠杏嗉碌鼗貞浾f。日子雖然過得像受刑,但憑著年輕人耐力和超人的理想,他們還是日復一日地挺了過來?!巴砩线€委屈地掉淚,天亮又會一臉笑容,苦歸苦,但也苦中有樂?!?/p>

有一次,李航和李慧蓮一起陪林業局局長到朗縣檢查工作,結果被大雨攔阻途中,只得露宿在當地藏胞的房檐下。“怎么,你尿褲子了?”李大姐拿被雨淋得精濕的李航打趣。李航咧嘴苦笑說:“何止褲子,半個身子都尿濕了?!爆F在聽來,這句玩笑根本算不上幽默,但在當時,卻像一葉風箏,調亮了天空的顏色。李航剛到西藏的幾年,就是這樣在勞累和興奮交織、孤獨與理想相伴的日子里度過的。

李航一到西藏就讀了一個藏語短訓班,但是真正學習藏語,還是在下鄉的工作中。藏族姑娘央金年輕美貌、氣質卓群,給李航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位貴族小姐,父親曾在英國留學,是西藏舊政府的外交官。她的賢淑、聰穎以及豐富的學養,不僅改變了李航對藏胞的偏見,而且使他對藏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工作久了,李航交的藏族朋友也越來越多,剛進藏時的陌生恐懼,隨著時光的流逝消除了。有時,李航乍一下見到內地的客人,倒覺得自己是一個藏胞。

由于工作緊張,李航進藏后第三年,才跟領導請假三個月回鄉探母,并在養母的張羅下倉促成親。1981年春節,李航和王寶珠領取了結婚證,從婚姻登記處出來,寶珠害羞地怕學生撞見,硬和李航兵分兩路,走另一條巷子到家門口匯合。

兒子結婚,對楊紫賢老人來說是大喜事,她跟王家商量,不管怎樣都要把婚禮搞得氣派。王家沒錢陪嫁,老太太自己準備好嫁妝,叫兒子夜里扛到對門,白天再體面地抬回來?;檠缭O在縣城最豪華的飯館“秦風樓”,樓上樓下擺了五十桌!李航的親生母親也聞訊趕來,但是養母硬將生母送來的被子退了回去。李航夾在兩位母親中間左右為難,對他來說,這雙份的母愛過于沉重。李航4月2日舉行了婚禮,4日立即動身返藏。回到山南不久,妻子就告訴他自己懷了身孕。

新婚之后一別就是一年半1 1982年元月女兒出世,但是當了父親的李航第一次看到女兒,孩子已經八個月了。1982年9月李航第二次探親,剛跳下火車,妻子就將閨女塞到他懷里。抱著哇哇大哭的孩子,他一時不知所措。過了兩個月,女兒才認了這個父親。

女兒出世本來是喜事,可是楊紫賢老人重男輕女,說什么也想再抱個孫子。1983年,老人以“擔心兩地分居會引起感情危機”為由,讓寶珠帶著一歲半的女兒進藏尋夫。當然,李航明白,養母此舉是想早點要一條男根。

“女兒來西藏受了很多罪,當時只有土豆、蘿卜、洋白菜,根本搞不到雞蛋蔬菜?!绷钠鹉嵌紊睿詈降淖涛逗懿缓檬埽笆迤椒矫椎暮喴追考茸雠P室,又當廚房,除了有張床和桌子外,連個衣柜都沒有。煮飯燒的是牛糞,25瓦的燈泡就是我們家唯一的電器。當時我掙九十七元,一半工資寄給養母,剩下的錢不夠養活一家,只好讓寶珠打臨時工……”

不管怎樣說,三口人總算過了五年團圓日子。1988年李航的養父出了車禍,寶珠帶著女兒趕回家照料。從此,母女倆再沒有回過西藏。

5

1982年起,西藏自治區政府逐步實施“科技興農、科技興牧”的致富策略,決心改變西藏長期以來“靠天種地、望天養畜”的落后現狀,將推動科技進步作為推動農牧業經濟發展的動力。一些地縣農業部門大力支持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小面積的科技承包試點,摸索并推廣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經驗。為了響應技術干部下鄉的號召,原在地委工作的李航也于1982年下鄉,到山南地區的乃東縣負責當地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一個猛子扎到今天。

乃東縣位于雅魯藏布江和雅礱河的交匯處,海拔3600米,是古代藏文化的發源地。李航剛到的時候,青稞是當地的傳統糧食,但與冬麥相比,產量少,效益低。政府為在藏區推廣冬麥,制定了高價收購的鼓勵政策,刺激藏胞的積極性。李航經過實驗,選育出適合當地種植的冬麥品種——“肥麥”,并且臉朝黃土背朝天地跟藏胞示范,一起揮汗田間。3月春播,8月收割,10月冬播,李航一年里有九個月待在鄉下,“免費為藏胞當長工”。

山南是“科技興農”政策的試點地區,僅過一年就成績卓著:不僅李航負責的乃東縣“肥麥種植”初見成效,澤當進行的221畝青稞示范田,也獲得了26.7%的增產幅度。如果說,中央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中尼公路和拉薩貢嘎機場是西藏建設的第一次浪潮,那么1985年國家投資、九省市援建的43項工程則形成了第二次浪潮,這也是西藏現代化建設的正式起步。作為農牧業為首的西藏經濟,自然更將農業現代化的緊迫重任,放在了李航和他的同事們肩上。許多年過去,“科技興農”雖然成績斐然,但科技人員為了取得這個成績所付出的艱苦勞動,只有李航他們自己知道。

80年代中期,西藏實行了包產到戶,大鍋飯雖被打破了,但給科普工作增加了難度。就拿推廣肥麥來說,要在以前,只要上級下道命令,基層就會立即執行,哪怕千畝萬畝,公社都可以統一規劃。但是現在,土地被莊戶割成碎塊,自己愿種什么種什么。李航必須走家串戶的動員,苦口婆心地勸說,不厭其煩地解釋,麥田每擴大一畝,科技人員都要付出極大的心血。通過實踐,李航他們認識到,在西藏實行“農區土地歸戶,牧區牲畜歸戶,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的政策確實保護調動了農牧民積極性,但是還必須將集體與家庭經營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式封閉作業,否則無法實現農牧業產業化的世紀戰略。

李航寬慰地說,目前乃東縣的肥麥種植面積達到7000畝,年產高達5000萬斤,畝產800斤,為西藏之最。不僅解決了藏胞的糧食自給,同時解決了脫貧問題。到了1988年,當地糧食達到飽和,李航他們又及時幫助藏胞做產量調整,相對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

80年代末,山南發生大面積蟲災。看著成片麥田毀在害蟲的嚙齒下,李航心急如焚,決定推廣“種子包衣,藥劑拌種”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但是在夏果村,當李航將拌好藥的種子交給藏胞要他們播種時,藏胞看到顏色變紅的種子擔心中毒。有人試探地問李航:“你要敢吃,我就敢種?!?/p>

“包了藥的種子是不能吃,但等明年長出的麥子,我可以吃。”李航耐心解釋。

“你不敢吃的東西,我們怎么敢種?”對方理直氣壯地反駁,搞得李航哭笑不得。

有的藏胞表面配合,實際敷衍,只等技術人員一走,他們就隨手在田頭挖個坑,將拌好藥的種子成袋埋了,害蟲來年照樣肆虐。李航抱怨說:“著急得我們也罵娘,跟領導匯報時也很動氣。但是急歸急,氣歸氣,工作還得繼續做?!?/p>

西藏的神很多,禁忌也很多,尤其是對自然界,藏人懷著無限的敬畏與虔誠。他們認為自然界發生的一切都是神的旨意。豐年享受,災年承受,他們不肯打藥殺蟲,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希望豐收,而是怕“殺生”惹禍,來生經受地獄的折磨。

1994年大旱,當地爆發蚜蟲災害,黑芝麻樣的蟲子密密麻麻爬滿麥葉,如不及時控制,當年糧食面臨嚴重減產。李航和同事們走街串戶,踏破了門檻,磨爛了嘴皮。不少藏胞認為天旱和蟲害是天神的懲罰,說什么也不肯噴藥“殺生”。但是,打藥只要漏掉一家,蚜蟲就會多一個避難所,殺蟲工作便前功盡棄。最后,李航和同事干脆自己背上了藥桶,十天噴了一萬多畝農田。

在西藏搞科普是一項苦差,李航說:“我們干的,是既復雜又很不起眼的服務工種。在內地只需下一道紅頭公文就能夠推廣的技術,在西藏卻要苦干幾十年。當地人給我們編了個順口溜:遠看像個要飯的,近看像個賣炭的,走到跟前一打聽,原來是推廣站的。不少同事干得實在憋屈,最后回了澤當,甚至調離了農業系統?!?/p>

生活是辯證的,或許正因為播種階段的艱難,李航更能體會收獲的喜悅。每年8月1日,是山南人慶豐收的“望果節”。望著陽光下金色的麥浪,就連曾經怨聲載道的藏胞也變得喜笑顏開,他們激動地跟李航擁抱,親吻,稱兄道弟,縱酒歡歌。穿上節日盛裝,跳“果樁”舞(鍋莊),甩“果諧”袖,捧上噴香的酥油茶,獻上一條條潔白的哈達。

西藏人自古有尚白的民俗,哈達表達著西藏人的感恩與祝福。潔白的哈達,表達了西藏人淳樸、善良、真誠、信任,浸透了他們對雪山白云的無暇情感。從生到死,每個藏人都有哈達陪伴一生。西藏有句諺語:“哈達不求多,只求潔白一條;朋友不求多,只求摯友一個?!比欢詈皆诓貐^工作的二十九年里,他脖子上戴過的哈達足有千條,他結交的藏族摯友更難以計數。

1989年到1991年,乃東縣也著手籌組科技局和科學技術協會,經過兩年創業,于1991年2月正式成立,李航成了縣里的科技帶頭人,繼續從事科技培訓和科普工作。2001年,由于他在山南地區推廣冬麥和油菜的大面積種植成績顯著,乃東縣科技局被評為“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單位”。目前,乃東縣不僅是西藏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高的縣,而且被譽為“山南的糧倉”。

西藏的地理環境奧妙多樣,西北嚴寒干燥,東南溫暖濕潤,從東南向西北,囊括了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的諸多氣候類型。那里不僅海拔高,空氣薄,氣壓低,日照多,輻射強,而且晝夜溫差很大,天氣變化無常?!拔鞑夭粌H一年有四季,一日也有四季,早晴午雪晚風沙,六七月會下大雪?!崩詈皆诿枋龈咴鞖鈺r這樣形容,“早穿單衫午穿襖,西藏的氣候像婆娘的臉?!?/p>

2002年元月,李航帶著兩位女同事到丁拉村宣傳關于高寒牧區的牲畜越冬管理的科普知識。丁拉村位于岡底斯山脈的一個偏僻山溝,當地人以畜牧為生,但由于缺少科技知識,大批的牛群經常凍死在突降的暴風雪里,春暖花開,山野里才吐出具具尸骨。

那是一個寂靜的冬日上午,天上無云,田野無風。李航他們一進村,就忙著支起宣傳牌,動員村民來聽講座。中午,講座剛開始一小時,頭頂突然烏云翻滾,不僅漫天飛雪,而且飛沙走石。三個人困在牛圈里,手凍腫了,臉吹裂了,腳凍得走不了路,吃著摻滿沙子的方便面苦熬了三天。李航滋味復雜地自嘲道:“在內地做官都很體面,可是在西藏,我們做的是最低下的工作。我躺在牛圈里,心里委屈得想要落淚,我們來給群眾講牲畜如何過冬,而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過冬的?”長期的艱苦生活,使李航患了慢性胃病,但是為了跟藏胞溝通,他照樣常跟當地人同吃同住,啃干肉,吃奶渣,喝味道古怪的“土巴”。

李航不僅受過苦,還挨了不少罵。1995年,他帶頭推廣“山油5號”和“藏油5號”的油菜新品種。橄欖形的油菜稈子粗,葉子壯,能夠長到一人高,能夠極大提高藏區的蔬菜產量。.可是藏胞不懂科技,以為撒種多,收成就多,結果適得其反??吹竭@種情況,李航給藏胞講道理,道理講不通,就自己蹲到地里拔,藏胞則追在背后沖他嚷,說他“破壞生產,打擊勞動積極性”。

為了幫藏胞脫貧致富,李航因地制宜地推廣了多項農牧業技術。1996年他在乃東縣推廣“大棚蔬菜種植”,講授大棚管理的科普知識。由于大棚里沒風,西藏又缺少蜜蜂、昆蟲等傳播媒介,所以人工授粉格外重要。藏胞聽不懂,李航就在黑板上畫,告訴他們“花不但有雌雄之分,還要像爸媽一樣睡覺做愛”。說得女孩羞得低頭,男孩子聽得咯咯直笑。講課之余,他還作出具體指導,在扎西妥美村村長家蹲了半個月點,親自為他家的西葫蘆人工授粉,最多的一株結了二十六個瓜,一畝瓜田的收入高達7000元,是鄰家收入的幾十倍。

就這么一項授粉技術,李航整整推廣了三年。現在,當地人不再只吃土豆、蘿卜、洋白菜這“老三樣”,還能吃上番茄、青椒、南瓜、苦瓜、茄子和黃瓜等內地引進的新鮮蔬菜,并且銷售到其他藏區。

李航的成績不僅限于農業,還見于牧業。從1987年起,李航帶頭搞起“黃牛品種改良”,從自治區農牧學院取來凍精,等到母牛發情時解凍受精。李航說:“我們給藏胞做配種示范,有人拉來的母牛還沒發情,有的糊里糊涂地拉來了公牛。后來,我們又推廣‘牦牛品種選育’,用措美地區的高山型牦牛與農耕地區的普通牦牛交配改良。農科所的一位老專家怕當地群眾聽不懂,自己披上一張牦牛皮,撅著屁股模仿發情的母牛?!?/p>

90年代,李航在雪山腳下的亞堆鄉等地搞“純種藏雞的集中養殖”。2000年,他又從山西大同率先引進荷蘭種的黑白花奶牛。另外,他還在克松鄉搞起“食用菌栽培”,在昌珠鎮做起“沼氣示范”。正是由于有許多像李航這樣吃苦耐勞的科技工作者作出貢獻,山南地區現在不僅擺脫了貧苦,而且在西藏經濟中位居中上。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隨著自己知識與情感的付出,李航對高原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日記里,他常流灑出深厚的依戀:

山南的田園美景令人陶醉。漫山的原始森林充滿神秘,山坳的流水、麥田和瑟瑟的竹園,渲染出藏南特有的豐收喜慶氣氛。山南是靜謐的世外桃源,我多想能在這兒長駐久留。

6

李航在藏區工作二十九年,他跟家人團聚的時間總共不到六年。

“誰都是凡人肉身,說不寂寞,那是騙人。可是一想到家里有老婆等,老娘盼,就是再好的女人,也不能讓我動心?!闭劦竭@些年的獨身生活時,李航推心置腹地說,“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但是做人要有原則,要對得起良心。”李航每到歌廳,都必唱他最喜歡的兩首歌,獻給養母的《慈祥的母親》和唱給愛妻的《長相依》,唱到動情之處,心中淌淚。游子的心聲,縱隔千里萬里,他的親人也能夠聽見。

1992年,寶珠為李家生了個兒子,取名李盟。盼孫子盼了十年的楊紫賢老人,簡直比兒子還高興。盡管她的腿腳已不利落,但說什么也要到街上走一圈!她借來一輛平板車,讓兒子在前面拉,媳婦在后面推,自己抱著孫子、摟著孫女揚眉吐氣地坐在車上。街坊們跑出來看熱鬧,老太太神氣十足地說:“當初他們拖我游街,今天我自己游街給他們看!要他們看看,我不但能生兒子,而且還能有孫子!”

楊紫賢實在是位血性老人,盡管事情過去了許多年,但始終沒忘當年為了糊口拆房的羞恥。盡管她家的房子大半都空著,但她還是湊錢在原來拆掉的下房處蓋了棟新房,而且是一幢兩層小樓!樓蓋好了,老人在孩子的攙扶下只上去了一次,但她心里的最后一個疙瘩終于解開了。而李盟的出世,也使遠離丈夫的寶珠,多了一份感情的寄托。

生活中,李航身邊曾經出現喜歡他的女性,但他從來沒忘遠在家鄉代自己照顧老人、撫養子女的賢惠妻子,沒忘養母教自己做人的樸實原則。曾有位同事的妻子對他有意,但他理智地回避了;曾有位愛他的女同事,為了擺脫無望的單戀,傷感地調到其他藏區。李航不是木頭人,但他總借養母的叮嚀約束自己:“做人要有德行。朋友的衣服可以穿,飯可以吃,朋友之妻不可欺,否則豬狗不如。”也許,有人會覺得這類話“老派”,可正因養母從小的教誨,使他有了很強的自制力,能對妻子從無二心。如果有人拿女人問題跟他開玩笑,李航會認真地申辯說:“我對天發誓,除了老婆,我這輩子沒有碰過第二個女人!”

“我在男女問題上有心理障礙?!崩詈叫邼匦α藘陕暎缓蟛粺o自嘲地講述說,“只要有異性來家里做客,我都要敞開門窗,怕人議論……在藏胞眼里,每個女人都有魔性,西藏的許多女人豪放大膽。在克松鄉,我幫一家藏胞搞了三年的平菇養殖,使他們從貧困戶變成了富裕戶。出于感激,四十多歲的女主人硬要把十幾歲的女JL許給我,說‘你看不上我,難道還看不上我姑娘?”’后來,李航為了避免尷尬,他派了一位女同事代他工作,自己去了其他村子。

有人不信李航的“清白”,問他:“這么多年,沒有女人怎么過?”

李航嘿嘿一笑說:“怎么過?自己過。小喇嘛沒女人,不也一樣能長成大喇嘛?”

這話聽來雖然逗人,但更讓人心里不是滋味:不僅對這位獻身藏區發展的寂寞男人心懷敬意,而且還感到同情和心疼。他犧牲的不僅是自己青春的欲望,還有珍貴的家庭團聚時光。每次回家探親,面對變得陌生的孩子,他總感到隱隱內疚。

現在,二十三歲的女兒李冰已經參加工作,兒子李盟也上了初中,可是他們對父親的記憶卻少得可憐。但是兒子畢竟是兒子,即便父親不在身邊,他也會用早熟的敏感維護父親的位置。有一天,李盟放學回家,一進屋就警惕地盤問媽媽:“家里來人了?”寶珠說,沒人來。兒子頓時厲聲質問:“你騙人!怎么沒有?地上的煙頭哪兒來的?”寶珠突然愣了,好一陣才醒過味兒來:原來兒子看到了鄰居大嬸扔在門口的一個煙蒂。

“你一個人是不是很寂寞?”李航也常歉疚地問妻子。

“有什么好寂寞的?”寶珠溫存地寬慰他,“我看到你兒子,不就等于看到你了?!?/p>

1999年12月6日,楊紫賢老人在沉睡了五天之后平靜地去了。用李航的話說:“養母走時干干凈凈,身上不沾一絲灰塵?!?/p>

老人過世時,是西藏時間清晨六點,下了一夜的雪已經住了,冬季的晨星閃著冷光。李航被刺耳的電話鈴吵醒,話筒里傳來妻子的聲音:“媽沒氣了……”寶珠只說了四個字,但足以把李航擊蒙了,頓時天旋地轉,淚如泉涌。房間仿佛被抽空了一般,他跌坐在客廳里放聲痛哭。李航雖然知道老人昏迷的事,但他并沒做訣別的心理準備。在男人心目里,養母體內有一種不可能耗盡的生命能量,換句話說,李航從未將“死亡”的概念與老人掛鉤。在他的感情深處,養母是個不死的仙人。

記得十五年前,1984年8月的一天早上,正在下鄉的李航得到養母病危的電報,立即丟下正在西藏的妻子女兒,晝夜兼程趕回老家。進門后,看到72歲的老人眼神渙散地依在床頭,呼吸微弱??吹絻鹤踊丶遥瑮钭腺t老人的心安了大半,她使出最后一點氣力吩咐兒子:將擺在窗臺的一盆仙人掌端下來,削掉皮,用白紗布裹著蒸了一小碗濃汁,然后強撐起身子喝了下去,平靜地說:“兒啊,我要睡會兒。能不能醒,就聽天由命吧?!?/p>

李航難過地坐在養母床邊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老人醒了,叫兒子扶她上廁所,排了一大攤帶著凝塊的污血后徹底虛脫,昏厥不醒。老人不吃不喝地躺了三天,結果不僅睜開了眼,而且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是這次跟十五年前不同,妻子在電話里說的不是“病?!薄?/p>

李航趕到家,養母已走了三天。,九十歲的老人躺在棺槨內,安詳得仿佛熟睡一般。老人的皮膚潔白光潤,居然看不到一個斑點。寶珠說,老人彌留之際拉住她的手,說了一個真情哀婉、自知不可能實現的心愿:她希望自己死后,能夠葬到第一個丈夫身邊。

楊紫賢是位懂愛的女人,她懂得贏得,懂得呵護,懂得珍藏,她用自己倔強的一生,編織了一個凡世間的愛的童話。一講到養母,李航的情緒就開始激動,他說:“養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是我做人的樣板。我這輩子無論怎么做,都趕不上她的一個腳指頭。養母雖然生在俗世,但不是俗人,她愛憎分明的品行,對我性格的形成影響很大。老人不止一次告訴我:不求做官,要先做人?!?/p>

說到遺憾,李航最遺憾的是:他未能親自伺候老人。“養母一生嫁過三個男人,但還是孤寡地過了大半生,她雖然拉扯大我這個養子,但很少享受到天倫之樂。養母給我的愛,我幾生幾世都無法報答?!崩先俗吆?,李航經常半夜驚醒,盯著漆黑的棚頂愣神,想他永遠不能再見的養母,想他遠隔千里的妻兒。這種時候,即便再多的榮譽、再多的成績,也難排解內心的惆悵。

現在,李航雖然知道親生母親的下落,知道自己在西安的西城門下還有個家,知道世上還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但是,他從不想尋根。不是男人心狠,而是在他的感情深處,只把養母認作自己的真正母親。

歌詞里唱:“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倍詈皆氐能姽φ?,則要跟養母和妻子一掰三瓣。二十多年,王寶珠沒跟丈夫過過幾天團圓日子,不僅拉扯大一雙子女,而且贍養了兩家老人。就拿李航的養父來說,男人自1970年賭氣出走,一人在外流落了十年。1981年寶珠過門,新媳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名譽公公”接回家,一直把他當親人照料。老人晚年癱瘓在床,寶珠也沒有嫌棄過。老太太性格太硬,她跟懶漢男人結了三十三年婚,幾乎不跟男人說話。媳婦的孝心感動了婆婆,楊紫賢不再跟丈夫賭氣,反而經常叮囑兒子:“我跟他鬧是我倆的事,你們小輩還要對他好。我吃什么,也要給他吃什么,別讓外人說閑話?!?/p>

1999年,八十五歲的養父比老太太早五十天過世,說是無情,畢竟有情,回想自己的一生坎坷,楊紫賢老人哀婉地感嘆:“我的命怎么就這么硬,即便找了個比我小的,最后也走在了我前頭?!别B父去世后,李氏家族將一塊寫著“孝敬老人,撫養子女”的大匾送給李航的妻子,稱她是“城關鎮的好媳婦”。

“我愛人性子急,但心很細,心胸開闊,孝敬老人。我在西藏這些年,她既沒抱怨,也不猜疑。為了能讓我安心工作,家里不管出什么事,她都盡量一個人扛?!边@是李航對寶珠的簡單評價。在忠貞打折的摩登社會,這恐怕也是男人對妻子的最稀有最感人的評價了。

總結自己的性格特點,李航順口說了三個字:憨,直,樂。

李航是個不適應官場、喜歡做平民的人,雖然當上了山南地區乃東縣科技局局長、科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并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和“全國科技先進個人”,雖然他領導的科技局也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普先進集體”、“全國科技進步先進集體”、“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單位”以及“自治區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單位”,但是一談到榮譽,他就謙遜得像個大孩子。他一再說自己“做的是不起眼的工作”,稱自己是個“在學術上不成大器的普通科普工作者”。在熱鬧的官場上,他總是盡量后縮,寡言少語;而和鄉下藏胞在一起,他說唱就唱,說舞就舞,他早把山南當成了第二故鄉。

山南,西藏的江南。

山南,西藏的搖籃。

走進您,使我神往。

走近您,一路吉祥。

談到忘情之處,李航忍不住哼起了《山南之歌》。當年貧瘠的土地,如今變成“西藏的糧倉”。李航這樣的科技工作者,用他們多年的心血,澆灌開當地人致富的雪蓮。但是李航自己,卻多年來一直過著單調得不能再單調、清貧地不能再清貧的簡陋生活。

有兩件事說出來恐怕沒有人信:李航四十歲時才穿上第一雙皮鞋,四十四歲才看上了自己的第一臺彩電。李航從小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一直到了1996年他在縣科技局任職,才破費地奢侈地買了雙普通的皮鞋??墒牵捎诠ぷ餍枰詈筋l繁下鄉,不僅每天要走許多路,而且還要在田間、牲畜圈里“跟群眾打成一片”。所以,新皮鞋沒穿幾天就被泥水泡爛,于是,他把皮鞋塞到床下,再沒見過天日?!皹窌r同吃山頭草,苦時同飲洼地水。”李航與西藏人的歲月濃情,便是這句西藏古諺的真實寫照。

西藏人過上了好日子,而勞累一天的李航回到家,面對的總是寂寞的空房。直到1998年的公歷除夕,他才下決心從拉薩買回一臺29寸的“長虹牌”彩電,算是對是自己多年勞碌的犒勞。李航一個人坐在大屏幕的電視機前,浸泡在變換斑斕的光影里,就這樣形影孤單地度過了1999年奢侈的元旦。

時間的輪軸滾入了21世紀,西藏和平解放已半個世紀,自治區成立也已過了不惑之年,經濟發展速度保持在10%左右,連年超過全國平均速度,技術人員人數超過3萬,在校學生將近40萬。目前,西藏人口260多萬,不僅數字比五十年前翻了一倍,人口的平均壽命也延長了一倍,從原來的35.5歲提高到現在的67歲!五十多年來,中央政府撥給西藏的財政補貼和基建投資累計多達數百億。

今天,布達拉宮的喇嘛們不僅用上了電燈,而且有了電腦、手機和小靈通;拉薩的面積從原來的3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40平方公里;許多藏胞不僅住上了樓房、換上了西服,而且經營起酒吧、餐館、舞廳或游戲廳;當年作為“財力象征”的自行車早不再是稀罕物,越野吉普在雪山間的公路上豹一般疾馳。當年一步一磕頭的朝圣信徒,如今在膝蓋和胳膊肘套上“手腳板”,再不會磨得衣衫襤褸,血肉模糊;本該馳騁莽原的高原駿馬,蹄聲刺耳地馱著八方游客,走在新鋪的柏油路上;就連糌粑、青稞酒這類的藏區俗食,也創出了具有消費檔次的市場品牌;蔬菜攤上四季常青,青菜品種超過百種,副食肉類也應有盡有;當地產的皮革、藥材、地毯、毛料、啤酒,不僅行銷國內,而且飲譽國外……

或許對旅游者來說,藏人日益蘇醒的商業意識和科技頭腦,使得神秘封閉的藏文化有所流失。然而,對那些每日要與生存角斗的高原人來說,這無疑是時代的發展和幸運的拯救。最值得李航自豪的是:他主持科技工作的乃東縣,經濟收入在有“西藏江南”美譽的山南地區中高居榜首!2004年,乃東縣財政總收入超過千萬大關,年人均收入達到2000元。

二十九年過去,一切成了往事回憶,李航用他的學識與青春和遠在他鄉的親人們一起,為西藏人民編織了一條祈求富裕與幸福的潔白哈達。

再過一年,李航就能退休了,就能回鄉與親人團聚。問及退休后的打算,李航的回答出人意料。李航說,他很想出國看一看,而且最想去荷蘭。

我問他為什么?李航不假思索地說:荷蘭是世界上最美的田園國家,他想看看那里人生活的樣子,想代那些在西藏安家的黑白花奶牛“回家看看”……

說完,李航憨厚地笑了,笑容里帶著淳樸的稚氣?;蛟S,對于閉塞多年的李航來說,荷蘭是在現實中離他最遠、但離他的田園夢想最近的地方。

責任編輯 曉 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91精品专区| www亚洲精品|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青青草一区| 91福利片|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精品国产网|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天天色综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毛片在线看网站| 2022国产无码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久久青草热|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先锋资源久久|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制服| 麻豆精选在线| 午夜精品区|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全黄毛片|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a级毛片免费播放|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成人|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在线欧美a|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91精品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精品|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综合九九| 亚洲一区免费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2021|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不卡在线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亚洲视频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