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是我省的文物大州,史前巖畫形象數以千計,就目前發現的巖畫地點來看共有20-30余處之多,內容主要是遠古人類放牧、狩獵、爭戰等生活場景,以及羊、牛、馬、駝、虎等多種動物圖案和抽象符號。它以其表現形式豐富、分布區域廣闊、文化內涵濃厚而越來越受到世人關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車獵圖》、《牧馬圖》、《交媾圖》、《駱駝圖》等圖案筆法簡潔,造型粗獷,古樸生動,形象地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地球上晚期智人的出現,標志著一個新人種的出現,她們是能夠通過發出的聲音,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語言,相互聯系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早期的發聲,手姿以及別的聯絡表意方法,無論口頭的或可見的都沒有保留下來。但是圖像的信息,卻一直流傳到現代。當某些藝術品在考古學地點出土,大量的史前人類創造性的表現,以巖畫的形式保存下來,它反映了早期人類的精神生活。它是唯一的資料,對它的研究和估價,使我們能深刻地窺察出早期人類之心靈和情感的內部世界,揭露出人類的想象和觀念的歷程。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湯惠生先生曾對海西巖畫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經先生多年研究在其撰寫的《青海巖畫——史前藝術中二元對立思維及其觀念的研究》一書中將海西巖畫大體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期:海西州格爾木市野牛溝、都蘭縣巴哈默里溝、天峻縣盧山早期、天棚巖畫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第二期:目前尚無新資料發現(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00年);第三期:天峻縣盧山晚期(公元前后)、第四期:都蘭縣巴哈默里溝、德令哈市懷頭他拉、蓄集巖畫(公元7一一9世紀)。四個先后不同的時期。據近年來所掌握的新資料,海西巖畫遠比湯先生在其專著中登錄的要多,海西巖畫絕大部分為北方游牧民族所為,刻制方法大致有鑿刻和磨制兩種。
海西巖畫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僅處于初期階段,如何防止巖畫的自然風化,免遭人為的破壞,使巖畫得以永久的保存,是文物保護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難題。我州巖畫保存的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由于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專家整理入籍的巖畫,幾年后再去考證已蹤影皆無。由于巖畫的珍貴價值未受到充分重視,當地群眾更不懂破壞文物是犯法,有的被隨意撬下收藏,有的被亂涂亂畫,加之自然風化的破壞,使巖畫的保護面臨嚴峻的形勢。對于海西巖畫的保護應該是全方位的,不能用單一的這種或是那種方法進行保護,應該從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護理念出發進行保護,這就需要有關部門能夠投入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加強保護措施。
一,海西巖畫的編目。統一的編目對于學者研究巖畫,解讀巖畫隱藏的秘密,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今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來自各個地區資料可靠性的不同。為了有利于報告的編輯和知識的傳播,在編目工作中應發展和堅持一種世界性的術語,二種世界性的記錄及綜合的方法,把在全州不同地區的資料編輯成一個子目錄,統一于世界巖畫編目的總目錄之下,這樣編目是對廣大學者研究海西早期人類歷史的一個新途徑的貢獻。然而,由于缺乏世界性制度,實際上目前尚無法對調查地點的位置作精確的記錄。再加上在交換知識和協作方面,圖像性的文件的缺乏,諸如照片和描圖,導致編目工作困難重重,今后還應加強和學術前沿的組織和學者們的聯系和交流,學習國際巖畫編目工作的先進經驗,使海西巖畫編目工作盡快走上國際化的道路。
二、走群眾路線,發動當地群眾參與保護。學習云南在巖畫保護上的先進經驗,派人經常巡邏,減少人為破壞的因素。成立文物巡山隊,定期對巖畫重點地區進行巡邏和有效的管理。為巖畫加上圍欄,蓋走房子遮風避雨減少巖畫的自然破壞。實行局部禁牧,減少牛羊對巖畫的踐踏。對于相對分散的巖畫分布區實行局部禁牧,由政府和文物部門補償牧民一定的經濟損失。保護好局部的生態環境,防止牛羊踐踏和泥石流沖走巖畫的事件發生。在天峻縣盧山巖畫、天峻縣魯芒溝巖畫、格爾木市野牛溝巖畫、德令哈市懷頭他拉巖畫等幾處重點地區加裝圍欄和防護棚,減少巖畫的自然破壞。
三、加強機構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巖畫的管理是最根本的運作程序。建立健全管理機構,需要統一的管理機構來履行保護和開發巖畫的職能。同時建立層層屬地管理機構。各地應在一些重點巖畫點設置文物保管所或巖畫專管員看護、管理。
四、加快巖畫的立法步伐,盡快將巖畫置于法律的保護傘之下。我州作為青海省重要的巖畫分布區,也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巖畫資源。
五、加快對巖畫的研究步伐,培養專業隊伍。采用召開海西巖畫研討會、成立海西巖畫研究基金會等辦法邀請國內外專家對海西巖畫進行研究,同時依靠學院和專家的力量大力培養自己的人才,盡快建立起海西自己的巖畫研究隊伍,在巖畫遭到破壞之前拿出研究結果,挽回損失。使成果盡快出版和傳播。把巖畫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大投入,對我州巖畫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和資料收集,建立各學科相互聯系的海西巖畫電腦檔案信息資料庫,發揮保存和整理的強大,功能,使檔案信息資料庫更加有效地保存和傳播情報,為將來有一種更持久的保存方法作出自己的貢獻。
六、積極籌措舉辦海西巖畫交流展覽會。走出地域的局限,擴大知名度,使更多的人們認識和了解海西巖畫,把海西巖畫置于世界巖畫的大范圍之下。拓寬思路,積極尋找新途徑宣傳海西巖畫,聯系學術交流展出,是目前海西文物工作者的首要任務。這些展出對巖畫本身不會造成任何損害,但其在傳播情報擴大知名度,促進更多的學者來研究海西巖畫方面極具意義。同時研究和發展向群眾宣傳巖畫的可行性方法,制作資料片、廣播和電視節目,出版和發布書刊宣傳資料,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海西巖畫,重視歷史遺留,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巖畫的意識,提高群眾的認知程度,將人為破壞的因素降低到零點。
七、加大科技的投入。嚴格遵守文物科技保護中的可逆性原則,包括如何搭設支架加固因山洪爆發而松動的巖石,防止巖畫剝落;如何選取最適合的涂料對巖畫進行噴圖,防止巖畫因風化而產生裂縫;如何保證這里的自然生態環境,防止工業污染對巖畫的損傷等等。
巖畫突出的面貌,是它以鏡子一般的形式反映了史前人類的心路歷程,它揭示出其創造者真實的生活扶態。對有關早期人類的感情、倫理和觀念等本質的認識,巖畫是—種無可比擬的源泉。巖畫向我們提供了人類的創造性、抽象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的證據。同樣,它表現了有關早期人類持續不斷地追尋著人和動物、人和生活環境,自然屏和超自然界之間的協調和平衡。
面對那遙遙千萬年之神秘符號,我們除了驚其瑰美、畏其神奇、崇拜其偉大以外,還遠來破譯那簡潔、樸拙的圖形中深邃的內容。然而,氣候、地貌的交化,污染、氧化的威脅,更有人為放作用,無不加劇了這種破壞。也許我們的破譯再也沒有機會,這將是人類文明史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我們呼吁:集回家、部門、人民之力,保護巖畫。因為,它永不再生!
(作者單位:海西州民族博物館)