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農牧業的發展已呈現出科學化、產業化、信息化的趨勢。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在牧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科技進步在農牧業增長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在促進農牧經濟調整與優化升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海西農牧業改革步伐,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牧業是當今海西農牧經濟的發展趨勢。
一、農牧業科技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取得的成績。“九五”時期,海西組織實施各類農牧業科技攻關計劃、科技富民計劃、星火計劃等74個項目,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17個,取得并登記為省級成果的38項。目前全州有關機構有農業科學研究所、牧業科學研究所、高原淡水養殖研究室、農村牧區新能源綜合利用研究室、科技情報研究室、格爾木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林牧業技術推廣中心(站)、獸醫站和草原站等15個,縣市級以上農牧業科研所6個,各類專業技術協會、學會50個,會員1900人,鄉級以上(含鄉級)各類農牧業服務機構137個,專門從事科研、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推廣的科技人員860人,基本上形成了州、縣(市)、鄉三級農牧業科技服務機構為主體的農牧科技服務網絡。
“十五”期間,組織實施了第一批國家級星火西進科技示范市(格爾木市)和格爾木市、烏蘭縣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科技特派員下村服務試點等重點項目。推廣了一大批農作物新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全州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88.1%。冬小麥、油葵、亞麻、中藥材和優質牧草青貯玉米、飼料蠶豆的引進和試種成功,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以蔬菜產業化、大面積溫棚種植業為主的城郊農業蓬勃興起,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民增收;養殖業方面,絨山羊改良取得突破性進展,創立了“柴達木”品牌,確立了品牌優勢。無角陶賽特羊、皮埃蒙特牛等優良畜種的引進為我州的牛羊改良打下了基礎,并已建成高起點、有影響、起先導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牛羊育肥基地,推動了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二)存在的問題。“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是新形勢下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依靠科技振興農村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益探索和實踐。但是我州農牧業生產力水平低下,傳統生產方式沒有根本改變。由于歷史及自然地理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農牧業生產起點低、開發晚、基礎薄弱。農牧業結構不合理,產品單一,依靠科技進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化格局尚未形成。信息服務、市場化經營的機制尚未建立。農牧業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脆弱。部分農牧民思想觀念陳舊,整體素質不高,市場意識不強。
二、依靠科技促進農牧業產業化的認識
海西州農牧業科技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牧科技體系改革和農牧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目標,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支撐,以農牧業高新技術園區和農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緊緊圍繞海西農牧主導產業,構筑新型的農牧業科技創新體系,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市場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強化基礎設施,積極推進農牧業科技革命。統籌規劃、選準定位、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樹立典型、全面推動,建立示范區,形成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涵養財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達到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綜合上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推進:
(一)農牧業科技發展定位應以牧業為主,農牧結合,協調發展。牧業方面加快草原四配套建設。徹底解決牧區人畜飲水問題,使科學化、現代化養殖與放養相結合,加大對畜牧產品的工廠化和市場化轉軌,提高開發肉、皮、毛潛在的經濟價值,推動牧區經濟的發展。農業方面: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養殖來帶動種植業;調整種植結構,推廣優良品種,加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提倡種草養畜,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投入力度,開發新型產業。建立城郊特色農業方面.以格爾木市為主體,建立綠州農業示范基地,推廣友季節蔬菜等農作物,形成規模釉產業支柱,培育出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建立特種養殖與種植業方面:以德令哈地區為主體,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如野生唐古特白刺等生態方面的開發,絨山羊、麝鼠、獺兔的養殖,反季節蔬菜、冬小麥種植,形成大的產業結構,搭起新的經濟平臺。
(三)農牧業科技與科技興州的實踐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和應用。加強農牧科技創新的政策保障的思考,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制定政策,健全法規。農牧科技創新整合構架概括起來說,要進一步發展實施科技計劃,大力培養地區龍頭企業,構建各類宏觀工程,建設科技園區、形成強有力的地方生產基地。
(四)農牧業事關海西經濟發展大局,農牧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加入世貿后,,科技創新是海西新世紀農牧業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促進農牧產品優質化,推動農牧產品加工增值,實現農牧業可持續發展,都必須建立在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基礎上。召開各種科技創新會議,結合實際制定國家加入世貿后我州農牧科技發展應對政策,扶持農牧業經濟發展。
(五)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提高農牧業科技創新開發能力。加強州級交流,加強與省、國家農科院所聯合力度;引進國內外農牧新品種、新技術、新經驗,并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鼓勵和吸引國內外科技人才來海西從事農牧科研或領辦、創辦農牧科技企業和農牧科技產業;為農牧科技人員國內外培訓、考察創造和提供條件,加快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
(作者單位:海西州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