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改革與發展案例調研組
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存在形式是否適合市場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革之路應該怎樣走?這些疑問也許能從“王坡現象”中找到些許啟示性的答案。
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王坡)不僅創造了我國國有企業資本跨地區不跨所有制、立足國有體制建立新型機制、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的成功經驗,還成功化解了地方財政無力投資建設大型煤礦的窘境,成為我國地方國有企業改制的典型案例。
一個尷尬的“烏金夢”
山西省澤州縣地處被稱為“山西煤都”的山西晉城市。煤炭一直是該縣經濟的支柱產業,然而,曾經一個時期,由于煤礦的管理混亂,該縣無序開采比較嚴重,全縣小煤窯最多的時候達到350多座。
但是,這種簡易的小煤礦規模小、投資少、開采方式落后,資源回收率很低,而且安全隱患極大,并時有事故發生。與此同時,由于市場競爭和資源爭搶,許多小煤礦隨意調價、惡性競爭,造成煤炭市場一片混亂,在煤炭價格跌至谷底時,有人曾用煤來鋪路,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
面對小煤礦的諸多弊病,澤州縣下決心整合資源:在關閉小煤窯的同時建立一座大礦——王坡煤礦,擬建規模為年產60萬噸。
1996年,山西省計委對王坡煤礦批復立項。1997年9月12日,王坡煤礦正式開工建設,然而建礦所需的2.4億元資金對于澤州縣來說,根本就是天文數字,在只建了20米井巷之后,曾經風光的“煤老大”就被資金束縛了手腳,王坡處于下馬、停工、待資狀態。
1998年,國家出臺了關井壓產、關閉五小企業的政策,山西省也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背景下,開展了新的煤炭行業結構調整,并本著開發與保護并重、嚴格實行總量控制的原則,對煤礦關小上大,實行集團化發展戰略。于是,王坡幸運地被保留下來。
同年底,王坡煤礦恢復施工。此時,這個國有大礦的賬面上只有5000元錢,負債卻高達500多萬,先期的資金投入成為制約王坡發展的瓶頸。
三方合作的建礦模式
2002年2月,時任山西省副省長的王顯政在和中國煤炭科學總院院長王金華的一次談話中提出:能否用煤科總院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在山西搞幾個試點,一方面為山西煤礦的改造提升樹立幾個樣板,另一方面可以使煤科總院的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使山西成為煤科總院的試驗基地,實現雙贏。
對此,煤科總院非常重視,并很快進行了試點選擇,晉城的無煙煤基地、臨汾的焦煤基地和塑州的動力煤基地成為煤科總院的初選地。
此時的王坡礦經過幾年發展已步入正軌。但在“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中,制約王坡的瓶頸仍未打破:作為一個國有企業,其資金來源靠政府,年產60萬噸、先期2.4億元的資金投入對經濟并不發達的澤州縣來說著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如果只是靠傳統的基建模式、三邊工程、采煤技術,要想把王坡做成有著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大型現代煤礦簡直難如登天,更不用說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了。
經過諸多曲折,煤科總院的山西試點最終選定王坡煤礦,并由煤科總院引入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入。這一合作伙伴的引入成為王坡啟動的最有力推動者。天地科技是煤科總院下屬的上市公司,以礦山生產過程自動化、機械化、煤炭洗選設備開發、煤炭高效生產技術服務等為主營業務,資金實力雄厚。而這些也正是王坡煤礦最急需的。
通過三方協商,最終達成共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原則,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機構,組建新的煤礦公司。最終,煤科總院以現金出資2500萬元,占21.93%,天地科技以現金出資4500萬元,占總股本的39.48%,澤州縣資產管理局以凈資產4399萬元出資,占總股本的38.59%,三方以股份制形式組建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
在煤科總院方面,院里拿出資本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是建院以來的第一次,而跟一個縣級煤礦的這種合作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能否克服諸多不利因素成功發展,使自己的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進而為自己的科研提供實踐基礎還是個未知數。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地科技是煤科總院的下屬上市國有企業,國資股比例高達65%,投資決策的對錯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發展,關系著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而在澤州方面,力行改革的縣領導更是壓力重重,首先是有人認為北京的資本進入,澤州縣的資源就有被“瓜分”的危險;另外,因涉及資源企業,其中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官商勾結、中飽私囊、出賣資源”等就成了部分人冠于改革者的順理成章的罪名。
但是如果任由澤州的資源自然發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王坡的抗風險能力可想而知。在輿論的浪尖上,王坡的發展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也是衡量這次改革的剛性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合作三方在公司治理結構上的創新。這是三家純粹的國有單位,改制并未改變國有性質。由三方成立公司董事會,聘任經理層,董事會負責制定各種規則制度與發展規劃,經理層負責經營。三方職責明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對投資方負責的經營管理層,則受三方監督。
新王坡的“掘煤”速度
2002年11月21日,三方合作開發王坡井田煤炭的股東協議正式簽訂,同年12月30日,“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在山西省工商局注冊登記,注冊資金為11399萬元。
如此“國有”性質的三方合作,效果如何,這種創新型的公有聯營能否達成各方所愿?
創新的股份構成是三個國有企業合作基礎,而創新的理念也成就了天地王坡的企業未來發展。在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公司董事會就以構建長期有效的控制機制和激勵機制為目標,制定了涉及人事、財務、行政、安全、物資供應、銷售、技術、工程建設等十幾個方面的詳細的管理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個人。
三方針對公司由原來的粗放型小作坊式煤礦向科學型現代化礦井的轉變的實際情況,在財務管理方面,建立聯筆牽制的簽字制度,加強資金控制;工程建設方面,嚴格管理,確保工程建設安全無事故;物資供應上嚴格招標采購和比質比價采購制度;用人等方面堅持競爭擇優、有效激勵和績效考核方法充分體現公平競爭;在薪酬分配上,堅持“以人論價”、“以崗論價”、“以才論價”、“以效論價”的合理、公平原則。
與此同時的是王坡煤礦規劃的轉變,在確定煤科總院和天地科技入股之后,僅追加投資1億元,王坡的煤炭年產規模就由原來的60萬噸調整到150萬噸,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減少了投資還增大了煤礦的產量;另外,憑借煤科總院的優勢,王坡在技術裝備和開采方式上,采用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法,實行一井一面,掘進采用綜合機械化掘進,錨噴支護新技術,同時還建立了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統;并且在輔助配套上,王坡煤礦還建造了一座年能力達150萬噸的選煤廠和鐵路專運線,建設總投資為3.9億元。
到2004年4月,僅過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王坡煤礦的采煤工作面就開始出煤,而且日最高產量達到6000多噸,這個成績讓一直以傳統方式采煤的澤州人們徹底領略了現代化的技術和新王坡的速度;2005年王坡煤礦的鐵路專用線也順利開通,洗煤廠也實現投運行和出效益的可喜成績。
王坡在超速發展,而將王坡打造成為國內地方煤礦現代化樣板礦也一直是山西省、煤科總院的合作初衷。憑借煤科總院和天地科技的雄厚資金支持,以及煤科總院的代表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最高水平的技術支持,王坡的樣板礦很快就樹立了起來。
截止2005年底,王坡煤礦已完成工程投資65487.06萬元,占總概算的95.34%,生產原煤108萬噸,掘進總進尺完成10318.5米,銷售煤炭105萬噸,銷售收入3.62億元,實現利潤8977余萬元。
評論
創新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膽探索
★文/《小康》理論部李繼凱
國有企業中國有資本是否與市場經濟存在矛盾?地方國有企業,尤其是資源型地方國有企業怎樣改革?山西天地煤業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個成功模式。山西王坡煤業有限公司的三個股東中,中國煤炭科學總院既是一個科研單位,也是國資委直屬的大型企業之一;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雖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國資股的比例高達65%,國有成分很明顯,且隸屬于煤科總院這樣一個國有企業;澤州縣國資委的國有性質更不用說,這種跨地區國有資本市場化的合作,可以有效化解國有資本管理中受行政、資源等方面限制的問題,在廣大資源型企業尤其是在縣級地方煤礦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據了解,運用類似模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功運作了包括“彬縣模式”在內的多個成功案例,出任天地王坡董事長的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便是這些案例的操盤高手。
山西天地王坡煤業有限公司的改制案例中,更多的成功之處還在于一種優勢聯合、強強多贏的局面。中國煤炭科學總院在煤炭行業科技研發的權威優勢與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推廣、設備供應、技術手段、資金雄厚、管理人才等優勢和山西澤州縣豐富的地域資源,形成了“三強”聚一強的格局,因此帶來“王坡現象”的形成。
“王坡現象”不僅創造了我國國有企業資本跨地區不跨所有制、國有體制創建市場機制的成功經驗,還成功化解了地方財政無力投資建設大型煤礦的窘境,對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尤其是地方資源型國有企業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視今天為落后,永鑄王坡輝煌”,這就是天地王坡人在幾年時間里積極堅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