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東西都有限量,連腕表也不例外,因為限量代表了稀少、獨特,相對的價值也因此而提高。但全世界的鐘表品牌超過百款,每年推出的限量腕表更是不計其數,要如何能夠找出真正具備保值、甚至增值潛力的腕表,這就是一大學問了!
現在很多人對限量的東西特別有興趣,因為限量的定義就是限定于小部分人擁有,不管是腕表、汽車、精品、皮件或服裝等等,即便價格不菲,或是得花時間等待,都看得到消費者一窩蜂搶購的熱潮。當擁有了別人不可能擁有的東西,便顯得其無比珍貴,而腕表更如同藝術品般,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因為件數稀少而價值倍增。
限量腕表易于保值
一般來說,消費者購買腕表可分為“消費性”及“投資性”兩種,所謂消費性,就是購買腕表的目的純粹是自己配戴,而投資性則是購買具備保值性的腕表,再進一步藉著買賣腕表來獲取中間增值的價差。限量腕表的意義對消費性的購買來說比較單純,除了代表自我的鑒賞品味及身份地位,另外限量腕表戴出去也不容易跟別人“撞表”。至于投資性的購買者,看中的就是限量腕表的稀少性,“物以稀為貴”,盡管限量腕表在最初購買之時會花費較高,但相對的增值速度也比一般未限量的表款來得快。
但限量腕表真的都有這么好的保值或增值能力嗎?鐘表專家曾士昕表示,因為限量腕表有時一表難求,想擁有就必須透過如拍賣藝術品的拍賣會才購買得到,僅第一手轉手的價格就非常可觀。目前國際上共有包括安堤古倫、蘇富比、佳士德三大拍賣會,為腕表交易提供具備公信力的買賣價格。曾士昕進一步指出,目前市場上“品牌”決定了一切,包括勞力士(Rolex)、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芝柏(Girard-Perregaux)表等等,都是歷久不衰的品牌,至于沛那海(Panerai)則是近幾年躥紅的熱門品牌,所以這幾個品牌所發行的限量表款也特別受人注目。正因為鐘表有所謂的國際行情,也讓腕表不易受經濟景氣與否的影響,而產生相當好的保值能力。
挑選有潛力限量表
要如何能夠在茫茫品牌中找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表款呢?曾士昕建議,購買者可先從相關的鐘表雜志、網站獲得資訊,特別是日本鐘表雜志,因為日本對鐘表方面的分析相當透徹,另外就是拍賣會上交易的品牌及買賣價格。
故購買者可從為人熟悉的大品牌開始,如勞力士、百達翡麗等。表廠特有的鐘表工藝也不能忽略,如ANORLD Son獨家開發出的Cal.A294E七日鏈機芯;腕表的特殊外觀、造型也是重點,如沛那海的大表面、表冠護橋就是受歡迎的特色,另外以表冠大型計時按把著稱的GRAHAM,及品牌中造型奇特的旗魚,都是市場中具獨特性與話題性的表款;所以要選擇具增值潛力的表款,除了選擇限量款,更要將品牌、外形、功能等等因素考慮進去。
值得一看的限量表
限量表通常是品牌為了某個特定的意義推出,大略可從歷史、功能、細部改款等方面來看。如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為了去年250周年,推出全新的自制自動機芯Cal.2475,搭載于Jubil*1755,而1755正是江詩丹頓品牌創始的年份。至于勞力士去年值100周年,盡管一如往常低調,卻破天荒地推出不同于以往造型的Prince。
善于為表款說故事的英國制表大師品牌GRAHAM,去年為了紀念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而推出的VE-DAY,除了延續特有的表冠設計,也在表面加上日期數字設計,讓表款更具紀念意義。與GRAHAM類似,ARNOLD Son為紀念1805年10月特拉法加戰役勝利的將軍霍雷肖·納爾遜,所制作的海軍藍面盤表款,表面三點鐘位置寫著“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英格蘭要求皇家海軍的每個軍人都恪盡職守)限量100只。除了紀念意義,功能上的精進也是限量的因素,如百達翡麗首度研發單晶矽使用在擒縱輪上,將第一枚矽擒縱輪加裝在Cal.315自動上鏈機芯,所發表最新表款Ref.5250,限量100只;芝柏去年也推出能夠潛水達3000米的Sea Hawk II Pro陀飛輪腕表,不僅是市場首見,也創造了復雜腕表的紀錄。
限量腕表的轉手行情
對消費者投資來說,腕表轉手后與購買當時的價差便是獲利來源,曾士昕表示,腕表保存情況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價格高低,這在拍賣會或二手市場都是第一要務。另外限量腕表的號碼、功能或紀念年份也是一大學問,曾士昕指出,一只限量表如果是在整數年份推出的紀念款,就會比其他年份來得有價值,例如50周年、100周年等等,限量編號則是最受購買者關心的部分,如0號通常價值最高,一號則是專屬表廠的原創款,會保留予品牌的VIP等重要人物,這兩個號碼消費者就不易購買到,僅多出現于國際的拍賣會中,至于象征幸運數字的8、88等,則是因為市場的情況、文化不同,在中國顯得異常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