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遇到的種種困惑和問題,浙江省高級法院2005年進行了專門的調研,通過走訪幾百家民營企業.查閱上幾千宗案件,出臺了《民營企業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專題報告。
中國企業遭遇國外企業知識產權圍剿,已面臨生存危機。
統計表明,浙江民營企業被訴侵犯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比重持續上升。浙江省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如高露潔棕欖公司訴杭州頂信紙業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阿迪達斯國際有限公司訴金華市天地經貿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寶姿亞洲控股公司訴杭州寶姿服裝公司商標侵權糾紛等。
兩大軟肋
民企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案件增加,一個重要原因是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高,知識產權意識和理念薄弱。近年來,浙江的經濟實力突飛猛進,尤其是其民營企業呈現出勃勃生機,形成了一批以地域為特色的產業經濟群。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浙江的民營企業的一些“痼疾”逐漸顯露出來,尤其是現代企業的核“芯”——知識產權,較為匱乏。如果解決不好自身的不足,不盡快練就自己的“內功”,將對整個浙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已積累的優勢產業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浙江知識產權意識和理念的培養舉步維艱。利用知識產權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利,這是貿易規則的重要內容。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的發展,必須要面對知識產權的這道門檻,這是國內企業在經營中的必修課。
三大措施
因此,從司法的角度看,政府。法院和企業三者之間必須同心協力,增強意識,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營造激勵創新的保護環境、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首先,政府有必要在宏觀上予以引導。應通過制定民營經濟發展的知識產權戰略、加強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的文化教育建設,以促進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保證民營經濟的穩定發展。
知識產權的戰略規劃至少應包括產權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和品牌戰略。在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規劃時,要把握好其與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之間的關系,必須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為指導原則,符合國家的戰略方向;另外還應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特點、環境地理優勢等,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知識產權戰略規劃。
知識產權的文化教育建設,是解決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和理念薄弱的基礎問題,政府應從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將此列入各級知識產權行政機關的本職工作。
其次,人民法院要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在司法理念上,要樹立嚴格保護的意識。在國外企業大舉知識產權“大棒”面前,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為諸如“加大司法保護力度有礙民族工業的發展”等觀點左右。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雖然有外來壓力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出于我國自身促進和保障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在執法措施上,要綜合運用訴前禁令,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和民事制裁等措施,加大經濟賠償力度,切實讓侵權者得不償失。在公正高效審理好案件的同時,要激活生動形象的案例,通過公開裁判文書、召開新聞發布會等向社會表明司法對知識產權的態度,引導民營企業走向自主創新的經營戰略方向。
再次,民營企業要切實加強自律,不能將經營策略放在“假冒仿制”“傍名牌”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之上。
(作者單位: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